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中谍6》票房炸裂 阿汤哥离不开这些黑科技!
1905电影网专稿 《碟中谍6》终于上映了!作为暑期档压轴登场的重磅大片,相信大家很小电君一样期待值爆棚。
上映首日,票房1.7亿,豆瓣评分8.2,阿汤哥出场就一个字:炸!
毋庸置疑,《碟中谍》系列最受大众关注的是各种炫酷的动作戏,以及阿汤哥每一次的搏命新突破。不过,除此之外,小电君同样痴迷这一系列中的各种“黑科技”。
其实,说是“黑科技”,不如说是“新科技”。毕竟比起其他科幻电影中的脑洞大开,《碟中谍》中的新潮科技更联系现实,或是说“接地气”。
下面,小电君就将好好回顾过去《碟中谍》系列的五部作品,八一八那些电影中夺目的高科技。如今,有些技术已变成现实,有些则仍在努力过程中……
看完之后,你才会知道,如果想变成伊森特工,真的不止是拼就可以的,还需要这些奇特的“小玩具。”
[人皮面具]
谈到《碟中谍》系列中最经典的“黑科技”,印象最深的就是“人皮面具”了。这一道具就和电影中,阿汤哥接任务的台词一般,每一集都不会或缺。
《碟中谍1》一开始,阿汤哥就换脸亮相,成了该系列中最为经典的瞬间之一。“手撕面具”这一招牌动作,还被《纽约时报》当年列为年度最惊艳的电影招数之一。
阿汤哥易容已经成为《碟中谍》系列中屡试不爽的技能,每一次几乎都能顺利蒙混过关。尤其在第二部中,这一方法直接让大反派枪杀了自己的好基友。但是,直到《碟中谍3》的时候,观众才正式领略到这种面具的制作方法。
首先,先用专业设备360度扫面人脸。在《碟中谍3》中,阿汤哥使用的是化妆镜。
第二步,后台接受相关信息,然后开启3D打印。
《碟中谍4》中,龟速的打印曾经差点坏了阿汤哥的好戏,到了《碟中谍5》中,技术明显有了“神速”提升。
不过小小剧透一下:在《碟中谍6》里,阿汤哥人皮面具的使用过程并没有那么一帆风顺。
至于声音,以前还需要逼着被模仿者照着念课文,但是到了最新的一部,西蒙·佩吉暗示自己喉结处,装了一个变声器,可以模仿对方的声音。
放眼现实世界中,这项技术今年也正式问世。
美国硅谷一家科技公司Bellus 3D,于年初推出了一款3D面部相机。
它的操作方式非常简单,只要找到一台像素超过800万,内存超3G的安卓手机(苹果党这次输了!),然后给手机安上环形补光灯,插上USB,与手机就完成合体了。
接着打开配套的APP,等软件检测到人脸并显示识别区域之后,你就可以根据提示,左右转动。相机就能360度拍下整张脸了,安静等待几秒钟,你将获得你的3D高清人脸照了。
捕捉镜头绝对连你的皱纹都不会放过,随后再用配套的3D面部打印机把脸打印出来,你的高仿人皮面具就此诞生!
