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海洋奇缘》来了 迪士尼“入侵”外星还会远吗?

云起 2016.11.24 来源:1905电影网

1905电影网独家 11月25日,迪士尼出品的《海洋奇缘》即将在内地上映。这部影片是迪士尼的年度压轴之作,由《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的团队制作。

今天(11月23日),这部影片第一天在美国上映,目前烂番茄网站上的新鲜度为99%,82个评价仅仅只有1烂。MTC网站上本片的评分为80分,成绩相当可观。

这部影片的故事发生在南太平洋的岛屿之上。主人公莫阿娜是南太平洋岛屿上的一位公主,在祖母的鼓励下她一心想去探索临近的岛屿,但她的父亲不许。于是莫阿娜就在祖母死后,偷偷划船溜出岛,去寻找传说中的岛屿。一路上,她碰到了本片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毛伊,他们一起克服凶险,踏上冒险的旅程。

故事中南太平洋的风土人情和深藏在人们骨髓里的航海文化,都被融入到了迪士尼的这部影片当中。

为了还原这一风貌,整个剧组绕过半个地球,到南太平洋进行考察。他们的足迹遍布裴济岛、大溪地、索阿纳、茉莉雅岛等。

他们还特意规划探访游客鲜少的岛屿,这样才能找到最接近影片设定中两千年前的原始地貌。

影片中大到人物设定,小到船绳造型,都必须经过专家的肯定,以确保精准度达标。乃至音乐,都是从当地的音乐中汲取了灵感,幻化而来的。

但是,这种精准的还原所承载的还是一个“白人化”的故事。毛伊的神话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流传了千年,家喻户晓。

但是每个岛屿对他的故事又有不同的版本,为了提取出他的性格轴心,《海洋奇缘》的团队阅读了大量有关毛伊故事的版本,重新构建了他的性格状态和行为特点,最终将其塑造成了一个浑身肌肉、耍酷卖萌,连唱带跳的具有极强美国街头黑人喜感的人物。

影片《海洋奇缘》所提供的,就是一种对于海洋的向往,被改编的歌曲以及半人半神的毛伊身上那些数不清的纹身。

迪士尼在《海洋奇缘》中主要设置的非美国的文化特征,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他们从90年代开始就会从全世界的文化里,寻找各种元素,去放置在自己的动画里,使之成为一种背景性的元素。

这样一来,虽然故事内核依旧脱离不了迪士尼那种“发现自我”、“超越自我”最终废柴变人才、梦想终实现的老段子,但是承载故事的叙事手段却因为沾染了“新鲜的文化”,而显得令人惊喜。

下面,我们来看看迪士尼是怎么走上了这条“入侵”他国文化的不归路的吧:

1992年《阿拉丁》——阿拉伯文化

在《阿拉丁》里,取材于《天方夜谭》的故事被改编出了一种好莱坞大片的即视感。这个故事和权术家、纯真青年以及国家的未来相关。

原版故事中的那种血腥和残暴变成了青年人追求爱情和信守诺言释放阿拉丁之间的两难选择。

极富阿拉伯风情的建筑和服饰,也成为了影片视觉和感官的重点。

1998年《花木兰》——中国文化

《花木兰》中,迪士尼将这个木兰“替父从军”的古老中国故事写成了一个女性借助家庭和精灵的力量寻找自我并且实现自我价值的史诗。

尤其是花木兰是一个古代中国的女性,她那斐然的成绩和意外的爱情,无论对于中国女性还是对于西方女性,都有着非同一般的启发意义。

虽然动画版的《花木兰》的续集,一直有所传闻,但迪士尼却一直按兵不动,这或许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续集比原作更加困难”的流言。毕竟再要续写花木兰的故事,就已经脱离“木兰替父从军”本身的设定。

2000年《变身国王》——南美玛雅文化

在《变身国王》里,国王库兹克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最终他为自己的成长买了单,并最终重新拿回了王位。

影片的重点并不在异国文化,而在于迪士尼式的笑料表达。

虽然整部影片是以南美风情为基础塑造的,但是这些风土人情并没有起到什么关键性的作用,影片的叙事重点,依旧是属于好莱坞编剧的笑料。

2014年《超能陆战队》——日本文化

在《超能陆战队》里,一个结合了东京和旧金山的城市被塑造了出来。日式文化、美国摇滚、传统的家庭和新潮的街头兄弟,在影片中交织一体,彼此难以分离。

影片中出现了很多的日本元素,除了那座旧金山和东京融合的San Fransokyo城市以外,街头的日本文字、房间不时出现的空手道标志、漂浮在城市上空的鲤鱼旗、城市街道种植的樱花,这些日本元素都被移植在了《超能陆战队》中。

《超能陆战队》的漫画诞生于1998年,当初,这部漫画在诞生的时候就已经建成了这座东西方融合的城市。而日本风的兴起,也让这部影片成为当年的成功范例。

2017年《墨西哥亡灵节》——拉美文化

这部影片《墨西哥亡灵节》预计2017年上映,但同样也是迪士尼将他国文化放置进自己制作的动画之中。这部影片以墨西哥祭奠死去亲人的“鬼节”为题材的《COCO》,将会充满着拉美风情,本片的主人公是一个12岁小男孩米格尔,他在本片中将经历一段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团聚的故事。本片导演是《玩具总动员3》的李·安科里奇。

【结语】

迪士尼在进行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过程之中,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片中也不乏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化、服饰、布景、食物、生活方法。尽管我们不回避这些文化承载着的依然是美国主流故事的核心,但是迪士尼的这一盘超大的棋却走得如此稳当。

迪士尼制作的动画越来越呈现出两方面的规律。一方面,异国的风土人情和精细制作的各种细节成就了影片的视觉盛宴;另一方面,行之有效的人物和故事的叙述模式,成就了影片的观赏性和一种简而易行的理解度。

这种创作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属于当地风情的服饰、食品,充满着当地人文的歌曲、文字,这些东西在迪士尼的影片中虽然已成套路,却依然在不断提供新鲜的角度。

站在另一个角度上说,迪士尼占领全球,所依靠的并不仅仅是这些展现当地文化的影片。迪士尼的全球化策略,是文化的大融合,是一种其乐融融的乌托邦的想象。在迪士尼乐园里,花木兰和大白、阿拉丁和库兹克,今后还会有毛伊和莫阿娜——他们可以毫无违和感地站在一起,在花车游行里朝着观众挥手致意——这才是米老鼠占领全球的最终极表现。

试想,地球上的大洲文化已经被迪士尼使用的差不多了,那么,外星离迪士尼还会远吗?

策划/Kiki 制作/结冰、老飞宅 撰文/云起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