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刀光剑影,电影江湖:2016圈内大事你都造吗?

老飞宅 2016.12.30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独家 年关将至,又到了蓦然回首的时候了。

说起2016年的内地影市,真是五味杂陈。这一年,中国的银幕数逼近41000块,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我们也超越了自己,提前11天超过了去年的440亿。

 

另一方面,尽管票房整体增速正在放缓,在第一季度获得超过50%的同比增长之后,第二、第三季度以及随后的国庆档分别有9%、14.9%和14.6%的同比下跌,但今年单片、单日、单周、单月票房均创造了影史新纪录。

其中,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开画当天劲收2.8亿,2月14日情人节单日票房高达3.1亿,上映12天就超过了24.39亿的《捉妖记》,登上内地影史票房冠军的宝座。《美人鱼》也因此宣布延档三个月,最后以33.89亿元收官,成为国内首部跻身30亿俱乐部的影片。

在日趋冷静的数字背后,除了现象级“爆款”有所减少,观众们的消费观念也在变得更加理性。而在行业内部,膨胀了许久的泡沫正在逐个破灭,新的秩序与规范却在混沌中悄然成型。

众声喧哗之中,有初出茅庐者给人惊喜,有老当益壮者寻求突破,有不忘初心者坚守情怀,当然也仍有不少行业乱象令人尴尬,引人反思,下面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重温2016年电影江湖的刀光剑影:

 

【惊喜!】

《电影产业促进法》千呼万唤始出来

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电影产业促进法》,这部承载着了几代电影人梦想、筹备了13年之久的法律,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而细读产业促进法,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

欢喜在于,促进法下放了电影审查等多项行政审批项目,意味着更多的电影公司有了拍电影的权利;之前一直禁止外商拍摄、投资和发行的说法,此次标明为允许部分外企进入影视行业,也是顺合资片大势索然;针对部分公司偷漏瞒报票房的做法,不仅会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吊销许可证;而一直被大家心心念念的电影审查制度,也将做公开化处理,以后被“毙”掉的电影,也将事出有因。

忧在于,对部分文艺片创作者来说,未取得公映许可证就参加电影节的事情,将不复存在。此次明确指出,未取得公映许可证擅自参加电影节的,情节严重者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活动;而 “保护国产电影放映市场不低于总放映市场的三分之二”的规定,似乎也正面打破了关于引进片名额放宽的猜测。

为未来的娄烨和小刚们再捏一把汗……


黑马逆袭:片子好才是真的好!

2016年内地电影市场趋于理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便是一些质本来水准尚佳却不被看好的作品收获了不错的票房和口碑。比如主旋律题材的《湄公河行动》之前曾提出保底8亿没有谈妥,影片单日票房也只有5960万,但凭借过硬的质量影片口碑一路逆袭,助力票房迅速突破了十亿大关。

开心麻花继去年《夏洛特烦恼》制造了一场现象级观影之后,今年推出了体量更小的《驴得水》。在各路大片夹击之下,这部影片口碑甚至超越《夏洛》,目前票房也超过了1.73亿,获得了一个月的密钥延期。

此外,制作成本仅有50万的艺术电影《路边野餐》在10天的限量放映的期间收获了646.6万的票房,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可说是内地大银幕上罕见的惊喜之作。毕赣本人也因此成立荡麦影业,获得华策影业的千万级投资。

好电影真的不该只是拍给“野鬼和风”……


堕胎终结者:青春片总算玩儿出新花样!

一直以来,国产青春片都是扑街烂片的代名词,人气鲜肉搭配热门IP的圈钱配置屡屡刷新口碑下限,一哭二撕三堕胎的戏码更让观众直呼“辣眼睛”。

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在一众妖艳贱货中依然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清流”。同样是卖的热门IP,《七月与安生》的四位女编剧将安妮宝贝略显单薄矫情的原著改编成了有血有肉的电影故事,结尾居然玩儿出了悬疑片的味道!两位女主角周冬雨马思纯的“本色”出演也让角色入木三分。金马奖开出双影后恐怕是对“青春片”最好的正名。

此外,新人王一淳也凭借处女作《黑处有什么》摘得去年FIRST影展最佳导演奖。片子的一大过人之处就在于在犯罪题材与成长主题中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年底上映的《少年》同样大胆尝试在青春片中杂糅进犯罪元素。虽然影片在叙事和节奏上仍存在不小问题,但大胆的类型跨界不失为青春片破局的思路之一。

青春无罪,青春片无罪,但圈钱辣鸡请滚粗!


