电影网>新闻>电影资讯

《港珠澳大桥》主创交流:把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

2019.04.17 来源:1905电影网
共8张

“我的心情特别激动,我是来这里寻找知音的”,闫东说。这已经是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校园点映和交流活动的第三站,此前影片先后走进中国传媒大学和同济大学,引发师生热议。

港珠澳大桥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被誉为“现代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被列入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国际传播工程项目,时长70分钟,历时9年跟踪拍摄,独家记录、生动呈现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经过、施工难度、技术成就,影片以大桥海底隧道最后一节巨型沉管E30的沉放安装过程为叙述主线,表现了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为代表的中国桥梁建设者自力更生、“敢为天下先”的创新气魄和披荆斩棘、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

主创嘉宾与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合影

“我第一次站在港珠澳大桥上时,满眼满心都是震撼,但是现在说起港珠澳大桥,我满眼满心都是一个个建设者的面孔,我们讲述的是桥的故事,但归根结底是人的故事。”在闫东看来,港珠澳大桥展现了“超级工程”“中国制造”背后的国魂匠心,是最鲜活、最动人的中国故事,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发展繁荣的缩影,是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的绝佳诠释和生动呈现。

这么好的中国故事,怎么讲到国际上去?让外国人也能看得懂,听明白,喜欢的这样的故事。多年来,闫东和他重大题材纪录片团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多部作品登陆国外主流媒体平台——《1937南京记忆》被日本最大的视频网站NICONICO购买;《东方主战场》国际版《改变世界的战争》登陆澳大利亚最有影响力的纪录片播出平台Foxtel历史频道;《孔子》国际版在欧洲纪录片权威频道法国Arte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均反响热烈,收获国际各界热切关注。

《港珠澳大桥》更是一个“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绝佳范例。在纪录电影之前,同名电视纪录片已于2017年“七一”、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在央视播出。闫东介绍,纪录电影是在电视纪录片的基础上,对大量原始4K拍摄素材深入加工、二度创作而成。而电视纪录片的摄制团队本身就是一个国际团队,合作的重要一方是世界知名电视品牌Discovery探索频道。“语境特别重要,中西文化的碰撞在语言上、背景上很多东西都不同,我们都是先做长期的调研,国际团队进行深入沟通,脚本都是先用英文写作。”这也使纪录电影天然带入国际视角,拥有国际表达。

与此同时,在9年的追踪拍摄过程中,“我们作为影片的创作者,作为记录者,和大桥的一线建设者一起哭一起笑,真正情感交融,感觉也非常幸福地融入他们之中。”这种最天然、本真的情感,也成为一种世界共通的语言。

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高醇芳在活动现场和师生们一起观看了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她表示,这部影片“震撼、壮观、人物刻画有血有肉”,“感谢闫东导演和他的团队留下历史性的记录”,“看得出创作者把他们的真情实感都融进了片子,我想这些情感也会传达给观众,不管是国内的观众还是国外的观众”,她幽默地说,“但是还需要有非常好的翻译。”

中加国际电影节主席、加拿大康考迪亚大学教授宋淼说,“我第一次看这部片子时,已经深深喜欢上它,我想,一定要把它带到加拿大,关于世界上最长的一座桥的故事,加拿大的观众会很感兴趣。我已经把这部纪录片的剧照分享给加拿大的一些电影人,他们觉得很震撼,都很期待。我们也邀请闫东导演,带着这部影片去加拿大放映。”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和中铁山桥工程师王超英,两位以亲身经历讲述中国故事的影片“主人公”亮相活动现场,掀起一阵高潮,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敬意。

这还是林鸣第一次完整观看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我很喜欢。这部片子上映以后,我想我们岛隧工程的同志们都一定会去看,也一定会喜欢。”说起影片里表现的海底隧道沉管安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挫折,林鸣笑言不谈辛苦,只说感谢。“在我的内心里,要感谢时代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机遇,我们国家的发展建设,可以有这样一个大的项目、大的工程让我们来展示自己,是非常值得庆幸的事,我们后来告别这个工程的时候,大家都依依不舍。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们的人生能熠熠生辉。”

