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FIRST影展复审评委徐元&唐棣:不要总拍乡村题材

良小凉 2016.07.26 来源:1905电影网

(本文首发于“电影涨资势”,欢迎微信搜索filmmore关注)

  1905电影网独家专稿 今天是第十届FIRST青年影展开幕的第六天,入围竞赛单元的35部电影已展映过半,特别是入围长片单元的几部处女作,由于影评人的口碑各异,也引起了业内争论。

媒体们对于《我心雀跃》《中邪》的评价不一

  曾在上影节获亚洲新人竞赛单元最佳导演提名的《我心雀跃》,虽有田壮壮侯咏等大师助阵,但却被人说剧情不忍直视。而只有7万元的《中邪》,却得到了大多数的好评,“虽然影像很糙,但真玩出了新意”。

  虽然这35部电影,现在各具争议,但是回首它们从1307部报名影片中脱颖而出的过程,每一部却都是经过了14位评委(7位初审+7位复审)在美学理念、影响风格、剧作结构等全方位的过滤。

复审评委合照,还有一位是通过网络电话参加会议的

  如果说初审评委难在看片量大,筛选对象太多。那么,复审评委的“难”,则难在优中选优。在1307进51之后,他们能否杀出重围,最终入选竞赛单元的35个名额,这决定权还是掌控在7位复审评委的手中。

  离27号颁奖还有一天的时间,究竟这些作品谁能斩获奖项,大家众说纷纭。不过,针对几部长片在展映后的热议,资势君也特意跟这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复审评委徐元&唐棣聊了聊,听听他们对这届入围作品的看法。

徐元:电影记者、影评人,原《电影世界》主编、现“人间电影大炮”联合创始人及制作人
唐棣:作家,电影导演(《满洲里来的人》)

【评委初感受】

直到复审评委会的时候,才把所有片子全部看完

在开复审评委会之前,评委们都会收到35部片子的拷贝,先行观看

资势君:这次复审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一天要看多少部片子,工作了多少天?

唐棣:从我拿到片子,因为我还在拍摄自己的电影,每天都要看两三部左右。一直到评委开会,那一天全部看完。国外部分,因为我英文能力问题,看得不够仔细,这是我表示歉疚的地方,希望国外的新导演没被我耽误吧。国内部分我每一部在打分前,都会回看一遍确认自己第一次看完打得分数是否合理。

  还有几部短片我这边出了问题没看成,我就在开评委会议之前赶到组委会,立即去看那几个片子,还好都很短,然后在开会之前填好分数这样。我整个过程都十分担心,就怕耽新导演们的每一部作品。看了再看,想了再想,所以我可以认真地说,无愧我这次所做的事情。

徐元:前几天有点磨蹭了,后几天一天看3、4部长片,还不包括短片。我是一个特别特别少通过电脑和电视看电影的人。

这届青年导演太聪明,太懂事了,反而不够野

资势君:对这届片子的整体印象如何?

唐棣:我觉得不够野。以我对青年影展的期待这是不够的。我没有把这个标准放到整个电影的环境里去判断,因为我认为青年影展不是那个体系下来的。所以,我通过这次看片,觉得现在的青年电影人明显变得太懂事了。

  好多片子我都得从很局部的点,去提名一部电影,也就是说,我觉得导演意识很好,他想去拍一个东西,这个点很好,它的执行有点差,这不是设备,资金的问题可以作为借口的,一个机位,一场调度,不需要钱的。好像每个作者的脑子里似乎都驻扎了一个审查员,审查员与撒野是无法共存的。

徐元:可能青年导演,还是比较热衷于拍,所谓意义上的文艺片吧。而且今年好几个片都关注农村老人缺乏赡养的这个敏感的话题,题材也都是非商业的。

【聊热门片】

《中邪》意识很棒,《我心雀跃》中规中矩

《我心雀跃》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

资势君:最近几天《中邪》和《我心雀跃》讨论度都很高,而且《我心雀跃》还是唯一一部拿到龙标的,您怎么看这两部片子?

唐棣:《我心雀跃》我给它的一票是因为美术,还原那个年代的感觉和气息。片子本身我觉得没什么,我对青春片,尤其是拍成内地青春片这种的,都没啥感觉。这片子完成度,制作,演员啥的都没问题。但是问题就在这些“没问题”里了。

  《中邪》是影像质量不足,但是很巧妙地利用了不足。这是导演意识很棒。但我个人揣测,它的类型转换是运气成分太大。但这不影响我支持这部电影,但赞美谈不上。

徐元: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中邪》,我对伪纪录片式的恐怖电影也不太感冒,毕竟它相比以往国产恐怖片来讲,它算是从头到尾圆起来了,也不是特别狗血,但我本身就不太欣赏这种类型,我可能觉得这种类型本身就是一个特别噱头、特别商业的东西,虽然它编的有头有尾,但也就是圆的比较好,谈不上多么多了不起。

  《我心雀跃》中规中矩吧,很平淡,对我而言。它比现在市面上的青春校园片,好像要强。但你不能说它就是好的,你不能说我没有放三聚氰胺、我也没有放苏丹红,但其实做的也很平淡啊,没味啊,我就要去表扬它,它本身也不太好吃。

评委喜欢的长片“另有其人”

徐元更喜欢《八月》,而唐棣认为《喜丧》虽不够闪光,但却不容忽视

资势君:那两位导演都对哪几部长片印象深刻呢?

