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

张艺谋:不要“滚床单” 把好莱坞大片拍出中国风

张雨凝 2016.12.14 来源:1905电影网
时长:11:47      建议WIFI下打开

电影VIP:导演张艺谋用电影输出文化 要借水行船

张艺谋无疑是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

1905电影网专稿 对于张艺谋,你很难以电影人这一层身份来定义他。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中的领军人物,张艺谋在多种不同的艺术领域中的创作及其所获得的成绩,早已被赋予了超出作品本身的意义,成为“文化输出”的标志和象征。

从第一部电影《红高粱》拿下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开始,张艺谋便将中国文化透过自己的镜头,带入到全世界的视野之中。随后,《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等片连续入围各大电影节斩获奖项并提名奥斯卡,让他逐渐蜚声中外。时间来到2002年,一部《英雄》帮助张艺谋顺利实现文艺导演到商业导演的转型。影片不仅创下当时华语电影在本土及海外的最高票房纪录,更成为华语大片里程碑式的标志。

一边开启着属于自己的商业大片时代,张艺谋也同时获得了更多向世界介绍中国,输出文化的机会。2008年,他成为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在2小时时间里为全球观众成功展现了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明进程,并且在之后接连承担起2022年冬奥会宣传片导演、G20峰会文艺演出总导演等国家级重要文化宣传任务。

 

《长城》的主演阵容堪称豪华

在以《归来》短暂回归文艺片之后一年,张艺谋再度宣布筹拍首部好莱坞魔幻巨制《长城》。2016年12月,影片即将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上映。该片不仅拥有马特·达蒙刘德华等国内外一线影星组成的豪华阵容,更将是张艺谋个人从影以来投资最高、规模最大的作品。

 

张艺谋预想到《长城》是一次冒险


预想到《长城》是一次冒险 但它也是好的开始

《长城》这部作品,看上去与张艺谋一贯的创作风格大相径庭。在将剧本递到他手中之前,美国电影公司还一直在担心这种类型的导演,可能根本不会对讲“打怪兽”故事的好莱坞特效大片感兴趣。“当时他们很担心我看不上,但我自己就想这是一个机会,不是对我个人,是认为我们有可能可以借水行船。这样的好莱坞电影它的传播量非常大,对年轻人影响也很大。加上《长城》故事中原本的几个要素,比如说长城,比如说火药,还有饕餮这么有名的怪兽,它实际上是一个完全的中国故事,和他们的(外国)文化已经割裂开了,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尽管机会难得,但面对这样一次可谓“颠覆性”的尝试,张艺谋仍然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坦言,最初拿到的《长城》剧本,虽然已经开发了7年但还是有太多合拍片的“老套子”,动不动就要男女主角“滚个床单”,完全是外国人眼中合拍片的样子。于是接下项目之后,张艺谋给对方提出了改剧本的要求,站在中国文化和市场的角度,对许多内容进行了调整。“这就是做我最喜欢做的这一类事情,把我认为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东西放进(《长城》),也就是俗话说的,把这个大片拍成‘中国风’。”张艺谋说。

 

《长城》无疑是一次机遇

这并不意味着参与《长城》对他来说不是一次冒险,任何事情第一次去做,都是冒险,张艺谋已经预计到了:“我已经预计到(舆论)可能会又对着我开炮了,或者可能我们所说的‘冒险’是同一个意思。但我就是觉得这是个机会,是在2016年才会发生这样一件事情,10年以前不会有这样的事情,是中国的国家实力,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国所有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让好莱坞找到我们来了。”在他所处的这个高度上,很多人是不屑商业大片这种形式的,但张艺谋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我不是拍大片(出身),算是个文艺片导演,又不懂英文,拍美式大片,这本来就是个新课题。说老实话,很多人都不屑这种形式,但你现在要研究它,还要把它拍好。要把它架构起来,把你的特色装进去。完成这样一个事情。大概我也是想,在我今天(能够赢得)他们对我的尊重和欣赏上面,还能多做一些事情。”

 

张艺谋坦言自己曾给好莱坞解读“家国情怀”

从中国玉石找饕餮灵感 给好莱坞解读“家国情怀”

