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老兽》导演:"老混蛋"是疯狂时代里的每个人
|
|
1905电影网专稿 在这个大盘如天气般萧索的“周一档”,一部内地独立艺术片悄然上映。
它在刚刚结束的54届台湾金马奖上拿下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三项殊荣,此前还曾在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和FIRST青年影展上崭露头角。
《老兽》在54届金马奖上斩获三项大奖
跟许多艺术片导演一样,他的第一部作品选择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家乡鄂尔多斯,再现经济飞速膨胀背景下,人性的畸变与代际关系的崩塌。
电影《老兽》讲述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投资失败破产的老杨终日游手好闲,因挪用给瘫痪老伴手术的救命钱,被愤怒的儿女们合伙绑架,他一气之下反将他们告上了法庭,两代人的亲情关系就此土崩瓦解,“无家可归”的老杨也被一步步逼入绝境。
《老兽》是一出荒诞又现实的家庭闹剧
宣传中,《老兽》被包装成内蒙古“老炮儿”,导演内心却更倾向于法哈蒂和蒙吉的叙事风格,用冷峻的笔触“精准地描述时代”,周子陽如是说。
在不久前举行的浙江青年电影节上,我们有幸专访到了《老兽》的导演周子陽,跟他聊了聊“老兽”的兽性与处女作长片的创作故事。
【谈初衷】
鄂尔多斯最疯狂的那几年
最亲密的关系被完全撕裂了
“2013年,我熟悉的一个家庭,孩子们绑架了他们的父亲,当时非常刺激我,很震惊”,周子陽回忆道。
这一极端事件激发起他对故乡近几年人和事的反思,“那两年鄂尔多斯经济变化特别剧烈,同学见面第一件事先问你能挣多少钱,互相叫什么总,什么总,打飞的去外地做头发,真不是夸张的。
在整个社会疯狂的发展状态中,人的善恶变化非常之大,我想把我所看到的想到的,慢慢地写进这个剧本”,这成了周子陽创作《老兽》的初衷。
老杨在烂尾楼里注视曾经繁华、疯狂过的鄂尔多斯
他在写剧本时,脑海里一直回荡着李安导演的一句话:“中国人的家庭是泪水制造的软壳,在失望中承受着爱和感动”,这也成了《老兽》的情感内核。
“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在老兽里,最亲密的关系被现实完全撕碎了,爱可能有,但已经被撕碎了,这是疯狂追逐经济状态下,人性欲望中贪婪的呈现”。
【谈片名】
更喜欢“老兽”
“老混蛋”是疯狂时代里的每一个人
2016年,周子陽带着剧本来到FIRST青年影展创投单元。那时候,电影的片名还叫做《老混蛋》。谈到从“老混蛋”到“老兽”的改名风波,周子陽不避讳其中有“过审”方面的考虑,但最终吸引他的还是“老兽”与影片气质的契合度。
“我更喜欢老兽,老兽和内蒙古的气质很像,和人物气质也很接近,困兽嘛,这是一个综合又简单的名字”,周子陽说。
周子陽:我更喜欢“老兽”,与人物的气质很贴合
很多人误会“老混蛋”指的是主人公老杨,但在周子陽的理解中,“老混蛋”指向的是整个时代,“是在这个疯狂追逐个人财富和欲望的时代下的这些人,不仅是老杨”。
诚然,《老兽》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混蛋”之处,比如子女不守孝道,合伙绑架老父亲;比如卖房子的推销员一言不合就对老人拳脚相加。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状况下不断面临道德选择,而每个人选择的动机都是为了保护自己,对于他们来讲,都有强大的理由,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但同时又在伤害着他们最重要的人”,周子陽说。
【谈人物】
老杨是传统价值的卫道者
是善恶并存的矛盾体
主人公“老杨”是《老兽》的灵魂,也是人性矛盾的综合体。他一面乖张暴戾,偷拿老婆做手术的救命钱,跟小三耳鬓厮磨,另一面却讲究义气,对老友几十年前的小恩投桃报李,也曾经为儿女们的工作四处奔忙。
周子陽说,“老杨是善恶并存的一个人”,也是一个无比真实的人,“人性是好多东西,如果恶起来是没有底的,但同时它也是友善的,生命是特别多元的。”
在他看来,老杨的“善”难以被人察觉,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是沉默的,“他被包裹起来了,不轻易表达,你想理解这个人,只能通过他的行为,但他都是真实的,我是喜欢这样的人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
也许,老杨这一人物之所以立体而深入人心,就是因为他性格里的矛盾、沉默甚至彻头彻尾的大男子主义总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投射。老杨可怜、可恨又有些可爱的一生像极了一代中国男人的侧写。
在老杨与儿女间,如果非要选择,周子陽会与老杨站在一起,“我是很同情老杨的,他是有道义的人,他身上是有传统价值观在的…他才离家最近的人,他缠绕在这个家庭里,实际上他对家庭责任很大,他的子女,女婿找工作、买房子都是依赖他。相比之下,子女实际上是自私的,没有耐心的”。
谈到老杨与第三者莉莉的感情,周子陽认为这是老杨矛盾的一面,也是他“无法逾越的人性”,“他50多岁,他有欲望,需要平衡,他的情感是无处安放的”。
老杨与莉莉的感情,是他“无法逾越的人性”
