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评|一场电影,或许可以改变一个农民的生活
两会聚焦文化扶贫 农民的日子能否被电影照亮
2018年3月15日•周四
CCTV6-电影频道
两会全国人大代表 郭建华
21:54
一个农村电影放映员手中的花生,意味着什么呢?
它,代表着农民群众的观影需求;它,也可以成为带领人民脱贫致富的“金种子”。
而扎根农村基层放映工作42年的郭建华,用一部电影,让花生成为电影人对农民生活的美味馈赠。这是一部什么电影呢?
中国有八亿农民,他们的生活能否都被电影照亮?他们的精神生活,能否都被光影滋润呢?
电影,关乎民生,连接民心。
本期《今日影评》,特邀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任农村电影女放映员的郭建华回答一份关于电影民生的“考卷”。她在节目中聚焦文化扶贫,坚定民生为本的光影初心,与观众共同分享她眼中的“小银幕大情怀”。
考卷问题一
农村放映这些年,有何发展变化?
先来看一组数据。
去年一整年,活跃在农村电影服务平台上的放映队达到46428支,
已经完全实现了对全国64万个行政村,6.2亿农民放映的全覆盖。
提起农村放映队,如果你的印象还停留在《地道战》《铁道游击队》以及万人空巷的《少林寺》时代,那么,你真的OUT了。
《地道战》
《铁道游击队》
电影《少林寺》当年曾引发观影狂潮
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第一批女放映员,郭建华感慨,农村放映这些年,尤其是近五年来,变化实在是“大了去了”!
而最大的变化是:“以前计划经济供片的时候,都是咱放什么观众看什么;现在群众看电影的欲望,也越来越高了,看电影的这个内容也要求得越来越多,现在我们给农民放电影,都是按需放映。”
据郭建华透露,对于农村放映,现在国家在政策上和扶持力度上都大大增强,很多文化惠民项目都走进了基层。
放电影的技术设备也升级换代,现在农村也都是数字电影,也是环绕声、大银幕,观影效果非常好,像《百团大战》这些电影,农村基本跟一线城市是同步观看的。
放映内容也是与时俱进。今年除了推出很多适合基层观影的科教片,基本群众文化娱乐片,还有响应“扶贫攻坚战”的、反映农村现实生活的《十八洞村》和《立地》等等。
包括正在热映的《红海行动》,也将会很快进入农村放映中。
考卷问题二
电影如何改变农民生活?
电影市场的火爆并不仅仅体现在全国电影票房的飙升、城市影院的观影人次飞涨方面,同样也体现在农村电影放映上。
据郭建华透露,农村电影放映给群众既带来了文化娱乐,也带来了科技知识。
特别是放戏曲电影的时候,银幕上在唱,这些观影的老年人和妇女也情不自禁跟着银幕一起唱。
豫剧电影《花木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村电影放映都是为农民“量身打造”,都是跟农民的种植和养殖生活息息相关。
如果当地农民需要种花生,或者种西瓜,就有的放矢地放映相应科教片。
哪个地方是林果业,哪个地方又是种植业,会根据这个种植地方的区域性,来放映他们喜欢看的娱乐片,贴近他们实际生活的这个故事片,特别是科教片。
这相当于在打谷场里开了一个大学堂。
2014年两会期间,农村轻喜剧科教电影 《咱家花生好收成》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议,并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这部科教片打破了传统科教片说科技的模式,它有演员,有故事,有情节,生动形象地讲述了北方大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集趣味性和科普性于一体,在农村放映中备受欢迎。
一直致力于农村基层放映的郭建华说,有一次在给农民放映一部花生种植科教片的时候,被人家嫌弃了:“郭大姐,俺们现在种植技术都比这电影中要先进了,能不能放一些适合我们现在种植的科教片?”
后来,郭建华就琢磨着建议河南电影制片厂,采取这样一种娱乐的模式来拍科教片。这就是本文开篇郭建华手中这捧花生的故事。
郭建华在《今日影评》节目中表示:“这些科教片,助推了新农村的建设,为农民增加了农业收入,带来了林果业的好收成。”
必须承认,电影对农民生活起到了春风化雨的作用。
考卷问题三
精准扶贫电影有何作用?
今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正式闭幕。
在今年两会上,跟民生紧密相连的“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成为两大热议关键词。
在3月6日的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成龙率先提出了“精准扶贫、艺人责无旁贷”的议题,号召委员与影视艺人一起加入脱贫攻坚战。
做过几十年慈善的成龙表示,“影视艺人在参与扶贫攻坚战的过程中,能以各自的影响力吸引社会的关注,吸引各界力量一起深度参与进来,更能以更健康的公益形像引领粉丝的正确社会价值观。”
巩汉林也透露,继去年加盟“精准扶贫”题材喜剧电影《耿二不二》后,今年将继续坚持精准扶贫电影创作,“还要拍一部精准扶贫的电影”。
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投入到了“扶贫攻坚战”中。
那么,这一类精准扶贫题材电影的作用是什么呢?
在郭建华看来,通过看电影,为基层贫困群众扶智、扶志。
让农民看一场科技电影,就学一门致富技术。
她透露,最近的“扶贫攻坚战”推出的《十八洞村》和《立地》等农村题材电影,都是生活脱贫的活教材,基层群众都非常乐意看。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郭建华也深有感触:“看一场扶贫电影,不但是得到了文化娱乐,同时也激励了他战胜贫困的困难,扶起了他的志气。”
第三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两会的郭建华,以自己42年基层放映经验建言献策,她认为在基层农村的扶贫攻坚战中,精神扶贫比物质扶贫更重要,“就是坚持文化自信,利用电影声情并茂的优势,助推农村电影扶贫工程,早日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的双脱贫。”
在困难面前,精神文明的信心,比资金更重要。
用郭建华的话说就是,只有中国基层农民的文化娱乐活动搞好了,才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惠民工程落到实处了。
一部电影,也许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从而改变一个人的生活。
也许会让一个孩子从小坚定意志,给幼小的心灵埋下希望的种子。
光影筑梦初心不改,文化扶贫方得始终。让电影照进现实生活,让生活有梦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