第53届金马奖内地影片大获全胜!

本届金马的22个竞赛奖项中,竟然有12个都颁给了内地影人/影片,而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四个最重要的奖项也悉数颁给了内地影人。马思纯和周冬雨凭借《七月与安生》开出影后双黄蛋,创造了金马奖纪录,而冯小刚继去年凭借《老炮儿》拿下影帝之后,今年再接再厉,凭借《我不是潘金莲》拿下最佳导演奖。

毫无疑问,这意味着内地影市已经成为华语电影最重要的市场和生长点。

错失影后的冰冰说:各方的势力非常大……

【突破!】

张艺谋带你《长城》打怪,首战合拍片!

今年最受期待的贺岁片《长城》上映之后,口碑上褒贬不一,但从中美合拍片的角度看,依然意义非凡。

张艺谋早年以文艺片声名远扬,上一部作品《归来》又是一部文艺佳作,为何这会儿画风突变,要接下这样一部打怪商业片?

对此,张艺谋回答到:“这样的合作早晚都要有人做!正好机会找到我,而我愿意为你们这些年轻的导演探探路。如果成功了,我们内地的电影人会有更多机会和海外,尤其是好莱坞的资本和技术对接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即便是强势的好莱坞也要立足全球市场,大部分好莱坞电影,特别是大制作仅靠美国本土市场早已难以收回成本。中国市场的飞速发展,给了电影人一个可以预见的新型全球模式,即开发立足中国市场,全球发行的合拍片。

《长城》如果能在华语地区收回成本,乃至盈利,其影响将不再局限于内地电影人与好莱坞的资本、技术对接,也会加速新型全球模式的到来,这将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以及好莱坞资本流向产生深刻影响。

“吊打”张艺谋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人比他更有资格执导《长城》。


李安重构电影语言:120帧到底有多神?

不挑战自我就焦虑的李安终于出手:120帧率、4K、3D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触怒了北美媒体之后总算在内地获得了好口碑。尽管能放120帧的影院全世界只有那么几家,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票房,但超高帧率所带来的新奇体验是如此让人难忘,对电影语言的颠覆性重构也带来了新的可能性,这些可能都不是钱能衡量的。

同时,这也依旧是一个非常李安的电影,心事重重的纠结少年、平实的叙事、朴素的镜头设计,就连120帧很大程度上也还是为故事服务的。回想起今年上海电影节期间李安刷爆朋友圈的“心灵鸡汤”,真的不得不感慨,在当下浮躁冒进的电影圈,这样一位从容笃定又有所追求的华语导演是多么的珍贵。

因为比利·林恩,博纳悠唐和上海影城再次打响了品牌……

冯小刚玩儿实验:《我不是潘金莲》挑战圆形画幅

在电影圈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冯小刚,开创了自成一体的冯氏喜剧,但在艺术造诣上似乎总比曾经的第五代导演差出一截。如今,年近六旬的冯小刚重新出发,在新片《我不是潘金莲》中大胆使用了圆形画幅,并将其与影片叙事相结合,在方圆变换中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镜头逻辑。

58岁的冯小刚说《我不是潘金莲》才是自己的处女作,因为它足够出格,足够任性。这种任性不仅体现在画幅变化中,更体现在针砭时弊的官场浮世绘题材选择上。也正是这种任性让冯小刚收获了从未有过的国际A类电影节奖项和金马奖最佳导演殊荣。

冯导说:“找公认的演得好的女演员来演,得奖了,跟我有关系吗?我要是找了一个大家都觉得不行的,在我的指导下演了,得了奖了,那就跟我有关系了嘛!”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艺术片:艺术院线初长成!

