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电影评论

奥斯卡拉片:这封“家书”讲述了一个国家的记忆

未什默 2019.02.22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作为第91届奥斯卡最大赢家的种子选手,《罗马》以10项提名领跑榜单,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创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声音剪辑、最佳外语片奖。

在获得奥斯卡提名前,《罗马》已经斩获威尼斯金狮奖、横扫各大影评人协会奖,在烂番茄网站保持96%的新鲜度。 

同时也能看到,《罗马》的爆米花指数表现平平,仅有74%的观众表示“喜欢”,显然,这不是一部“观众友好型”影片。

阿方索·卡隆本来就没想着要讨好观众。5年前,他凭借《地心引力》问鼎奥斯卡最佳导演,功成名就之后,他放弃继续拍摄同类型奇观式大片,转向更为内敛的自我表达。

片名《罗马》指的是墨西哥城内一个中产阶级社区,作为阿方索成长的地方,“罗马”承载着他的童年记忆:“电影中百分之九十的场景来自于我的记忆,有些直接,有些则迂回,但都是关于那个塑造我的时代,或者说塑造墨西哥的时代,那正是墨西哥漫长时代变迁的起始点。”

《罗马》的剧情并不复杂,它讲的是一个女佣、一个家庭,讲的是爱。在这个家庭中,男人们是缺席的。

克里奥把怀孕的消息告诉男友后,男友“去趟卫生间”,再没有回来;女主人索菲亚被丈夫抛弃,要养育四个孩子。她们互相扶持、互相理解,组成一个乌托邦式的新家庭。

两位女演员细腻感人的表演,也让她们分别收获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阿方索接受采访时透露:“我想通过《罗马》捕捉50年前我经历的一些事情。它是对墨西哥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的一次探索,阶级、种族这些问题至今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它也是为一位女人所画的肖像画,这个女人抚养我长大,她给予我的爱超越时间、空间和记忆。”

导演谈到的“女人”就是阿方索的“保姆妈妈”——莉波,即片中年轻女佣克里奥的原型。在挑选演员时,阿方索坚持“还原”。拍摄过程中,也多次询问莉波的想法。

克里奥的饰演者雅利扎·阿巴里西奥是来自于墨西哥的90后,此前,她从未接触过表演,计划当一名老师。这次在《罗马》中贡献了如此自然真挚、不露痕迹的表演,十分难能可贵。对她来说,能获得奥斯卡提名便是一种肯定,最佳女主角方面,小电君感觉希望不大。

因为导演有些偏执的私人化表达,《罗马》的第一观感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有些沉闷。阿方索采用黑白影像、大量的横移镜头,像个冷眼的旁观者,平静地审视着那段印刻在灵魂深处的记忆。

而平静并不意味着无情,阿方索在这部“导演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电影”中,夹杂了很多的“私心”。

比如,父亲出走、梦想成为宇航员,都是导演的真实经历。 

自从8岁时,在电视上观看了美国“阿波罗11号”宇航员登月的电视直播,小阿方索就一直想成为一名宇航员,从另一个空间看地球。

他还有个当导演的梦想。最终的选择做的也容易:在墨西哥,当宇航员得参军,阿方索讨厌军队生活。宇航员梦灭后,他改走曲线救国路线:当导演,然后一定要拍一部发生在外太空的电影。

梦想定下来了,实现梦想却格外艰辛。进入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电影系学习后,因为与好友合作拍摄了一部英语对白的短片,而触怒校方。被学校开除时,他已娶妻生子,不得已在国家博物馆的传达室工作了一段时间。

1982年,经过大学校友推荐,阿方索来到墨西哥一家电视台,从助理导演做起,前前后后工作七八年。直到9年后,完成处女作《爱在歇斯底里时》。在被影片的投资方电影协会封杀后,为寻求更自由的表达,他接过西德尼·波拉克递来的橄榄枝,到好莱坞拍戏。

近十年下来,阿方索的好莱坞之旅也算不上顺风顺水,能拿出手就《小公主》、《远大前程》两部。后者还一度让他十分痛苦,因为剪辑权不在自己手中。 

2001年时,他又回到墨西哥,再次和弟弟合作完成西班牙语电影《你妈妈也一样》,在墨西哥本土甚至世界范围内取得轰动。

接着,阿方索又在好莱坞拍摄了《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人类之子》,还用7年的时间,制作太空片《地心引力》,并拿下奥斯卡最佳导演。