不少观众认为老杨最后对老伴的态度反转和深情告白过于生硬,缺乏必要的铺垫。对此,周子陽坦言自己曾拍摄了不少老杨与老伴互动的镜头,但最后都删掉了,“刚病的时候,可能是有交流的,但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捆绑是非常可怕的,时间长了,愤怒、怨恨,全都出来了,这个怨恨里面是非常复杂的,这种怨恨是真实的吗?是,但爱也是真实的。他的日常和心理层面是不一样的”。
【谈结尾】
疼痛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老杨真实,所以无所顾忌
故事的结尾,老杨亲手喂老伴服下安眠药,自己则静默地躺在她身旁,两个人进行着仪式般的相守。
这看似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老杨与妻子的命运即将去向何处,给观众留足了思想的空间。但在周子陽看来,无论最终走向何处,故事的本质都是“疼痛的”。
“我想要更现实,更接近真相,疼痛是这个世界的真相。如果是太和解的结局,我看到的现实不是这样的,他是一点点被逼向边缘化,逼向绝望的,这是这个故事的真相”,周子陽说。
老杨的生活曾经是火热的,打麻将、会朋友,从来不是孤寂的,但在热火朝天的表象下,他对于家庭的情感始终没有落点、无处安放,“他是被子女们、被现实逼的走向绝路。”
周子陽也承认老杨最终的选择是极端的,但这种“极端”恰恰是老杨性格的一部分,“他就是很极端的这么一个人,他认为这样是对的,他就这样做了,他不会顾忌那么多,他无所顾忌,因为他真实。”
【谈涂们】
没有第二备选
他拍戏从来不带剧本
如果说去年的金马让观众了解了喜剧之外的范伟,那么这届则让我们见识了“草原王爷”之外的涂们。
周子陽说,自己是通过第九届FIRST青年影展上,涂们主演的《告别》认识了这位老戏骨,“我们见面聊了两小时,聊得很高兴,当时就确定是他了,后来他送我到车站,他说‘把身份证给我,老杨从来不排队’,就去前面插队了,当时我就感觉选对了!”
涂们就是“老杨”
他坦言自己从来没考虑过第二备选,因为涂们就是“老杨”。在片场,涂们从来不带助理,和周子陽吃饭、聊天都在一起,“有意思的是,我们不会聊得特别透,但我们俩都心里有数,相互很信任”。
涂们老师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演员的专业素养,“他进入到现场从来不带剧本,他说剧本问题,台词问题在拍摄之前就解决了,这种演员的素养非常好”。
【谈超现实】
现实题材也要有个人风格
潜意识曾深刻影响我
在《老兽》这样一个现实到残酷的电影中,三段超现实处理格外出挑,形成了鲜明的作者印记。周子陽认为“新导演一定要有自己的电影语言,即使做现实主义题材也应该跟之前的导演不一样”,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周子陽:潜意识曾深刻影响我
此外,他非常欣赏库斯图里卡等导演的超现实电影,梦境和潜意识也曾一度对他影响颇深,“在我20岁时,我最好的朋友意外出车祸死了,因为这个事件,我开始看艺术片,想弄明白生命是怎么回事。那几年我处于比较自闭的状态。经常容易做梦,潜意识会影响现实层面的我”。
在《老兽》中,三个超现实段落分别是困在墙中的鸟、孤独的马和树丛中被白衣人捕捉的野鸡。“这些动物都受压抑,身处困境和忧郁中,和人一样,甚至比人更深刻”周子陽解读道,“老杨放走了墙中的鸟,似乎也能看到他身上的善意”。
老杨放走了墙中的鸟,似乎也能看到他身上的善意
【谈自己】
最惨的时候身上只剩两块钱
拍商业片我就完蛋了
艺术设计出身的周子陽在二十三四岁时动了拍电影的念头:“当时我看索德伯格的《性、谎言和录像带》,他26岁拍处女作,我就想我26岁之前也要拍出来…如果生命只有三年的话,我就想留下来一部艺术片,能表达我对生命的看法、理解和情感的一部电影。”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骨感的。“28岁的时候我写了个剧本,当时可以选择工作,但就是很迫切地想拍电影,拉不到投资,剩下2000块钱积蓄,大概耗了六七个月吧,所有卡都刷爆,天天接信用卡的电话。
最惨的时候身上就剩下2块钱,当天晚上约一个朋友吃饭,我是走过去的,约定的时间过了好久我还没到,朋友问怎么回事?我说剩下2块钱,要坐地铁回住的地方。然后他就哭了,说你得改变了。”周子陽回忆道。
朋友这一哭把周子陽哭醒了,他找了份正经工作,甚至在一家动画类公司做到了艺术总监的位置,但他心里,始终有一块是空着的:“工作到后面,我每天都感觉像‘行尸走肉’一样,就是不能容忍自己了,2013年,我30岁,我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于是,他选择第二次辞职,历经三年时间,拍出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处女作——《老兽》。
周子陽手捧金马最佳原创剧本奖杯
对于未来,周子陽看得很通透,自己会坚持创作像《老兽》一样的现实题材和作者电影,不会轻易染指商业片:“拍那个我就完蛋了,你就变成一个谁都可以代替的人了,我觉得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
周子陽也知道,艺术电影在中国市场注定曲高和寡,但他看得很开,实在不行就回去拍广告,“做商业的话,我可以选择做广告,这个我能接受,毕竟要生存,但让我做电影做商业片,我是不愿意的。因为电影对于我来讲是非常神圣的,我不愿意拿这个东西来玷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