上半年方励《百鸟朝凤》低排片抱不平直播下跪一举暴露了文艺片、艺术片长久以来在内地影市遭遇的尴尬局面。而就在下半年,《冬》《老腔》等艺术电影仍遭遇零排片风险;即使像《路边野餐》《长江图》《塔洛》这样的话题影片也只能采取“限量上映”的方式和观众见面……

一直以来,业界对文艺片排片少、文艺片导演生活难的呼吁屡见不鲜,但都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直到今年11月,在长春电影节闭幕式上,由华夏、暖流、万达、百老汇、微影时代共同发起了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这一举动或许可以改善艺术电影在国内的生存现状。

落实到影院放映来说,该联盟有万达电影院线、百老汇电影中心、江苏幸福蓝海影院、四川卢米埃影业、重庆保利万和电影院线、中影影院院线等9个院线拿出全国31个省的100个影厅放映艺术电影,每天至少放映三场,并且每周保证有至少10个黄金场次。

而艺术院线放映的作品,将包括全球范围内的经典艺术影片,以及商业院线内发行过的艺术电影,并且专门成立委员会负责审片。

在此次活动中,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带来了官方态度——“艺术电影进行分线发行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但面对院线盈利问题,院线联盟很可能3年内都不会有实质性的盈利,虽然院线都是自愿加盟,但是否能坚持,仍需持续观察。

方励叔叔不要再跪了!我们心疼!

中影、上影等“国家队”筹备多年终上市!

今年8月,两大国有电影公司——中影和上影相继在上交所鸣锣上市,有望在国有影视公司中掀起一波“上市热”。长期以来,受制于种种因素,国有电影集团普遍存在人才流失严重,激励机制不足等困境。如上影集团董事长、总裁任仲伦所说,民营企业是兔子,没有包袱,轻松上阵,而国企却像负担沉重的乌龟,错过了不少黄金发展机遇。

如今中影和上影的先后上市,无疑释放出电影领域加速文化体制改革的积极信号,有望为电影国企注入市场活力,也标志着国有电影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联姻进一步深入。

大家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科科。

【坚守!】

胶片绝响?《长江图》坚持使用胶片摄影

无论任何人票选2016年度神作,《长江图》都绝对可以进入Top 3。不仅仅是因为震撼的长江、玄乎的剧情、全程文艺腔诗歌念白,还因为顶着“最后一部胶片电影”的光环。

众所周知,胶片成本极高,拍摄现场难以承受太多NG;况且导演和摄影要看到拍摄效果还需要把胶片拿去洗印;如果要做调色、加后期特效还需进行胶转磁工作……一个字,麻烦!因此目前绝大多数导演和摄影师都使用数字摄影完成拍摄,在放映环节,胶片拷贝也早已在商业院线绝迹。

而《长江图》由于使用著名摄影师李屏宾并坚持使用胶片拍摄,耗资高达3500万。在运送未洗印的胶片时,为了避免漏光,保管胶片的负责人还曾和机场保安斗智斗勇,才逃过安检一劫。在影片做4K扫描之前,还要清洗胶片,而这一工作正是赶在北京电影洗印厂厂房拆散前一天完成的。而曾经为此片洗印胶片的华柯洗印厂也早在2012年解散……

遗憾的是,如此大费周章,李屏宾也获得了银熊和金马的肯定,影片在内地的票房成绩却仅有非常惨淡的327万。

“导演没打算让大家看懂,这是艺术片,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


藏语电影首登院线:《塔洛》用“隔绝宗教”坚持藏人关怀

以“藏族三部曲”闻名的万玛才旦,在大片云集的11月交出了今年的成绩单,一部用黑白镜像展示藏族人生存现状的《塔洛》,同时也是第一部登陆国内院线的藏语电影。

与以往涉藏电影不同的是,《塔洛》里没有西域高原神秘宗教习俗,也没有传说中雄壮的民族英雄,更没有惊天动地的民族恋情,只是安安静静的呈现了一对藏族男女在寻找身份中迷失的故事,这让内地的观众实实在在看到了藏族青年人的生活现状。