成为导演后,阿方索·卡隆游走于美国与墨西哥,前者提供了资金与平台,却也存在扼杀个人才华的风险;后者多次拒绝了阿方索,却又是本人汲取灵感、确立个人风格的福地。

这一次,他又回到故土,用5年的时间,只为还原一段记忆。阿方索第一次亲自为自己的长片摄影,担心摄影师如果母语不是西班牙语,会无法拍出自己想要的感觉。他力求细节处完美——从散居墨西哥各处的亲戚家里收集了70%的家具。

整部电影的基调是平静的,这种平静让最后的大和谐尤为动人。泡沫与水流是《罗马》反复出现的意象,女佣克里奥日复一日地清扫着院内的狗屎。最后,潺弱的流水汇成汹涌的巨浪,差点带走两个孩子的生命。

通过拯救生命,克里奥也得以从流产的内疚感中解脱——从一开始,她就不想要这个孩子。 

跟随阿方索的镜头,透过这个女人、这个家庭,你又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当时整个墨西哥的暗流涌动。

1968年,墨西哥举办第19届夏季奥运会。两年后,墨西哥举办第9届世界杯。

这是一个飞速发展,却也支离破碎的国家。“墨西哥奇迹”的经济成就为世界瞩目,其背面却是暴力与鲜血——“肮脏战争”、“墨西哥68”。前者是墨西哥执政党革命制度党(PRI)针对农民阶级的暴行,后者是PRI针对学生和工人游行的镇压。 

动荡与不安笼罩着整个国家。在《罗马》中,你可以从无处不在的街头警察中感受到,你可以从突如其来的枪声、求救声、呼喊声中感受到。

但在绝大多数时候,阿方索的镜头避开了激烈的冲突,动荡藏在众人习以为常地讲着死亡的对话中,藏在克里奥怀孕后与渣男男友重逢却是举枪对峙的戏剧性画面中。 

平静中潜伏着巨大的张力,仿佛随时都会分崩离析。

阿方索·卡隆以小见大、以静写动,让《罗马》这封“家书”,有了“史诗”的气质。去年,《名利场》将《罗马》列为年度十佳第一名,给出的入选理由是,“它已经达到一部2D电影浸入感的极限,它是一部艰难岁月的史诗,让人愉快、疲惫,也让人心碎。”

这种浸入感需要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当然也极其考验导演场面调度的功力,这正是《罗马》能获得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声音剪辑的重要原因。

值得强调的是,阿方索集导演、编剧、摄影、剪辑众多角色于一身,到时候他本人能领几个奖,也是本届奥斯卡一大看点。

除了表演奖的8项提名中,最佳原创剧本是胜算最小的一个。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外语片都极有可能中标。这也是进入颁奖季以来,阿方索拿奖拿到手软的三大奖项。

不久前,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把最佳影片和最佳非英语片都颁给了《罗马》,要是奥斯卡也出现同样的情况,那《罗马》就将从成为奥斯卡历史上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外语片。

创历史的事大家自然喜闻乐见,不过这也为《罗马》最终登顶增加了不确定性。

多说一些,电影内,《罗马》记录了墨西哥革命;电影外,《罗马》也掀起了另一场革命。

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罗马》,卡隆选择流媒体网飞(Netflix)作为发行方与发布平台。从退出角逐戛纳金棕榈、到登顶威尼斯金狮、到如今获得10项奥斯卡提名,《罗马》背后的流媒体与院线之争从未停息。

去年,戛纳电影节颁布新法令,主竞赛单元影片必须在法国院线发行,网飞撤掉原计划在戛纳首映的4部影片,其中就有《罗马》。威尼斯欣然接纳了阿方索的新片。后来,网飞为获得角逐奥斯卡的资格,在影院进行小规模上映,引起院线方的不满。

无论最终能拿下几项奥斯卡奖,可以预见的是,阿方索·卡隆正在创造新的历史。

文/未什默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