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海底2》来了 皮克斯和迪士尼不得不说的那些事

米洛米 2016.06.17 来源:1905电影网

本文首发于“电影涨资势”,欢迎微信搜索filmmore关注

   

    1905电影网专稿  还记得十三年前,大堡礁旁那条健忘的“小蓝鱼”吗?是的,“多莉”又回来了。还一跃成为了主角,将带着尼莫父子穿越半个地球寻找自己的亲爸亲妈。

6月17日,阔别13年的《海底总动员2:多莉去哪儿》将与北美同步“游”进各大影院。原创班底,笑点、萌点、泪点一个不少。国语配音版中,张国立徐帆也悉数回归。之前还拉上了水系小鲜肉——宁泽涛一起拍宣传片。烂番茄95%的新鲜度外加99%的想看指数,这道皮克斯的最新续集大餐看起来相当可口。

 

为了给海底2造势,“迪爸爸”还跟上影节合作推出了“迪士尼·皮克斯电影周”。包括《海底总动员》《超人总动员》《怪兽电力公司》《机器人总动员》《美食总动员》《飞屋环游记》在内的6部皮克斯经典动画悉数登场。让皮克斯迷们大呼过瘾。在重温经典的同时,资势君不禁要问,十三年过去了,多莉依旧健忘加话唠,可背后的皮克斯还是曾经的皮克斯吗?迪士尼与皮克斯之间又有哪些不得不说的事儿?

【皮克斯也得了“续集病”?】

资势君在之前的推送中就曾详细解读过好莱坞“六大”们是如何依赖“续集片”圈钱的(点此复习)。基本思路就是,既然这个题材能赚钱,就多拍几部,一直拍到观众烦了为止。这是好莱坞电影流水线作业和高度市场化的必然结果。而这一套好莱坞的“传统”思维,正是曾经的皮克斯,作为一家独立工作室,最嗤之以鼻的。

上图是皮克斯2010年的一张海报,主体是这家传奇工作室在15年间奉献的11部动画长片的剪影。除了玩具总动员系列的三部外,其余8部均是原创的“新”故事。而玩具系列也是出了名的续集不输前作的代表。

这与最上方拉塞特的名言,“艺术挑战科技,科技启发艺术”遥相呼应。这句皮克斯的精神格言,说的就是坚持创新,挑战不可能的精神。

但是,在2010年之后的六年中,皮克斯推出的7部影片中,有三部续集(《玩具总动员3》、《汽车总动员2》、《海底总动员2》)和一部前传《怪兽大学》,新故事的比例竟不足一半。此外,《玩具4》、《汽车3》和《超人2》也被提上了日程表。

《玩具4》、《汽车3》和《超人2》等续集纷纷被提上日程表

一个靠续集片撑场面的皮克斯,还是我们熟悉的那个皮克斯吗?

目前,烂番茄上,海底2的77个专业点评中,仅有四个差评。但资势君发现这些媒体人在点赞的同时,不忘补上一刀,“基本保持了皮克斯水准,但前作还是经典无法超越。”

《好莱坞报道者》的点评更是犀利,“海底2的出现更多的是因为商业利益的驱使,而不是创作灵感的涌现。那些支离破碎的笑点和看似酷炫的视效只能满足小孩子的胃口。与前作相比,续集无论在叙事的深度、场景的广度和视效的震撼度上都缺少突破。”

从2013年,皮克斯“第14弹”——《怪兽大学》表现平平开始,“皮克斯退步论”就烟嚣尘上。去年,虽然通过《头脑特工队》挽回了颜面,还拿到了奥斯卡。但去年年底的《恐龙当家》又差强人意。如今,这样一部合家欢风格的,不进不退的中庸之作真的能满足影迷的胃口和期待吗?