可以说,《塔洛》的主题和呈现方式,延续了万玛才旦的创作风格,以关注藏族人的精神状态和情感表达,来展现现代化进程中汉藏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但它在西方媒体眼中,似乎缺乏了某种“可看性”,也就是所谓的猎奇,而这正是万玛才旦刻意避开的。坚持用藏语讲对白、拒绝用风景和宗教描绘符号化的西藏,是他的坚守。明年3月,他的新作将在藏区开机,

这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或许能让西藏电影往前走一大步。

继《路边野餐》之后,洗头妹又一次成了研究对象……

【尴尬!】

还是没学会反思:《我的战争》到底是谁的战争?

选在9月18日上映的《我的战争》还没开画就因一则宣传片引发轩然大波:24位老艺术家“骄傲”地向韩国导游介绍:六十年前就曾‘举着红旗’‘坐着坦克’来首尔,并强调当时不需要护照,首尔还叫“汉城”。网友不禁惊呼,六十多年过去了,没想到国产战争片中的价值观还是如此冷血而一成不变。

虽然导演曾屡次强调电影与宣传片中体现的价值观不同,但仍然掩盖不了《我的战争》中人物塑造脸谱化,主角台词空洞无物等诸多弊病,最可怕的是战争中的“受难者”——朝鲜兵民在电影中的集体缺位。

战争片从来不是爆炸特效的堆砌,有句话说得好,优秀的战争片不会美化战场,不会粉饰死亡,不会矮化敌人,不会无视常识,最重要的,不会宣扬战争。这一点,《血战钢锯岭》做到了,《我的战争》却差得太远。

如果日本人对南京人说,我们当年来的时候不需要护照……


“挖墙脚”引发的血案——叶宁万达恩仇录

11月18日,冯小刚发表一篇长微博,矛头直指万达,称其故意给自己新片《我不是潘金莲》压低排片,并描述主因是因华谊(出品方)挖走了万达影视原高层叶宁,对方怀恨在心。霎时间,叶宁走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不禁好奇,他到底是何许人也?

叶宁,02年加入万达,08年出任万达院线总经理,13年任万达文化集团副总裁,14年任五洲电影发行有限公司董事长。从建筑业跨到电影圈,他可以说混得风生水起,曾统筹策划《煎饼侠》《警察故事2013》、《滚蛋吧肿瘤君!》。16年2月,他毅然决然离开万达,担任华谊兄弟影业CEO,有人说是因为万达体制对个人发展过于局限。

但据说跟万达签有“竞业协议”的叶宁,不仅在1个月之后,直接入职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并带走了一连串万达影视、五洲发行和万达院线的中高层人员,这或许是王健林对其生气的真正原因所在。从16年6月开始,华谊出品的《摇滚藏獒》、《灵魂契约》、《纽约纽约》在万达院线的排片量屡创新低,直至备受瞩目的《我不是潘金莲》,也依然只得到了12%的首日排片。

作为一家巨无霸级的民营企业,如果“封杀说”是真的,不得不说万达此举不够大气;此外,万达作为制片方同时占有院线资源其实是有垄断的嫌疑,尽管以我国目前的国情,类似“派拉蒙法案”这样的反垄断法出台尚需时日。

不过小刚因为此事炮轰王健林,却忘了《我不是潘金莲》的发行方正在用高额票补挤压其他电影的排片量。所谓的“尊重市场规律”背后似乎也隐藏着“双重标准”。

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这是一个问题。

“叠影重重”:坑人的特供3D请滚粗!

时隔9年,马特呆萌版“杰森·伯恩”重回银幕,却让转制3D抢了风头。专为中国及少数国际市场量身定制的“特供3D”出现画面过暗,镜头眩晕等问题,而这第五部偏偏手持镜头还超级多!

