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李雪健 “银幕上最让人心疼的声音”
1905电影网专稿 放眼今年的影视圈,绝对算得上是脱水甩干的一年。流量们的电视剧大多扑街,好演员好作品渐渐凭口碑崛起。
尤其在11月好莱坞大片狂潮的挤压下,一部原本不起眼的国产片《无名之辈》,竟然能靠着映后超高的口碑完成票房逆袭。
都说好演员好电影的春天来了,但最近有位老戏骨现身却让人觉得格外心疼。
他就是唯一一个拿到中国内地电视电影奖项大满贯的演员李雪健。
说起这位老戏骨,可能现在年轻观众并不熟悉,但一提起《焦裕禄》、《渴望》里的大成哥、《水浒传》的宋江、《少帅》里的张作霖、《大宅门》里的于八爷……估计不少人就能想起来。
曾经有人把李保田、陈道明、李幼斌、陈宝国称为大陆演技圈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而李雪健老师的排位是中神通级别。
这么厉害的大神,在戏外一直默默无闻相当低调,很少有人知道他这些年因为鼻咽癌做了手术,在最近的出镜采访里声音沙哑,口齿也不如以前清晰,让人格外的心疼。
在这个浮躁的娱乐圈,本身给他们的曝光度就不多,戏红人不红一直是这些老戏骨们面临的尴尬境地,好在还有一个节目愿意把镜头对准他们,听他们讲述那些不为人知的光影岁月。
影响——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电影
这是一个干货满满、全是大牌的走心专题片,简称为《影响》。
论星光,没有比它更耀眼的。
不仅邀请了张艺谋、谢飞、于东、黄建新、王晓棠、唐国强等业内大咖,也有成龙、梁家辉、黄渤、王宝强等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明星艺人,这些平时只能碎片新闻刷到的影人,全都在这里坐下来跟你慢慢聊,聊电影,聊人生。
论视角,没有比它更独特的。
横跨整整四十年,从电影的视角带你领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变迁,小到“明星”“婚恋”“出国”“通信”“时尚”“旅游”,大到“恢复高考”“思想解放”“农村改革”“港澳回归”,基本上就是我们过去生活的缩影。
论故事,没有比它更精彩的。
从过去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辈人看的影视剧,到这几年大家追捧的各种爆款,《影响》里面都有涵盖,一部专题片就是一本40年的银幕漫游指南,精华都给你挑好了。
当然,小电君觉得这部专题片最难得的地方,就是请来了像李雪健这样演技精湛却默默无闻的老戏骨们,把他们从被遗忘的角落里发掘出来,让整日被流量八卦淹没的我们,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重新发现:原来真正的演员,真正的艺术家是这个样子的!
中国好人
“我为自己脑子曾经有过一个问号脸红”
李雪健有一个称号叫“中国好人”,因为他在银幕上塑造了很多经典好人形象,其中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渴望》里的宋大成,《焦裕禄》和《杨善洲》。
说起《渴望》这部剧,可能很多年轻观众都没看过,但它在1990年可是实打实的爆款,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牌,据说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8%!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基本上就是当年家里有电视的都看了!而且观众们入戏到“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连犯罪率都降低了。
其中李雪健老师演的,就是那个万众皆叹的宋大成。
为什么叹?
因为这个角色就是个高配版的经济适用男,这可不是小电君瞎扯,而是当时观众说的“嫁夫当为宋大成”。
他坦坦荡荡、无私助人,不求回报,无怨无悔,就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活体案例,完美定义和诠释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好人”的标准。
1991年李雪健老师又出了个爆款,就是电影《焦裕禄》,根据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真人真事改编,在那个电影票价只有几块钱的年代,这部电影票房高达1亿3千万。
李雪健用生动细致的表情,饱含激情的情绪,演活了这个历史书上的角色,小电君这么多年来只要想到焦裕禄就浮起李雪健的脸,他俨然已经化身为焦裕禄本人了。
对于那个真吃土的饥荒年代,李雪健老师在采访中表示:“那时候还不懂,演的时候有点懂了。不容易,咱们国家,咱们民族走到今天,真是不容易。我就说珍惜这两个字的内容,包容的太多。”
演了这么多好人形象,你以为李雪健老师真的就信手拈来嘛?
