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青春不改! 从《乘风破浪》看韩寒作品的IP符号

WY 2017.01.28 来源:1905电影网

《乘风破浪》

1905电影网专稿 韩寒的第二部电影作品《乘风破浪》,终于在大年初一乘风而来。

小编身边有很多看过新片的朋友表示:韩寒这次端出来的是盘新菜。

没错,和当年的《后会无期》相比,《乘风破浪》确实有着很多改变和进步。故事更加完整,不再有小说式的破碎感。幽默感也更胜从前,从单纯“飚金句”到“写金段”,笑点分布更密集,表达也更自然。作为一个新人导演,韩寒的创造力和敢于突破自我的冲劲儿一直给观众以惊喜。

但有一点似乎被忽略了:韩寒作为一个创作者一直秉持的最大的特点,恰恰在于“不变”。用电影中的话就是——“男人至死是少年,赤心不改!”

影片剧照

还记的韩寒在和台湾电影人焦雄屏的对话中曾谈到:“我的作品一直反映的都是自己熟悉的生活,我无法去写一些我没经历过的东西。”

虽然韩寒在不断尝试转换自己的电影风格,但他始终像个大孩子一样专情的表达他自己喜爱的世界。从他的杂文、小说、再到电影,无一不彰显着韩寒自己的标签。《乘风破浪》这部新作尽管套了一件新衣裳,但依旧玩儿的是韩寒那些“老情怀”。这些符号化的人、事、物也成为了“韩寒出品”的代名词。

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谈谈,韩寒作品里的经典IP符号

影片剧照

一、小镇青年的情怀

如果把韩寒的真实人生比作小说,故乡亭林镇的那一段生活也许短到只算一篇过渡章节,但却为少年时期的韩寒带来了无数难忘的回忆。

韩寒在亭林镇


高二时辍学的韩寒,和父母的关系一度很紧张,于是他索性搬回了老家亭林镇,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这段时光也是他“汲取养分”的阶段。

那时的韩寒和《乘风破浪》里和“正太帮”一样:每天骑着摩托车在镇子闲逛,没事就租各种录像带看看,这样单调的挥洒着宝贵的青春、迷茫中寻觅着方向。想必每个少不经事的少年都有过这样的蹉跎岁月。

但和徐太浪不同的是:那时的韩寒在陌生的小镇上没有朋友,他总是孤独一人。曾经奢望离开校园就走遍世界的韩寒,小镇反倒成为了罩住了他的鸟笼。在小城镇的生活里他积蓄着无处发泄的青春激情,也许正是这样在孤独中成长让韩寒对于这段生活有了深刻的烙印。

细数韩寒的作品,在《他的国》、《光荣日》中都有着对小镇生活的描写。

《光荣日》

《光荣日》被韩寒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然而那时文风还颇为尖锐的“韩少”,相对于“魔幻”,更多展现的是自己讽刺现实的功力。书中描写的凤凰古镇和其他文学作品中文青们心之向往的“边城”差距甚远。城镇中没有古香古色,而是被浓重的工业化气息代替。同时也存在着色情产业,黑社会,还有腐败的政府。虽然小说所体现的内核和《乘风破浪》完全不同,但对于小镇风情的刻画,留存着典型的“韩寒式”印象——现代和过去重叠感。

《他的国》

而《他的国》中,韩寒对于小镇的表达则更为直接:像《乘风破浪》里一样,这部小说中的小镇引用了亭林这个名字。但是这座古镇在小说中已经失去了他原有的模样。比起《光荣日》,《他的国》中小镇被塑造的更加荒诞。故事中的亭林镇在经济飞速发展后,环境污染、文化衰竭等问题日益严重。韩寒把现实世界的社会问题加之于虚拟的亭林镇中,用犀利的文笔嘲弄世间乱象。但在他的字里行间中,依旧透露出对曾经单纯的小镇生活的追忆和留恋。

“你看,这就是价值观,这就是价值观。我们的价值观为什么一定要用价值来衡量呢。这个世界天天在变,我们就不能不跟着它一起变么。我这几天在听电影,电影里说,他就像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是不会变的。”——《他的国》

在小编眼中,这种对往昔故乡生活的执着,其实就像《他的国》中刘必芒的这段话所表达的,是对世界不断在扭曲中改变的某种抗争。这是属于韩寒的一种执着,这股孩子般的炽热一直延续到了《乘风破浪》中仍不曾改变。

