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影响》 电影频道创新理念致敬改革开放
共26张
|
1905电影网讯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电影频道特别推出系列专题片《影响: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中国电影》(以下简称《影响》),致敬中国电影、致敬伟大时代。目前,专题片仍在持续热播。12月26日,电影频道邀请多位文化界、电影界专家举行专题研讨会,王晓棠、张丕民、张国华、尹鸿、张颐武、王一川、李道新、孙立军、钟大丰、刘汉文、张宗伟、文松辉、张晋锋、孟浩军、苏扬、叶霞等嘉宾以及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央影传媒执行董事党海燕,节目部副主任孙一娜,融媒体中心总编辑王岩,《中国电影报道》执行总编辑宋子文等悉数莅临研讨会,从把脉《影响》创作,详细总结得失的角度展开深入分享与讨论。
专题片创作、主题电影展播致敬改革开放
电影频道坚守电影行业宣传主阵地
《影响》于2018年11月19日起在电影频道播出,每日一期,每期20分钟。该系列专题片分为“面孔”、“铭记”、“电影”、“生活”四大主题篇章,记录改革开放40年来影响电影的影人面孔,铭记时代大事,见证电影发展与社会生活变化。
研讨会上,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陆红实简要回顾了2018年电影频道在完成重大宣传任务方面所做出的举措。陆主任强调,一直以来,电影频道始终明确“电影界宣传主阵地”的自我意识,2018年的宣传核心正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此,频道也推出了一系列独具平台特色的内容。
首先是系列主题电影展播:“40年40部”,以年度为单位,各精选出一部国产优秀影片;“现实题材影片展播”,作为对时代的一次呼应;改革开放进口经典影片展映,反响热烈,勾起无数观众的温暖回忆;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召开后,电影频道还及时反应,展映了包括《孔繁森》等影片在内的一系列改革先锋人物传记片。
其次,就是大型专题节目的制作。计划推出41集的系列专题片《影响》是电影频道致敬中国电影、致敬改革开放的重要作品。相比2008年推出的30周年专题片,电影频道初心不改,但创作的思考更加深刻,视野愈发宽广。播出内容从单纯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生活变化,升级为呈现电影、时代与人之间的三方互动,同时,《影响》的制作还首次启用大量90后编导团队,将时下最新潮的想法和语态融入其中。
丁晓娇是本次《影响》专题片的总编导,她认为,自己与团队的这次创作做到了对电影发展及百姓生活的兼顾呈现。同时,通过大量采访老、中、青三代电影人,让整部作品成为对改革开放40年一次最生动的纪录。《影响》总撰稿孟浩军也认可这一观点,他还透露,由于专题片篇幅有限,更多未能呈现的内容也将被放在之后出版的图书当中。
专家深度把脉《影响》内容创作
创新理念联系人与时代 书写40年鲜活电影史
当天,《影响》主创同与会专家围绕专题片的理念、具体内容及创新性、权威性与历史意义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大家还各抒己见,根据已经播出的30余集内容对《影响》接下来的制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参与《影响》录制的老艺术家王晓棠感慨,“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除了肯定编导们对于工作的热情,她还感谢节目所传递的那份力量:“不仅是带给观众,对我们做这档节目的人也是一样,期待今后你们的作品能够带来更大的影响。”对《影响》团队给予同样热切期待的还有中国电影基金会理事长张丕民。他认为,专题片表达了对整个电影行业的尊重,也展现了中国电影与改革开放的“互动”:“未来,希望推出更多作品,关注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电影如何继续前进,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行业未来的发展。”
另一位接受过采访的学者尹鸿则对80、90后团队给《影响》带来风格上的变化印象深刻。他认为,这种如同一块块拼图的模式,更符合当前互联网融媒体平台的传播习惯,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更加亲和、生动。王一川、钟大丰两位专家也有相同的感受,认为《影响》的纪录方式投合了互联网时代的年轻观众,展现了创作者十足的个性。钟大丰教授甚至还提出,《影响》带来的这一传播形式的转变,也可以被视为改革开放40年传现代媒体发展的变迁,加入到未来的节目内容中。
除了把脉创作,专家们还在研讨会上对目前《影响》的创作及播出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张丕民和尹鸿都认为影片在内容权威性、专业性与新媒体易传播性的平衡上还要加深思考,淡化两者之间的“矛盾”。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则提出希望:“《影响》中除了对过去历史的回望,还应该增加对未来恢弘的展望。”
听完所有领导、专家的发言,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总编辑王岩表示,《影响》的团队有绝对的奉献情怀,和无限的热血。尽管此次创作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不少困难和考验,呈现的作品也还有不足之处,但所有参与者都在过程当中获得了巨大成长:“希望他们能够通过今天的研讨会学习和汲取经验,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做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