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疯狂在朋友圈营销的王小帅,真的不在乎票房吗?

流森 2019.03.28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5:07      建议WIFI下打开

品道王小帅:创作者不应该去想票房 电影有它自己的命运

1905电影网专稿 “不是哭戏不是哭戏不是哭戏”。

3月12日,王小帅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

那会儿,离《地久天长》全国点映还有两天。

时隔一天,以哭戏为主要宣传点的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全国上映,并很快成为票房黑马,直指10亿票房大关。但与此同时,《地久天长》票房才刚突破3500万。

截至发稿,《地久天长》票房为3580.3万

坦白说,不应该去想这些东西”,这是王小帅自己如今的答案。

比起4年前,《闯入者》上映的时候,他已经温顺了很多。

当初,和它同档期的是电影《速度与激情7》,后者拿下了24.26亿票房,成为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冠军,《闯入者》的票房为1003.5万。王小帅在微博发文,直言“这可能是商业片最好的时代,也可能是严肃电影最坏的时代”。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指责他的偏激,指责他的不忍。

但也是那一年,同为严肃电影的《刺客聂隐娘》票房突破6000万,小成本处女作《心迷宫》票房收获近1100万……越来越多的严肃电影在市场上被人记住。

《地久天长》上映至今,票房已经打破了王小帅自己过往的票房成绩,“其实每次拍完戏,我虽然很无力,无奈,但是该宣传的我都去做。”说完之后,他又想了想,“可能有一天,有部电影让你碰到更多共情时,电影票房就不一样了吧。”

我自己觉得,观众能在《地久天长》中,找到很多的共鸣点。

“隐忍”

隐忍,是《地久天长》关键的核心之一。

坦白说,比起之前的“三线三部曲”,王小帅变温柔了很多。但即便如此,王小帅依旧还是“愤怒”的,他一口气将三十几年的社会变革都浓缩进了175分钟里。

“三线三部曲”:《青红》《我们》、《闯入者》

第一次媒体看片的时候,片方问最多的问题就是,“这样的节奏看,175分钟长吗?”每个观众都有自己的看法,诚然,作为创作者,这是王小帅极具野心的一次。

但是作为制片方,这同样是最冒险的一次。上一次,中国电影市场上,全国公映时长超170分钟的电影,还是2014年的《黄金时代》

179分钟的《黄金时代》上映首日,全国排片8.3%,而5年过去了,175分钟的《地久天长》即便有两尊银熊加持,以及王源这类流量小生加盟,首日排片仅有6.6%。

这一次,王小帅没有再发声。

作为投资方伙伴,于冬在发布会上,为王小帅请来了各大院线的排片经理,为他呼吁排片,更是豪言要“冲击6亿”。

于冬(左三)出席《地久天长》发布会

于冬说,“中国都已经一万家电影院了,难道还容不下王小帅的电影?

如今面对结果,十分之一的目标都仍未达成。但是比起王小帅过去走上院线的5部作品来说,这次的票房成绩是次不错的进步。4年前,王小帅刷屏呐喊“请挺我”;4年后,他说,“每个电影在市场上的命运都不一样”。

可见,比起《闯入者》宣传期的愤怒,这次的王小帅释然很多。

变温柔的王小帅,再一次面对市场表现时,只是回应“虽然现在90后可能不爱看《地久天长》,但回头到了30岁时,或许会想看。”

回过头来,再看于冬的那句反问句,“容得下吗?”