“乡村蝙蝠侠”彭于晏

二、领袖英雄式情结

韩寒的作品中大部分都会透露出一些对英雄、领袖精神的钟情。 《光荣日》中的麦大麦,《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中的丁丁哥哥和“10号”、《他的国》中的左小龙、《后会无期》中的马浩汉。当然,也有《乘风破浪》中的徐正太(彭于晏饰演)。都有着多多少少的英雄行径——顽强果敢,不畏强权,重情重义。

但从普世标准下来看,这些英雄又都有些“不堪”。

麦大麦是一个学无所成的“奶牛鉴定师”,左小龙是个身无长技雕塑园看守,而“10号”和徐正太不过是小镇上的帮派小混混而已。和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超级英雄电影中的英雄,level简直差出几条街。

但这就是韩寒喜欢的英雄:一群有着各种缺陷的小人物,但对于自身和周遭带来的困境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后会无期》中马浩汉的“温水煮青蛙”论

在韩寒的小说中,这些“英雄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普遍都与主流的价值体系相对抗,并试图挣脱束缚。例如《1988》中的丁丁哥哥,作为韩寒作品中政治隐喻最强烈的小说,这个人物在故事中成为了韩寒表达自我观点的一个途径。“温水是煮不了青蛙的,青蛙没有那么蠢。”这一典型论调就出自丁丁哥哥口中,而后也被韩寒引用在了《后会无期》中。而韩寒笔下的主人公们大多都像“丁丁哥哥”所说的“青蛙”一样。迫切的想要挣脱世俗观念和社会桎梏的限制。然而结局往往是被浪潮席卷而打磨掉了棱角。

想当英雄的“六一”

而这一次在《乘风破浪》中,韩寒的笔触虽不再如以往那般激进,但他笔下的“英雄”依然做着像“桑拿馆只洗澡,歌厅只唱歌”这样改变世界的“白日梦”。他们为此灌注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却被浩瀚世界所淹没。韩寒笔下的“英雄”如当年狂傲不羁的自己一样,有着少年的幼稚和执着。


兄弟情义

三、两肋插刀的“基友”情

韩寒的少年时代正值香港电影的繁盛之期,他也多次表达对香港电影的喜爱:“我喜欢香港电影,虽然每到一个情节点就会响起音乐,你就知道主角可能要去打架什么的,但你还是会有兴致看下去。”

《英雄本色》


《乘风破浪》中,老电影《英雄本色》的元素几乎无处不在,不难看出,这些港片中重情重义的侠客豪杰对韩寒有着不小的影响。

在韩寒的作品中,男人之间的友情羁绊通常都有浓墨重彩的刻画。就像《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一样,韩寒笔下的男主人公大多都会为朋友两肋插刀。《乘风破浪》中徐太浪父子为了给去世的朋友报仇,只身前往boss老巢捅了马蜂窝。

在这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城池》中“我”和健叔的并肩逃亡,《后会无期》中马浩汉对江河的千里相送。

韩寒少年时在亭林镇的生活是孤独而寂寞的,也许是这部分的缺失让他渴望有着一群伙伴。所以韩寒创作的故事中,总有那么几个形形色色的“基友们”并肩而行。甚至在不同的作品中,这些“小团体”的人物设定都有些许的相似:一个看似成熟实则纯真的领头,一个重情重义的二把手,一个不谙世故的技术宅、或者,还有个一根筋的二百五(p.s:高华阳这张耿直的脸简直是为“傻子型”角色而生,难怪他能在韩寒电影里连庄两次)。

《乘风破浪》中的四兄弟

在《乘风破浪》中,除了故事中的“基友情”外,这部作品本身也是韩寒送给故友的献礼。邓超饰演的主人公徐太浪的名字,就来自韩寒的已故好友——赛车手徐浪。对于韩寒来说,徐浪是他的知己之一。两人都曾在小城镇生活中度过年少的叛逆和迷茫,最终一起在赛车场上相遇。