只是,和电影里不同的是,这个“人皮面具”现阶段只能让你变成一个……单一表情的面瘫。
[虹膜识别系统]
生物特征识别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只是,既然如上文所言,声音和面部都已经可以被高级模仿,那么要实打实判断你是谁,难度便加大不少。
不过,在《碟中谍》系列中,这都不算什么。毕竟,一山更有一山高。
在电影中,一道红外线光扫过阿汤哥的眼睛,相应的设备便开始向他下达指令。这便是比指纹识别更先进的虹膜识别技术。
现实中,早在1885年,巴黎某刑事监狱就开始尝试利用虹膜、耳廓等生物特征来识别个体。
1987年,眼科专家ARAN SAFIR和LEONARDFLOM首次提出利用虹膜图像进行自动虹膜识别的概念,到1991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JOHNSON实现了第一个自动虹膜识别系统。
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在很多公共场所都开始有了一定的应用,尤其是手机领域。海外品牌中,三星多款机型设置了这一识别功能;而国内自千禧年之后,也逐渐投入该技术的研发。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市面上大部分国产手机的的虹膜识别解决方案都是由中科虹霸提供的。
[特级隐形眼镜]
说到识别系统,不少人会直接反应到如今不少手机的面部识别技能。其实,面部识别是当今最快最便利的方式。毕竟,指纹需要专门采集,虹膜需要红外摄影头,但是人脸只有一个简单的摄像头即可。
《碟中谍4》中,特工戴上了特制隐形眼镜,便能通过面部特征在茫茫人海中迅速识别相应的人。
现实中,虽然有数家机构研发了相应的人脸识别技术,但是仍未有一家敢自称最高精度能达到100%。
现实中,这一类技术多虚依靠外部设备,能像电影中那么简化,如今想来有些困难。毕竟关键问题,还得解决其电量以及网络信号问题。虽有人体生物发电的相关研究,但是这一切都仍未成熟。何况,之前谷歌曾推出更为类似的谷歌眼镜,如今已是凉凉。
[人体磁悬浮]
《碟中谍》系列中,都会有经典的“垂直下跳”的场景。昨日,阿汤哥更是在北京奥体体验了一把风洞,亲自上场辅导了“高跳低开”。
但在《碟中谍4》中,阿汤哥曾错过了“高跳低开”这一经典动作,而是选择了去爬迪拜塔。当然,这一动作交由杰瑞米·雷纳完成。
《碟中谍4》中,特工跳入了排风井,准备黑进控制室去关闭卫星,为了避免碰到底部的高温金属板以及引发警报,他穿了一件磁悬浮外衣。
在现实中,人体磁悬浮颇具争议,从理论上来看,过强的磁场和电场可能会对人体有害。
不过对于这个技术,医学专家仍一直有所研究,希望能借此技术能打破当下某些疾病医治困境。
小电君在搜索资料时发现,2017年6月—10月期间,苏州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以人道主义豁免形式通过伦理审批,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研制成功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用于救治三例危重患者,并获得成功。
第三代人工心脏有液力悬浮(包括“磁液双悬浮”)、完全磁悬浮两类,其中完全磁悬浮被认为是提升血液相容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
[壁虎手套]
《碟中谍4》中,阿汤哥勇攀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的片段让人印象深刻。
而“徒手”爬塔必备的就是“壁虎手套”了。壁虎手套需要供电,手滚动一下就可以消除吸力。当指示灯为蓝时,代表能吸住墙面;如果是红的话,那么可能就不好意思了……
电影中,一只手套没多久就掉了链子,不过wuli阿汤哥仅凭单手,还是搞定了世界第一高楼。
其实,从“蜘蛛侠”问世以来,不少发明家都在“烧脑”如何把幻想投进现实。直到2000年,这个疑惑才最终尘埃落定。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发现,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壁虎每个脚掌上长有超过300万根刚毛,每一根刚毛都可以和它接触的表面产生极微弱的吸引力,一个脚掌产生的吸力就是它体重的6倍。
一个名叫罗伯特福的教授设计的仿生作品已经可以在无外部能源的情况下让人成为壁虎了。
2008年,业余攀岩爱好者沃林斯基还用这幅“手套”成功爬上了18米高的楼顶。
[全息3D投影幕布]
同样在《碟中谍4》中,换了脸的阿汤哥和队友利用一块大幕布,记录物体真实三维图像并完成渲染,通过追踪人的眼球位置来实时调整,为警卫放了一次裸眼3D闷片,惊险骗过了警卫。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全息3D投影技术在电影世界的夸张运用。说到全息3D投影最值得提及的便是《回到未来2》中,男主乘坐时光快车来到了2015年,他经过电影院时,《大白鲨》都已经拍到了第19部,影院中的大白鲨宣传便是由“全息投影技术”所实现。
实际上,2018年的我们都知道,《大白鲨》没有拍到第19部,全息投影也并没有真正普及。不过,如今全息投影技术更多应用在演唱会上。
比如2017年时,纪念邓丽君演唱会上,5D全息投影从各个方面都完美地呈现了一个“真实”的邓丽君。
全息投影出的邓丽君
目前,全息投影技术仍旧非常依赖相应的大型设备,未来能否真正在生活范围内普及开,或者还得再等几年。
[书本式笔记本]
《碟中谍5》中,当西蒙翻开一本书时,它居然神奇地变成了一本可视化的智能笔记本电脑,但万万没想到,屏幕依旧是纸张所制。
不用小电君多说,大家都明白这项技术现在仍在努力开发中。只是看到这样的技术,不知道kindle和苹果两家,会不会心急地在暗自竞争,看谁最先发明出这些技术呢?
