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8.7分!悬疑片爆款《网络谜踪》将刷新你的三观

阿K 2018.10.28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专稿 近一个月以来,小电君的朋友圈频繁被一部电影刷屏,你很难忽视它的存在。

那就是《网络谜踪》,豆瓣评分8.7分,下半年最大的悬疑片爆款!

在圣丹斯电影节拿下观众票选大奖和阿尔弗雷德·P·斯隆长片奖。8月31日,北美正式上映后,全球已累计拿下6745万美元票房,烂番茄新鲜度93%。

男主角很面熟,是曾在《星际迷航》系列中出演苏鲁的美籍韩裔演员约翰·赵

导演则是年轻的美籍印度裔导演阿尼什·查甘蒂,再度延续了亚裔主创在好莱坞受欢迎的态势。

导演阿尼什·查甘蒂

但影片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无疑是“伪纪录桌面电影”的模式。

全片102分钟,镜头几乎从未离开过男主和女儿的笔记本电脑桌面。

从开篇windows经典的“蓝天绿草”开始,观众就被带入了由层层对话框搭建起来的虚拟世界。

通过一段段家庭影像,观众得以“窥视”男主角大卫·金的情感世界:恩爱的妻子,可爱的女儿,让人艳羡的三口之家。

然而,这份平凡的幸福却被妻子突然的患病离世打破。

男主角在极度悲伤中选择用“逃避”缓解伤痛,他不愿提起妻子,也疏远了与青春期女儿之间的关系,父女二人之间仅有的交流也大多借助电子媒介完成。

一天早上,女儿玛格突然失联,父亲也开始了全网搜寻女儿踪迹的过程。

有意思的是,这一过程基本是在网络世界里完成的。先是通过一步步“找回密码”破解了女儿的社交网络账户(细思极恐);

再通过女儿的“社交好友”列表,逐个调查“不在场证明”;

通过观看女儿的“视频直播间”寻找蛛丝马迹;

再通过专业查找电话号码的网站(虚构的)get“嫌疑人”的联系方式。

男主足不出户,仅在电脑桌前就完成了传统悬疑片中主人公“踏破铁鞋”也可能达不到的“搜索”效果。

也如传统悬疑片一样,导演把多重反转玩到了极致。幕后真凶也许并不难猜,但不俗的剪辑功力和节奏把控力,仍让人全程屏息凝神。

在结局恍然大悟后,更惊叹于导演铺垫细节的能力。(小电君拒绝剧透)

说起来,如《网络谜踪》这样的“桌面电影”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到。

从2014年的《解除好友》到今年的《解除好友2:暗网》再到《网诱惊魂》,都在重复着类似的模式。

《解除好友》、《解除好友2:暗网》

相比于《暗网》用有限空间里的“直播”模式加以惊悚元素展现“网络世界”的阴暗面,《网络迷踪》里涉及的时间和空间跨度都更大。

导演将“桌面电影”的形式、悬疑片的架构与亲情的情感诉求融合在一起,并在几者之间找到了平衡的法门。

“搜索”的过程既是寻踪破案的历程,也是父女二人跨越时空,破除隔膜,彼此靠近的过程。

这正是《网络迷踪》的过人之处,也是它能用“小众”的呈现形式触及主流大众,并成为爆款的原因。

如导演所说:“我们希望在传统的悬疑片和这种全新的形式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形式’不能喧宾夺主,我们依旧需要深挖父亲和女儿背后的情感诉求和行为动机。

而这一“平衡”的过程无疑需要导演的突破性思考和鬼才。

比如,利用对话框和光标表达情感:当玛格得知母亲病重可能永远无法出院回家时,光标在日程表的删除选项上足足停留了几秒钟。

观众不难想象鼠标背后的主人公经历了怎样的心绪波动,冷冰冰的屏幕仿佛瞬间拥有了温度。

在父亲与女儿的短信交流中,父亲在对话框中的文本总是写了又删,删了又写,父女二人之间的隔阂不言自明。

当父亲对女儿说:“我为你骄傲”时,本想在后面补上一句“妈妈也为你骄傲”,但却在短暂的沉默后,一个个字母删去。在父亲心中,母亲的去世始终是无法直面的伤痛,让人鼻尖微酸。

