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坚定文化自信书写新时代 用优秀作品回答时代课题

龙其林 2019.03.20 来源:光明日报

【文化评析】 

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在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春江水暖鸭先知,优秀的文化艺术、社会科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先声,能够迅速反映人民真实体验与情感,及时发现社会与生活的新情况。《新青年》杂志发动的文艺创新最后形成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大变革;马寅初依据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浙江、上海等地的人口调查数据,结合中国国情撰写了极具科学判断力的《新人口论》,预测了中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的柳青、路遥、贾大山等当代作家,也都是深入人民、扎根生活、反映时代的典型。

优秀的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深入到生活的内核,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发现具有广阔表现空间的新题材、新领域,因而能够与时代保持密切关联,提出新的命题,解决新的问题。1984年,当人们对于商品经济仍然充满犹疑时,作家章以武黄锦鸿编剧的《雅马哈鱼档》成为当代第一部以“个体户”为主角的电影,它的风靡全国昭示着广东改革开放即将书写新的篇章。21世纪初,著名学者杨义敏锐地领悟到中国经济腾飞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问题,提出了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重要命题,对传统的学术格局、当代学术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创造性影响。在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中,优秀的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工作者经常扮演时代先知的角色,他们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书写新时代,回答时代新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1995年,学者程虹在美国访学时首次接触自然文学,凭借着学术直觉在杂志上主持专栏、翻译出版作品译丛,出版了国内第一部系统评述美国自然文学的著作《寻归荒野》,推动了新世纪之后国内生态文学研究的兴起。1999年,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发表,小说的悲情基调与末日恐慌宛如一则寓言,预示着生态危机与太空探索时代的到来,而这恰恰成了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社会科学研究,理应反映时代巨变,发现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主题,描绘这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道德风尚,预测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使命与责任。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将真正优秀的作品奉献给人民,就应该扎根当代中国社会,深入蓬勃的生活现场,聚焦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刻反映这个时代的本质。唯其如此,我们的文学艺术、社会科学作品才能具有浓郁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才能创作出富于精神内涵、民族气质、丰富价值的不朽成果。

 (作者:龙其林,系广州大学文学系主任、教授)

《光明日报》(2019年03月18日03版)

原标题:用优秀作品回答时代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