张小北、桃桃林林、电影山海经等“KOL”的带领下,压抑已久的中国影迷对坑爹的“叠影重重”展开了口诛笔伐。最终,环球和中影双双出面,紧急补货2D版本,众怒才稍有平息。

所谓“中国特供3D”由来已久,14年《泰坦尼克号》3D重映的9.48亿票房让好莱坞惊诧于中国市场对3D版本的巨大热情,特供、低成本转制3D成了国内外大片内地市场圈钱的重要法宝。许多电影人也深受其害,拍摄和制作出了不少四不像的“伪3D”辣鸡。

对3D的盲目追逐说白了是被利益蒙蔽了双眼,而非源自技术推动艺术的初心。《谍影重重5》的3D风波是影迷和媒体“倒逼”片方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未来,这样的胜利我们还需要更多。

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今年我国银幕数已超美国,其中3D银幕占到了总数的85%……

【反思!】

票补退潮、保底发行陷低谷、明星公司并购被叫停……电影金融证券化风险高!

今年3月,《叶问3》惊现“幽灵场”,背后千亿市值的快鹿公司应声倒台,华语电影市场虚假繁荣背后的种种暗箱操作逐渐浮出水面。在严打票房造假和票补退潮的双重作用下,市场实际消费能力显现,全年600亿目标无从谈起,小幅超越去年恰恰是市场回归理性的表现。

“中国特色”的保底发行再也不是稳赚不赔的金融游戏,《美人鱼》33亿票房成了“保底”最后的疯狂。下半年除《盗墓笔记》将将保本外,保底案无一成功,连《我不是潘金莲》也未能幸免。发行公司由此逐渐趋向保守,动辄10亿的保底神话难现江湖。

自去年开始,明星公司频繁被上市公司天价收购,不少刚成立几个月的空壳公司也能获得几百倍的超高溢价。在“明星证券化”的资本游戏中,上市公司收获明星效应,明星实现了股份价值一夜暴涨,但由此产生的资本泡沫却要由二级市场的股民背锅。

说白了,“虚假票房”、“保底发行”和“明星证券化”都是资本步步深入电影圈的集中体现,共同助长了电影市场的泡沫和虚火,让“电影”不再是艺术创作而成为了金融产品和赚钱工具。好在有关部门已逐渐释放出加强监管的积极信号,多项“明星收购案”被证监会叫停,《电影法》出台,严厉打击票房造假等危害市场行为。这些都在提醒电影人把心放平,让注意力重新回归到电影本身上来。

说起来,《叶问3》本身好不好看反而没什么人关心了……


 

妖气退散:唯IP论、唯明星论越来越站不住脚

一味炒知名文学、音乐等其他门类作品冷饭的我们叫IP电影,一味强调明星效应的电影就是我们常说的粉丝电影。对于这两年暴热的影市来说,拍这些东西这无疑是想赚快钱。

《小时代》拿到4.8亿票房开始,这股妖气便开始大肆盛行,接连了出现《怦然星动》《横冲直撞好莱坞》等卖相好成色差的电影,它们的票房随随便便就能破亿。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催生了发行方为粉丝电影疯狂保底的作法,动辄3亿、8亿赚得盆满钵满。

而就在今年的暑期档,热钱依然盲目涌入影市,两部主打小鲜肉+IP的粉丝电影《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和《夏有乔木 雅望天堂》的票房却止步于3.4亿、1.5亿,均未达保底目标。

之后的全明星阵容《封神传奇》票房只有2.9亿,离保底10亿目标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与《封神榜》这个强势IP八竿子打不着的剧情也被网友骂成残废。说到底,这都是过分迷信明星组合,过分迷信IP号召力,却忽视影片质量的直接后果。而此类电影的低迷恰恰证明了观众们的眼睛越来越雪亮了。

IP也有过期的一天,粉丝也有长大的一天,别拿观众当傻子……

策划/xiaofei.zhai 撰文/yijia.cheng,ning.wang,mengshu.liu,xiaofei.zhai 制作/xiaofei.zhai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