“桌面电影”在挑战观众观影习惯的同时,无疑也在挑战着电影主创们的创作惯性。

《网络谜踪》实际拍摄时间仅有13天(《暗网》仅有8天),却用了两年时间完成最终剪辑。

《网络谜踪》的剪辑师们

甚至在开拍前,导演和剪辑师还用了7周时间精准“排练”全过程,并展现给主演们让他们心里有数。

用导演的话说:“常规的电影制作流程是筹备、拍摄和后期,而‘桌面电影’则是准后期、后期和后后期。”( pre-post, post, and post-post)

对演员们而言,这也是一段全新的表演体验。与传统的在摄影机前表演不同,男女主角经常要对着电脑摄像头自说自话,在表演的同时还要充当摄影师的角色。

他们可以随时审视自己的表演甚至与之互动,这种经验前所未有。

约翰·赵的很多表演要自己对着摄像头完成

另一部“桌面电影”《网诱惊魂》的导演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则更加大胆。他索性直接让演员在异国通过skype表演,并用摄屏的方式记录下来。

《网诱惊魂》剧照

《网诱惊魂》讲述了一位英国女记者潜入某恐怖组织数字宣传部的故事。其中,女主角的部分在伦敦完成,而恐怖分子的表演者大多数时间人在塞浦路斯。

可谓真正实现了“桌面电影”的“桌面化”。

《网诱惊魂》同样颇受好评

其实,上文提到的这位提莫·贝克曼贝托夫在“桌面电影”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制片人、导演曾经执导过《通缉令》《吸血鬼猎人林肯》《宾虚》等一系列标准的好莱坞大片,但近些年来,却在着力探索主流电影之外的可能性。

提莫·贝克曼贝托夫

几年前,他正式提出了“Screenlife”的概念。他认为这是一种全新的电影语言,即电影的所有叙事都要在电脑、手机等屏幕上完成。他创立的Bazelevs制片公司还向全世界征集相关的项目创意并提供资金支持。

“解除好友”系列和这部大爆的《网络迷踪》都是该项目的受益者,贝克曼贝托夫也是这三部电影背后的制片人。

《解除好友》第一部用100万美金的成本换来了6500万的收入,向投资人们证明了桌面电影的“钱景”。

第二部《暗网》虽然票房不足千万,但口碑居高不下,让更多人了解并接受这种全新的电影模式。

《解除好友2:暗网》剧照

而这部《网络迷踪》在圣丹斯放映后不到24小时,就被索尼500万买下,继而在全国公映。

“桌面电影”极高的性价比无疑为不少新人导演甚至Outsider进军电影圈提供了可能性。

贝克曼贝托夫在接受外媒时宣称:计划在未来18个月内推出14个“Screenlife”项目,并有望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年产50部。为此,他还专门开发了一款软件为“桌面电影”的系统化制作提供技术支持。

“桌面电影”带给观众的是第一人称的“沉浸式”观影体验。观众面对电脑屏幕,随着主人公点击、操纵各种搜索引擎、社交网站、视频播放器,故事也随之抽丝剥茧。

这种观影体验看似反常规却再熟悉不过。

毕竟,在网络时代,通过一方电脑屏幕构筑认知世界已成为太多人生活的主旋律。

就连57岁的贝克曼贝托夫也坦言,自己每天有8个小时要对着屏幕度过,“我们生活建构在各种各样屏幕之中,屏幕内发生的一切与屏幕外同样精彩。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干脆把屏幕内的世界拍成电影呢?

从最初的天方夜谭到如今的开枝散叶,“桌面电影”这种应运而生的电影语言似乎得到了越来越多网络公民的认可。

但也正如《网络迷踪》的导演所言,电影的核心价值不是技术的堆叠,而是真正讲述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再新潮的电影语言总会随着时代更迭沦为明日黄花,好故事却会长久留在观众的记忆里。

文/阿K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