徐浪追悼会上的韩寒

当得知徐浪去世的消息,韩寒少见的在媒体面前展现出脆弱的一面,在送别挚友那一天,他哭的像个孩子。

就像戏中的徐太浪一样。也许韩寒心中的美好,就是回到过去,和挚友并肩,乘风破浪。

影片剧照

四、抽离的生活世界

初看韩寒的作品时,小编最深刻的体会是故事中的虚幻感。韩寒下笔时总会流露出一种怪诞气息。这种怪诞主要源于内容相对于现实的抽离。他的电影或者小说中的角色,都做着看似不正常但又十分合理的举动。这种风格化笔触从《像少年啦飞驰》开始,一直延续到韩寒的电影中。

《像少年啦飞驰》

使用和现实常规相反的方式,展现现实的阴暗,或是将现实变形得夸张,让我们看清已经被扭曲到不像样的真实。类似的故事特点在韩寒早期作品中尤其凸显。在《像少年啦飞驰》中,韩寒将我们熟悉的世间形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和挖掘。辛勤的园丁被比作妓女。学校成了最媚俗的场所,街上的警察成了单纯的政府机器,城市的规则也变得奇形怪状。每个人物看似莫名其妙,但都在某种程度上揭露了现实世界的逻辑。

在韩寒眼中,现实并没有比小说更加正常,甚至更加疯狂。

《乘风破浪》中徐正太屯下的bb机


而《乘风破浪》中,如今的“韩少”已经成了“国民岳父”,为人父后的韩寒不再如往日般尖锐。从这部新作中能看到,故事比《后会无期》更加接地气,讽刺感也大大削弱。但主角们的生活状态和现实相比仍有一些夸张。正太靠歌厅看场谋生,指望着屯bb机发财;小弟入会还要过“嫂子色诱”这一关;六一因为家里摆摊所以一见警察就跑;小马整天沉迷编程,被朋友们嘲讽为没前途但实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而为数不多相对正常的男一号,还是从现代穿越过来的……

在韩寒的镜头前,青春总是有点雾气昭昭的感觉,仿佛来到幻境,却又那么真实。

韩寒戏中用过的赛车

五、“速度与激情”

韩寒的微博认证上写着:作家、赛车手韩寒。

熟悉韩寒的读者都知道,韩寒早年时曾把大部分积蓄都用在了赛车上。虽然大多数人对于韩寒赛车手的形象都颇为陌生,但赛车确实可以说是韩寒的挚爱,甚至要超过写作。而这种偏爱也被带到了他的小说和电影中。

是的,你几乎找不到一部韩寒的作品是和“车”无关的。

《像少年啦飞驰》是韩寒早年研究赛车时创作的小说,据传那会儿韩寒为了改车掏空了钱包,只能赶紧写小说来撰写稿费。于是仓促中韩寒把自己的很多经历直接塞进了故事中。从这本小说开始,韩寒这个老司机就再也没松开脚下的油门,一路绝尘至如今。

《像少年啦飞驰》中的“老夏”、《光荣日》里的“洪中”、《1988》中的路子野,这些人物都是爱车一族,而这些小说也都围绕着车展开了一些有趣的故事。“车”这一意象在韩寒的小说中寓意着男人的野性和对自由的追求。对于有些“直男癌”的韩寒来说,飙车伴随的危险和冲动似乎也象征着某种征服感。

《后会无期》

不可否认的是赛车为韩寒带来了不少的创作灵感,被称为“韩寒最好的小说”《1988》就是他以自己心爱的车命名,这部公路小说也为他的第一部电影《后会无期》奠定了基调。而《乘风破浪》中,韩寒干脆把主角设定为一个赛车手。

邓超饰演的徐太浪在夺冠时说:“谢谢你的不支持,让我证明我自己可以做到!”

这似乎也是韩寒作为一个曾饱受质疑的车手对世人的宣言。

韩寒

如今的韩寒,已经从“公民韩寒”、“公知”变成了“国民岳父”、“新锐导演”。他的蜕变在作品中也慢慢呈现:从以前辛辣的讽刺和嘲弄,到如今也学会了在电影中用沉静来表达感情。

“你说人生艳丽我没有异议,你说人生忧郁我不言语。”

现在的韩寒不再撰写博客,连微博更新的也都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这一路艰辛走过让这个老男孩渐渐变得沉默了。但他没有放弃的,是在作品中表达那已经被时间带走的青春。

前路的风浪还再等着他,希望这个大男孩依旧能带着那颗少年心,继续走下去。

文/WY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