唐棣:长片题材好的,应该是《国界》,导演意识的,应该是《中邪》。《国界》有一个好题材,导演表达的上也是这届长片中,小成本下完成度非常好的。但是我觉得导演的角度太温和,或者我说直接一点,就是把一个因该有潜在力量的片子,拍成了一个韩国煽情片,只是没有那些偶像而已。

  《喜丧》特别传统,一个老太太的生活。立场也是传统的,我觉得我给了它一票是那种沉稳的东西。这届片子里表面的,浮的片子不少,它是那种砸在生活里的。不闪光,却不容忽视,因为我们身边的情况就是如此。

徐元:我喜欢《八月》,它技巧很成熟,拍的很有电影感,在情感上很打动我。因为它讲的是,90年代中期国营企业的现状,面临着下岗啊,一些转型啊,是很写实的,实际上还挺有诗意的,因为它是讲一个电影厂的变迁。各方面,都符合我对一个不错的电影的定义,视听、表演、剧作、主题和情怀的,这些东西都是我能认可的。

  其他的片,没有特别喜欢的,还有一个《喜丧》,从影片题材来讲,好像比较欣赏它,但不至于很喜欢它。还有评委相对比较喜欢的一个,是《中邪》,但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就是有点意思。

《野长城》《南》争议最大,评委会见证起死回生

在复审会议中,《野长城》和《南》的争议非常大

资势君:这些作品,在复审会议中哪些争议比较大?

唐棣:争议大的是纪录片那块,好多跑票现场。但有的片子就得争取,从一票到四票这样。我见证了好几个片子得起死回生。我觉得我力挺的几个,都回生了。

  有个纪录片《南》,我觉得这个纪录片,好在真实,就像我了解到的很多追求电影的年轻人的生活那样,可能有点装逼,有点粗糙,有点可笑,但它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理由支撑着,无论这个理由在外人看来,多么可笑。青年影展的主要观众我觉得就是这群新的电影人,在挣扎的年轻人,我的理由是这部片子可以成为一面镜子,让观众看到自己。很多纪录片的确主题深刻,宏观,但是对年轻观众没啥吸引力。

FIRST青年电影展复审会议现场

徐元:我们对《野长城》就讨论的特别激烈,有的特别讨厌它,有的评委还是觉得它在视听语言上和类型上有突破,但我们就觉得你不能因为你有了创新,我不站那儿走,我打倒立走,这也没什么,我不能因为你打倒立走,就是个竞走天才,可能对某些人来说,它就是一种新的迹象,因为摄影还是值得鼓励的,它好像入围了一些提名吧。

  还有个纪录片叫《南》,讲北漂艺术家怎么混的,一个挺私人的纪录片,当时就有评委认为,比起其他成熟的艺术片,这个不是很有意思,做的也比较糙。也有其他评委觉得,这种东西也不能按制作水平来衡量评判,其实都有道理。说实话,我不太喜欢。个人都有个人的想法,也不能强迫大家一致,而且大家对它的阐述是不一样的,因为我觉得像《南》这种,做的比较糙,而且你不觉得这种好,不客气的讲是因为有点猎奇,你才想去看。

这届入围作品中,很多都是关注农村题材的电影

【谈希望】

严肃电影不要总拍乡村题材

资势君:两位如何看待这次乡村题材的长片占大多数的现象呢?

唐棣:咱们不能按照环境、景色、内容,这么简单的划分。城市对于我是一种感觉,与乡村的那种气息相对。城市感比城市重要,表达城市感比拍高楼大厦那个重要,城市的流动感,速度感,骨子里那种不安感,都可以放在一部所谓的农村题材里。

徐元:好几个片都让我想起了第六代,关注民生,关注个体当下的状态,都过于关注农村题材了,作为个体上讲,我觉得关注农村题材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觉得可能我们现在国内特别激动人心的,特别担心的,还不是那种特别乡土的东西,对我来说,我对这些年轻导演的期待是,他们能拍出跟这个时代关联度更强的电影。

  我不是说农村题材不好,我有点惊讶的是,他们全都按照这个路子来,让我觉得有点意外。可能我们国家现在城市化进程,因为我们国家现在在做很多大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变迁吧,这种快速城市化的,比如说鬼城啊,经济大变迁,我们的大工厂啊,我觉得有很多很多的,也很值得一写,但大家好像都不约而同的,都去找很随手就能揪住的,又好像更能传递人道关怀,有点让我小失望。

  从某种意义上讲,严肃电影都拍这些内容,就跟商业片都让明星区拍校园浪漫一样。这些在我们看来也是很没意思的。但是以创作优秀电影为主任的年轻导演,他们在创作的时候,似乎有点偷懒。好像他们都关注农村的老人都好可怜,子女也不赡养,也没有社会保险,或者是农村封建迷信还有那么大的温床,反正也是那种,这也是相对简单的题材选择,而不是多有挑战和多有野心的工作。

资势君:所以,他们受第六代影响大吗?