答案是肯定的,王小帅过往的影片中,票房最差的是电影《左右》,即使同样有银熊奖杯加持,票房不过百万。

再到如今,票房超3000万的电影《地久天长》,至少这个市场还是善待他的。

“边缘”

作为创作者,王小帅习惯就着自己的“不商业”和“现实主义”的元素,自我定义成电影圈的边缘人物,“不能观众不爱看,就完全放弃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这个东西必须存在的。”

没有欲望啊”,甚至,他有点排斥自己往中心走,“其实往中心走,往往会失去很多自我的东西”。

王小帅一直希望自己能保持这种做电影的态度,对他而言,排斥走向中心,并不代表放弃探索,他还是依旧在自己坚持的中心点周围开拓。

话是那么说,但是王小帅在商业性上,一直有他的B面。

王源、高圆圆乔任梁……在他过往电影的选角上,总是会有一些让观众惊讶的角色。但是王小帅自己不以为然,“合适就行”。

就《地久天长》来说,他对刘星的一角,有过其他的选角想法,但诸多原因没有合作成。当大家介绍王源的时候,他都没有概念,也不知道什么是流量。

合作之后,他实打实地被吓了一跳,“竟然还有粉丝包机来探班,太厉害了!”这些行径从来没出现在王小帅自己的生活中。

即便站在发布会台上,他是吸引聚光灯的大导演,但是活动结束,他依旧是那个胸前挂着标志性的胶片相机,跟随三五好友下馆子喝口酒的常人。

这就是属于王小帅电影之外的生活。

结束了《闯入者》的拍摄之后,他很快开始了《地久天长》的创作。与此同时,他自己也拿着相机,跑遍中国各个犄角旮旯,看尽老百姓的生活,完成了自己的纪录片《我的镜头》。

《我的镜头》中的王小帅

“这都不是一个纪录片,是一场个人旅行仪式的影像作品。”

确实,相对他自己来说,这更像是自己50余年来,生活的一种投射。

他在散文《薄薄的故乡》中,用文字讲述了自己成长中的漂泊感,以至于一直以来,他始终无法把某个地方看作自己根深的故乡。但是回过头来看,“中国的变化太急剧了,好像需要用一些东西来见证。”

于是,有了《我的镜头》,有了《地久天长》。

“市场”

王小帅还是在保持着自己的创作态度,但不管如何,他还是要面对市场。

事实上,王小帅在拍摄《闯入者》前,是希望拍一部可以有高票房的商业片。但是自我纠结中,他选择了自我。

《闯入者》之后,王小帅成立了冬春影业。

王小帅在第19届上影节期间举办“冬春之夜”发布会,图为梅婷与王小帅合影

他自己不愿意拍摄商业类型电影,公司立项的电影项目却走起了商业路线,他本人也成为商业项目的监制。

在他过去的监制履历中,曾有一部运动题材的电影——《击战》。为了这部电影,他就找来了好友王景春,搭档羽毛球世界冠军鲍春来。

《击战》原片名《我是英雄》,由王景春主演

但是结果,票房和口碑通通扑街。

2016年,在公司成立之时,除了宣布《地久天长》之外,片单里还有一部由新人导演袁菲执导,王小帅监制的商业喜剧动作片《生朋硬友》

随后,他又在FIRST青年影展的创投会上,看中了心仪的项目。

《生朋硬友》至今没有下文,而另一部严肃电影《老兽》,当时只是在创投会酒会上,导演周子陽借着酒劲问王小帅,“小帅导演,您要不要给我们做监制?”

王小帅便说,“我不光要给你们做监制,我们冬春电影,还要给你们拉投资。”

最后,《老兽》不仅拿下2017年两座金马奖杯,而且最终也走上了院线。

《老兽》男主涂们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我是一个制片人的话,可能在要求上会不一样,还是会从公司的行为去做这件事情”,他希望这些有才华的导演在做作者电影时,“鼓励他们第一次要有那种奉献的精神去做一个片子”。

市场对于王小帅,是暧昧的;而王小帅对于市场,是矛盾的。

他有自己的坚持,也有自己的渴望,更有自己的急迫。如果4年前,他对于《闯入者》是“过于乐观”,那么如今这个内容为王的口碑市场,他自然对《地久天长》有所期待。

王小帅的朋友圈

如今,王小帅没有停止在朋友圈的自我宣传,《地久天长》或许最后能突破4000万,向5000万大关迈进。但是即便如此,他对市场的“念想”,可能还需一段时间来补充吧。

文/流森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