影片里一组大桥建设者的照片,成为许多观众的泪点,照片的拍摄者就是王超英。王超英是中铁山桥的一名工程师,业余摄影爱好者,5年来,他利用工作之余,记录下大桥建设期间的点点滴滴,照片加起来有300G之多,他的拍摄对象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最年轻的是18岁的女工,年纪最大的59岁,马上就要退休了。”在活动现场,王超英和大家分享了影片中呈现的部分照片背后的故事。“燕子夫妻,一开始老公是师父,妻子是徒弟,上班是同事,下班是夫妻。后来老婆的技术超过老公了,老婆干精活细活,老公干粗活累活。老婆的技术免探伤免审查,是女电焊工中的‘豪杰’。冯氏三代人,老冯在起重班,他老婆在食堂工作,两个女儿是天车司机——‘空姐’,一个女婿是电焊工,一个女婿是拼装主管,还有一个小外孙也带到工地。全家三代人奉献给了港珠澳大桥,他们都非常自豪。田尼布勒,是一个打磨工,照片里的他静默无言,我觉得这个人的神态就反映了我们建桥人,有一种内在的力量。”

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提问非常踊跃。来自俄罗斯的留学生罗佳琪对影片中林鸣说的“用我们的智慧,所有问题的解决,全球资源”印象深刻,她希望了解是否有外国人参与到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更感兴趣的是“其他国家也有很多大型工程需要建设,你们会去吗?你们已经是国际上最好的建设团队之一,收费贵不贵?”林鸣说:“我们有来自日本、德国、瑞士、法国、荷兰、美国等很多国家的人参与建设。影片讲到E15安放失败时有一个画面,其中一个发呆的人,叫花田幸生,是一个日本专家。沉管安装完以后,他还恋恋不舍,不愿意回去日本。我就跟他讲,我承诺,你每个月可以回来三四天。他就真的每个月回来三四天,一直到我们所有工程结束。”至于“贵不贵”,林鸣笑道,“也不便宜”,不过竞争力在于“我们有智慧,我们可以干出让他们满意的工程。”

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白雪很感兴趣王超英拍摄的照片,里面的工人工作很辛苦,但都笑得很开心,她想知道“是因为他们的工资很高吗?”王超英笑着回答,“通过建设港珠澳大桥,很多员工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不过他们高兴,更是因为参与了这么伟大的工程。不止他们高兴,我记录了5年,我也高兴。一个运动员,能参加奥运会最自豪,我们工人干港珠澳大桥,同样自豪。”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米茹提问闫东导演:“中国有很多好的故事,如果外国人想参与拍摄,有机会和您合作,您愿意吗?”闫东说:“我非常愿意。事实上,我已经和许多国际团队合作过,比如《孔子》国际版是和英国的狮子公司,《改变世界的战争》、《长征》是和澳大利亚的野熊公司,包括《港珠澳大桥》电视版和Discovery探索频道。事实上,这些片子在海外播出的和在央视播出的是同一个版本,一刀未剪,一模一样。”

从中国传媒大学到同济大学,再到北京语言大学,每到一地,同学们都给予这部纪录电影热情反馈与高度评价。

闫东一直很看重年轻观众对自己作品的评价,“年轻人不仅是我的观众,他们更是跟我一起参加创作的小伙伴。在一年多的后期制作期间,每一次的修改,我们都要请10位左右的年轻人来参与,主创不发言,请年轻人先发言,看完片子他们是喜欢还是不喜欢,可以直言。我希望大家最后在影院里看到真正的中国故事,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我也希望能通过这样的交流,包括现在的一系列校园行活动,更加深对年轻人、大学生们的了解,他们是我重要的创作源泉,同时也希望他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创作历程、创作故事,以正向的历史观、价值观去影响他们。未来我们会创作更多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纪录片作品,我们共同来把好的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