在《长城》的故事中,张艺谋对“饕餮”这个设定尤其满意:“我对他们说这个怪兽选得很准,饕餮是贪婪之兽,贪吃之兽,我们中国人用它来警示后人,装食物的大青铜器上,都刻有饕餮纹。所以饕餮在文化上象征意义是中国独有的。”虽然《山海经》中对这种怪兽有记载,但并没有给它标明是什么颜色。“你要做特效就得有颜色,是什么样呢?我从《山海经》上看到,说是饕餮是钩吾山出来,而钩吾山就是其山如玉。后来我们的特效公司就把所有搜集的上千种中国玉石的颜色都拿来让我看。中国玉石,最有名的都是绿的。我问‘你们外国人怎么看?’,他们回答外国人认为这种颜色就是中国玉石,那饕餮的颜色就有了。”

当然,文化的差异很多时候也会给双方合作带来障碍,张艺谋笑说,自己和好莱坞团队几乎每一天都会出现想法上的冲突。比如《长城》中有一场篇幅很短暂的葬礼,好莱坞团队认为这段戏份不必保留,因为外国观众既看不懂也不会感兴趣。但张艺谋就坚持认定这场戏非常重要:“我告诉他们那是一种中国的精神,长城的精神,所谓的天苍苍,野茫茫,所谓的家国情怀,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样的感觉。”

除此之外,张艺谋还要自己想办法过“语言关”。不止是与演员的日常沟通,在评判表演的时候,语言所带来的影响会更加微妙:“这种微妙的判断,不是使用母语你可能永远做不到。所以我就开始练习拿眼睛看,看表演,看演员之间的那个反应和感觉。我和外国媒体说这个的时候他们就很好奇,他问你是怎么看的,我说我也不知道,可能就是多年的经验吧,判断你对这个人物的感觉。我也常常跟演员交流,我也怕有时候会露怯嘛。(笑)他们都是资深演员,如果他们也都觉得确实不错,那我就是看准了,这一遍就过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输出文化要懂得借水行船

在聊到接手《长城》的理由时,张艺谋曾提到“借水行船”的概念,这也是他如今对于中国电影,或者说中国文化该以何种方式走向世界所抱有的想法。张艺谋毫不避讳地说,想借助好莱坞大片输出文化,首先就要让内容做到符合大片的规律,甚至是“套路”。总想立刻以一己之力去“反套路”,其实并不可取。原则上,导演不能随心所欲的对故事和类型进行随意的嫁接,而是要顺应方向和规律将文化和特点行之有效的放进去。

他直言,将好莱坞大片拍出“中国风”,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复杂。商业大片这种类型,在市场中一旦不被观众接受,那么它的初衷就彻底的失败了。“复杂,就是你(输出文化的)野心不能大。我说大片有它的规律,大片的规律就是你对文化的阐述和表达不能特别学术或者特别正宗,你还是要寓教于乐,跟着故事,跟着套路往下走,让它自然。不能观众一看到你这个大片,他觉得不认识了。虽然你满满的都是中国文化,但他不认识他就不爱看了,毕竟大片还是通俗文化的一个形式。”

张艺谋以为,如今在“走近大片”这件事上,自己应该是中国导演当中体会最丰富的一个。尽管常常被内地评论界犀利的批评,但他觉得自己不必过多辩解:“因为我知道自己是有道理的,搞创作的人你要懂得这个规律,要知道自己的受众。而谈活永远不知道干活的难,看到你谈传播文化,他就有一万个问题要问你,总觉得你(传播的)不彻底,但他们不知道这其实是已经非常难(才做到的结果)了。”

虽然当下信奉着拍电影“野心不能大”的原则,但张艺谋内心深处对于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有着远大且具体的终极目标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这样一个方式吧。有人问过我对于中国电影的终极目标,我终极目标肯定是这样子:全部是中国投资,全部是中国故事,全部是中国演员,全部讲中国话,就是一个彻底的国产大片,随便什么样的题材(商业也好文艺也罢),能跟《变形金刚》一样大卖,有和《星球大战》一样的影响力,在全世界有无数人等着想看,这就是我的终极目标,这才是彻底的走出去。”当然,想要达成这个“终极”,中国电影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这一点张艺谋自己再清楚不过:”全世界的国家到目前都没有做到,比我们发达的没有,电影的发明国法国也没有。我们电影有一天(想要)这样,国家的实力,发展,国际定位都必须完全对等。”

剪辑/于畅 文/张雨凝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