徐元:还是有点大吧,这些题材给你的感受,确实是一个影展路线的电影,因为这也是一个示范吧,从第四代开始,表现那种乡土和沉重的,在国际上比较受欢迎,这也是一种传承,我是特别不赞同在国外获奖的,就是,后来就形成一种美学,一种流派,一种武林正宗,那我就觉得有点奇怪了。每个个体的选择我都可以理解,但是成为一种共识,这就是一种生物多样性的损失。

  我很盼望年轻导演,多做一些题材上的丰富。《中邪》为什么拍的比较糙,表演也有点做作,大家都会很喜欢它,就是它代表了一种差异化,这跟最近大家喜欢《路边野餐》是一样的,这不是说它拍的有多好,至少它不是在模仿谁,在学谁,也没有批判谁,拍的就是我,而且很自信。

  《中邪》在某种意义上,跟它有点像,不是说题材、内容、气质,这些都不一样,而是说它代表了年轻人的一种DIY的感觉,我的镜头盖怎么摆,该怎么转,都是公式化的东西。那《中邪》和《路边野餐》,都有一种,其实这个人不会拍,但是他自己就鼓弄出来了。他自己可以因陋就简的就用手里这点资金,能玩出一点东西来,这是这两部电影的共性。

  本来处女作,青年导演都应该有这种感觉才对,可能是很粗的很野的,但是能找到自己的一种语法和追求,而为什么剩下的作品都比较平淡,特别是《我心雀跃》拍的很成熟、很稳,但你不觉得这里面有多少年轻人的冲劲,以及可能是幼稚的,但是别出心裁的东西。

在徐元眼里,《中邪》和《路边野餐》都有种DIY的感觉

资势君:您觉得这帮青年导演们在美学理念和影像风格上,有没有突破?

唐棣:没有太大的突破,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们在破土未出的那种感觉。我老觉得他们在怕什么,在躲避什么,我觉得你要上映要票房做大片,你有担心我可以理解。

  现在把一个本来可以很棒的片子变得要配合什么,或者导演们本身就是想配合什么。反倒是长片提名中最粗糙的《中邪》有点没有这个限制,但是它限制在另一个层面,就是类型转换上,我觉得这个是创作层面的事,限制是好的,我支持他。别的层面我不理解,总之,我搞不太懂,我对这一点保持偏见。

徐元:没有感受到,这届里头,好像除了《中邪》,在某种意义上讲,填补了伪纪录片式的空白。但我之前不看这个类型嘛,但我也谈不上这个东西特别出色。

关于长片,两位评委说的最多的还是《中邪》

青年电影人真的要野起来,HIGH起来

资势君:通过这次做FIRST复审评委,两位相对现在的青年影人有什么指导建议?

唐棣:青年影展是青年电影人撒野的地方,这里接受它们的无知,冲动,尖锐,不成熟,甚至错误。错误可以理解成非常规,错误是创作新的电影语言的前提。我觉得这次并没有突破,就是在这里,大家没有勇气犯错了。

徐元:青年电影人敢于吃螃蟹,不要怕挑衅,不要怕被人激怒了,真的要野起来,HIGH起来。特别是创作者,编和导这个方向,你一定要有很强的表达的欲望。我确实希望他们能拍更在他们视野中的东西,像这届的《保守之地》,讲农村里封建迷信。只带了一点点批判性和讽刺的意味,我甚至更希望你大胆一点,你甚至可以去特别挖空心思的表达一种概念,老祖宗这一套的概念真牛逼啊、就是管用啊,你要这么拍,我更期待。

徐元希望像《保守之地》之类的电影,可以拍的更有新意

FIRST接受你们的冲动,尖锐和不成熟

资势君:您觉得FIRST影展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唐棣:撒野啊,我觉得我如果可以在这里对青年影展发话,我就会说,哥们儿们包容这些可能就是希望,接受它们就是积蓄力量,我好像官方广告似的。

  我接触的影展的人,都令我觉得冲动,从上到下,从男到女,还有执行官子为肚子里的小朋友都在参与,都在为这群新电影人呐喊,那个词叫热血吧。我能看到它们似乎没想透过这件事做别的,好多电影人做得都是别的事。

  我觉得错了挺好,尤其是摄影机在你手上,你看什么,是你自己的事。这就是导演视角的诞生期。刚才我提到青年影展是青年电影人撒野的地方,这里接受它们的无知,冲动,尖锐,不成熟。

徐元:我当年跟一个新人电影展比较熟,那个电影展听闻好像还在做吧,但是越做越式微了吧。FIRST影展在各方面更像是一个真正的电影节,内地对电影节牌照好像也只有5个,早前北京电影节没有牌照的时候,都只能叫北京电影季。在FIRST在这边,真的是爱电影的人在做“电影节”,给青年导演提供一个平台。而且FIRST在各方面,在宣传、营销,做事情的规范啊,都做得很挺好的,你看它的海报、设计、形象大使啊,还有评审环节,都跟国内其他电影节完全不一样。

策划、撰文、制作/良小凉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