[智能控氧潜水服]
《碟中谍5》中,阿汤哥的一套潜水服着实亮眼。这套潜水服可大有文章,不仅自带氧气充斥功能,可以实时监测人体内的氧气含量;还能与电脑连接同步,提示氧气充盈的程度,以确认穿戴者在水下的时间并保障安全。
在今年上映的电影《巨齿鲨》中,李冰冰和“郭达”其实在海下也身着同类潜水衣。
在现实中,智能服装通常是指具有感知和反应双重功能的服装。它不仅能够感知外部环境或内部状态的变化,尤其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实时地对这种变化做出反应。
实际上,近几年不少品牌在联合研发相应的智能服装。谷歌曾联手李维斯联袂,以特别纺织的具有触屏控制功能的面料来制作智能服饰。
这个由谷歌的先进技术项目部门研发的新技术被命名为“提花项目”,利用这项技术可将导电纤维嵌入任何类型的纺织品来制作智能化面料,还可以在衣物上加入纽扣大小的超小型计算系统,将可穿戴技术融入牛仔裤、夹克、衬衣甚至内衣中。
谷歌的“提花项目”
[口香糖炸药]
“一边红,一边绿,只要将它们黏在一起,5秒,砰!”在《碟中谍1》里,阿汤哥正是靠着一片并不起眼的口香糖从鱼缸爆炸的滔天巨浪里神勇逃脱,躲避内鬼嫌疑。
这个武器着实好用,但是切记这不是真的口香糖,可不能嚼,不然后果可能就是狗带。
不过在电影《欧洲攻略》中,梁朝伟给吴亦凡一个泡泡糖也有异曲同工之效。只是那个泡泡糖需要咀嚼进行辅助。
早在1956年,捷克发明了C4塑胶炸药,这是一种高效的易爆炸药,威力极大。其主要成分是聚异丁烯,用火药混合塑料制成,可以被碾成粉末状,随意装在橡皮材料中,然后挤压成任何形状。
如果外边附上黏着性材料,就可以安置在非常隐蔽的部位,像口香糖那样牢牢地黏附在上面,因此被称为残酷“口香糖”。
[可隐蔽跟踪器]
最新一部《碟中谍6》中,整体技术延续了过去5部的黑科技,但其中也不乏亮眼之处。比如,阿汤哥在抓住并转移所罗门之后,卢瑟用仪器取出了“跟踪器”。
如果以为就这么结束了,这风格可太不“碟中谍”了。其实,早在他取出跟踪器的时候,便已经更换了IMF团队自己的跟踪器。
不仅如此,这个跟踪器在被植入初期,并不会有任何反应,对方也难以用设备察觉到。但是过了一定时间,这个跟踪器就开始正式有所响应了。
这类跟踪器一直是间谍特工题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放眼现实中,虽然随着GPS技术越来越发达,在公安警察系统中也越来越被普及,但是更为“接地气”的大规模使用,还要考虑到隐私安全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