他坦言在出演传记片《杨善洲》之前,其实自己也怀疑过这些人真有那么好嘛:“我找了很多资料,找完了以后,我也有困惑,我说哎呦,我说这个年代有好党员。但是有像杨善洲好到这份上,我还真脑子里有点问号。”
亲自换上杨善洲的衣服帽子,走到山里走进村民中,听了大家编的顺口溜,李雪健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活生生的杨善洲形象:“形象没有这个深入生活,深入人民你带着问号去演,我想演不好,我想有亏于观众,与这个职业不符……我为自己脑子曾经有过一个问号脸红,有点脸红了,真的不好意思。”
都说演好人容易演坏人难,但小电君觉得恰恰相反。因为演坏人很容易出彩,演纯粹的坏是演技好,演出有故事的坏就更容易被人称赞。
相比之下,那些光明伟大又善良的好人角色就显得扁平得多,演技不够就没有存在感,用力过猛就显得假。当个好人不容易,演好人就容易吗?
宋大成、焦裕禄、杨善洲……这些好人形象当年演的有多深入人心?
李雪健老师透露:“1991年《焦裕禄》上映,刚刚开始组织去看,没过几天就不用组织了。包括有一些干部看的时候党员看的时候坐车来的。看完电影了走的时候说不坐车了,走回去了。”
这强大的感染力,现在的电影还有么?
艺术匠人
“每个镜头我平均拍了12次”
虽然李雪健老师平时总挂着和善的微笑,像普普通通的人民老百姓,就像我们的爷爷外公,但是一旦开始表演,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不是去演那个角色,而是把自己变成那个角色,这才是真正的表演艺术家,才是演技界的匠人精神。
1980年排话剧《九一三事件》,为了演好林彪这个角色,26岁的李雪健早早剃了个光头,把自己饿瘦二十多斤,反复听林彪的讲话录音,看纪录影片,揣摩照片。
演出时轰动全国,在北京连演300多场。当时有评论说,这小子往天安门上一站,非吓死几个人不可。
因为演的过于逼真,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慰问演员时,甚至拒绝和李雪健握手。后头又来捎信过来,那是对人物,不是对演员,李雪健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是一种奖励。
在陈凯歌执导的电影《荆轲刺秦王》里,他一反观众熟悉的忠实憨厚,刻画出了一个唯唯诺诺的人,是如何被环境逼得一步步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帝王。
因为这部电影,李雪健得了“李十二”的外号,平均每个镜头拍12次,精益求精,直到满意为止。因此从一开始有点傻乎乎的天真烂漫的嬴政,到最后疯癫狂暴的秦始皇,所有的台词语气都是那么恰到好处。
2000年底,李雪健在拍摄电影《牧星人》中被确诊患上鼻咽癌,但他没有中断拍摄,而是上午去治疗,下午来拍摄,医院剧组两头跑。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李雪健就战胜了病魔,重新出现在银幕上。据说,他当时最大的感想,就是“我真想念剧组的盒饭”
平易近人
“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的选择和追求”
虽然演了很多干部、将军、帝王,但李雪健老师在戏外是出了名的谦卑低调。
因为《焦裕禄》,李雪健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和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领奖的时候他却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
《杨善洲》让他获得了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他关心的却是怎么拍好英雄人物,怎么拍好主旋律电影让更多人看到:“怎么避免让观众感觉不是在上课,不是在给说教,我们也有一些投入呀。真实的情感,用真来体现。”
2016年李雪健获得金鹰最佳表演艺术奖,他上台时的第一个动作是低头看看国徽有没有别好。
他的获奖时说到:
“得奖了,我挺激动的,很让我难忘。用角色和观众交朋友是我的选择,我的追求。我在这里谢谢给我投票的观众们,谢谢广大的电视观众对电视事业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我也要感谢专家评委和同行们对我的肯定和鼓励。此时此刻我拿着这个奖杯,我挺想念合作过的导演和同志们,这个奖来的不容易,我会好好珍惜。我还想说,如果有机会我还想继续和他们合作,认真的搞创作,拍出更好的戏奉献给大家。好好的为大家服务。”
当年这席话,把台下的艺人明星全都看哭了,就算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李雪健的这份真挚。
李雪健老师这些年默默演戏,40年拿下39个奖,对于演技的追求和职业的匠心,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虽然他战胜了鼻咽癌,但看着这位老戏骨说话声音沙哑,就像看着长辈老去一样,让人心疼难受。
40年光影岁月,改革开放改变了无数电影人的命运,时代造就了他们的机遇,电影成就了他们以往不敢想象的梦想,他们的故事和作品就是四十年改革开放最生动的传奇。
时代了影响电影,电影影响人生。中国电影的发展离不开这样的演员,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有更多这样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