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山》:一部失去了原著精华的乡村爱情片
共4张
|
1905电影网专稿 在看到这部电影前,我是持着一种矛盾的态度观望的。
一方面,导演杨子之前的几部导演作品《对不起,我爱你》《恋爱三万英尺》《宅男总动员》在豆瓣的评分都只有3点几分,怎么看都无法让人对这部《喊·山》抱有多大的期待。
影片的女主角朗月婷同样是不靠谱因素,这位无论在颜值还是演技上都有些令人尴尬的女演员是银河映像近年来力捧的新人,出道作品便是杜琪峰的《盲探》,之后又在杜琪峰的《华丽上班族》和中韩合拍的《惊天大逆转》中饰演女主角,她在几部电影中的表现也几乎没有给观众留下任何印象。
另一方面,《喊·山》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等影展上收获了尚算不错的口碑;电影又是根据山西女作家葛水平斩获鲁迅文学奖的中篇小说改编,有原著小说扎实的文本打底,应该也不会差不到哪去;再加上在影片的卡司里看到了这些年出演过不少黄金配角的余皑磊(《解救吾先生》《白日焰火》《亲爱的》《老炮儿》)和老戏骨徐才根(《团圆》《城南旧事》),也算是给我吃了颗定心丸。
然而,看完《喊·山》之后,我却万万没想到,原著小说中一个关于女性解放的故事,竟被改编成了一部粗糙的、充满了对乡土文化杜撰和曲解的乡村爱情故事。
影片把一个悬疑凶杀故事放在乡村背景下,类似的题材在近年也涌现出了《心迷宫》《东北偏北》等佳作,放眼国际视野更可以找到《杀人回忆》这样的经典之作。然而导演杨子的处理方式,却是蹩脚地模仿八九十年代第五代导演的乡土故事,弱化了片中悬疑、拐卖等现实元素,放大两位主角之间的爱情线——如此一来,导演对八十年代的山西农村缺乏常识性了解的问题也被放大了。
由于导演功课做得不到位所造成的剧情漏洞比比皆是:电影的故事背景设定在1984年,直接搬用小说中的两万元赔偿金显然是不符合常识的;片中人死之后先下葬再和家属谈判,也是不符合逻辑的;八十年代的山西农村吃米饭、炒鸡蛋和养猫的剧情,同样是导演缺乏生活体验所造成的剧情bug。
导演对于片中人物的刻画同样是闭门造车。影片开场哑女红霞被丈夫强奸的一场戏便暴露出导演对原著小说的理解问题,在这场小说中并不存在的戏中,一个因为惧怕丈夫的虐待而多年来不敢开口的女人,竟然还有勇气还手厮打;在丈夫死后,红霞也从不需要照看两个孩子,不是站在山头迎着风作陶醉状,就是边45度角仰望天空边伸手遮挡阳光,这种郭敬明式的抒情方式让主角之间的情感演进显得格外蹩脚。
最为糟糕的是,在改编剧本的取舍上,身兼导演和编剧的杨子不光删减了原著小说中许多非常出彩的人物的戏份,更彻底扭曲了小说的主旨。葛水平的《喊山》讲述了一个被拐卖被虐待的女人因为压抑成为哑巴,最后又重新发出声音,呐喊出自己名字的故事。而哑巴重新发声的情节在电影版中被完全删去了,一个带着女权主义色彩的故事也被导演处理成了一出乡村爱情。
其实《喊山》在2012年还有一个电影版,由电影频道出品,李彦廷导演。相较于杨子版《喊·山》中演员怎么看都是城里人演农村人的违和感,李彦廷版在选角上更真实更乡土化,在剧本的改编上也更贴近原著,对乡村风土人情的表现也更到位。
当然,对于不了解原著的观众,《喊·山》中的煽情还是颇具感染力的,在制作上也足够精良——浓墨重彩的摄影、红霞回忆的闪回剪辑和塞得满满当当却还算有厚重感的配乐,让它相较许多“向钱看”的院线片,要诚恳得多。
可惜,这份诚恳背后却是经不起推敲的空中楼阁,看不到西北乡村的真实风貌,也看不到女性解放的抗争,只留下一个乏善可陈的爱情故事,整个改编实在算不上高明。
毕竟,这都什么年代了,早就没人想看这样苦大仇深的乡村爱情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