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独家调查: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发展 受大力扶持

2017.03.06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06:05      建议WIFI下打开

关注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发展现状 扶持基层电影发展

3月1日,《电影产业促进法》实施,明确规定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电影的制作、译制、放映工作。今年两会中,代表、委员们也纷纷为少数民族地区电影的发展建言献策。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发展现状如何,《中国电影报道》多路记者下基层深入内蒙古、新疆、西藏多地,进行了深度调查。

牧民在放映室看电影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

放映员 侯永红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的四子王旗当地的牧区公益电影固定放映室,到了每年天气比较冷的时候,当地牧民就会在这里观看电影。放映员侯永红已经从事牧区公益电影放映工作12年了。一年四季在牧区放电影,遇上恶劣的天气对侯永红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基层虽然辛苦,但是牧民对电影的热情让他倍受鼓舞。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侯永红称:“基本上我们一出来就是半个多月,就住在牧民家转着走。换了片子再出来,一年四季就这么跑着。尤其夏天下雨时,我们牧区道路泥泞走不了路,牧民们都帮我们拖车,非常热烈地欢迎我们。

任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

技术部主任 栗东华

从室外到室内,从黑白胶片到数字电影,12年的坚持,源于对电影的一份热爱。同样热爱电影的还有这位90后女孩栗东华,她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录音艺术专业,毕业后,她的同学很多都留在大城市发展,可她却选择回到家乡开始电影译制工作。

作为一个在城市长大的蒙古族女孩,栗东华有感于民族语言的逐渐流失。在内蒙古民族语译制中心工作的三年中,她希望尽自己之力。

现任内蒙古民族语电影译制中心技术部主任的栗东华谈到她对这份工作的理解时说:“我为什么一直觉得做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现在语言比较缺失的情况,大家有更多的媒介去了解,我的家人和亲戚好多都生活在牧区,我有一个特别简单的想法我做的片子被我的亲戚们看到。”但同时,她也提到了现在的困境:“从制作上讲的话,我们现在已经达到给影院提供节目源的能力,我们的配音演员,导演,录音方面都很专业,大家都生活在城镇,牧区,想去看影片的需求是有的,但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场地,同时也没有放映的渠道。”

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

摄影师 木拉提·买买提

同样是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摄影师木拉提·买买提,在1985年学成回到新疆,进入新疆天山电影制片厂工作,如今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2年。

在这个从1956年筹建至今已经有60年历史的制片老厂内,最让木拉提·买买提珍惜的就是一些陪伴他多年的老设备。在谈到这些设备时,买买提饱含深情地说:“以前我们用过的设备,把它全部保存下来了,因为是危房了,所以自治区拨了2400万,给我们盖了一个新楼,我们把这些东西展示出来让别人对电影有个理解,有个认识。”

从牧区放映员、民族地区电影厂摄影师,到译制工作人员,他们只是无数扎根基层的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工作者的缩影。这些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少数民族电影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庞亚民介绍道:“现在我们自治区的传媒影视制作机构程爆发式增长,在自治区各地,各盟市已经建成陆续建影视拍摄基地。”

从3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施行,明确规定要大力扶持少数民族电影的制作、译制、放映工作,这极大鼓舞了少数民族地区电影工作者的热情,他们对将来的工作有了更多期许。 

《电影产业促进法》四十三条:国家采取措施,扶持农村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开展电影活动。国家鼓励、支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创作,加强电影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译制工作,统筹保障民族地区群众观看电影需求。

《阿诗玛》是经典的少数民族电影

少数民族电影多为中小成本艺术类影片。因为艺术院线缺少,推广不足等原因,近年市场上已经很难看到民族电影,参加两会的代表们对此也有话要说。

全国人大代表秦丽云:还是希望像咱们七八十年代,拍出像咱们《阿诗玛》的经典来。

全国人大代表王明雯:我们希望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电影,要丰富文化市场,加大对文化的宣传。

全国人大代表雷艳:很多电影都是在贵州省拍的,我觉得这种趋势特别好,来到少数民族地区取景,拍摄那里的青山绿水,同时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

民族电影的发展需要加强市场培育,而民族电影本身也应该寻求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只有双管齐下才能让更多更好的民族电影走近大众视野。

随着《电影产业促进法》和两会代表委员对少数民族地区电影事业的关注,民族电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讲好少数民族题材故事,成为摆在面前的新课题。我们希望,优秀的民族题材电影不断涌现,为观众带来独具魅力的视听享受。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