【都是迪士尼惹的祸?】


2006年,迪士尼高调宣布以74亿美元收购长期合作伙伴皮克斯动画公司。这次收购常常被视为皮克斯水平的分水岭。

上图为资势君总结的皮克斯作品在烂番茄网站的评分走势图和在Box Office Mojo上的北美票房数据。如果以06年为分界线,皮克斯曾在07到10年的四年间连续出品了四部包括《机器人总动员》(2008),《飞屋环游记》(2009)在内的佳作。即使是口碑欠佳的《赛车总动员》也取得了当年票房第三的好成绩。这样看来,让迪士尼背“锅”似乎是不公平的。

但值得一提的是,按照皮克斯的传统,一部动画的孕育通常需要四五年的时间,以上几部的计划和制作早在迪士尼收购之前就开始了,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迪士尼·皮克斯制造。

所谓的皮克斯下滑期是在2010年玩具3之后,连续三部,口碑平平,票房也在皮克斯排行榜上倒数。2014年,干脆交了白卷。这段时间,正好是皮克斯“五老”完成轮换后,开始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迪士尼周期”,如此看来,迪爸爸脱不了干系。

数据只是表象,并入迪士尼后,皮克斯工作室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当“朋克青年”成为大公司的“螺丝钉”

“我们骨子里总是保留了那么一点朋克摇滚的精神,总想做出些与你司空见惯之物有所区别的产品。”,《飞屋环游记》的制片人乔纳斯。里维拉在一次采访中说。从乔帮主时代(是的,皮克斯也是苹果爸爸乔布斯创立的),“反主流”就一直是皮克斯的DNA。

从乔帮主时代,“反主流”就一直是皮克斯的DNA

皮克斯与迪士尼的关系一直相当微妙。一方面,“反迪士尼权威”是皮克斯成功的基石,从第一部短片开始,皮克斯就用一只会跳的台灯,不断挑战着迪士尼传统的故事模式和制作手法。另一方面,从玩具1开始,皮克斯就将影片的市场和发行业务“外包”给了迪士尼,为的就是能让工作室里那群“动画狂”和“技术宅”们能够潜心创作。

尽管在收购合同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证拉塞特和卡特姆对皮克斯的绝对掌握权。但当曾经的“朋克青年”成为大公司的“螺丝钉”,当专注技术创新和品质的独立工作室变成了全球最大娱乐商业帝国的一份子,潜移默化中,皮克斯是不是也染上好莱坞的“铜臭气”了呢?

对于迪士尼来说,商业利益无疑是重要考量。迪爸爸在票房和口碑之外,更看重衍生品和主题乐园带来的多几倍的利润。这就是为什么在迪士尼的授意下,第一部口碑扑街的汽车总动员,能够成为继玩具总动员后,最先登场的续集系列。因为“汽车”显然是最容易进行衍生品开发,也是市场前景最好的。

迪士尼通过“汽车”系列衍生品赚了个盆满锅满

为了迎合市场,特别是儿童和家长的需求,迪士尼动画的一大特点就是低幼化。而这几年,无论是《汽车总动员2》、《怪兽大学》还是最近的《恐龙当家》,皮克斯新作被人诟病最多的就是越来越“幼齿化”,失去了曾经老少皆宜的深度和思考。

除了低幼化趋势,皮克斯创新的勇气似乎也弱了不少。2012年,一部《勇敢传说》赢了小金人,却输了口碑。无论怎么把片名“勇敢”(Brave)解释出花来,它还是一个叛逆小公主追求自由,最后收获亲情和成长的传统故事。不要以为通篇致敬乔帮主,就是皮克斯了,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呢,那些把柜子里的怪兽变成主角、用气球带着房子环游世界的勇气呢?

《超人总动员》的导演布拉德•伯德2011年拍了《碟中谍4》

而2010年后,其中两位出走转拍真人电影(安德鲁•斯坦顿拍了《异星战场》,布拉德•伯德拍了《碟中谍4》),虽然有成有败,但注意力转移已是不争的事实,黄金轮换被迫中断。

再加上约翰•拉塞特要同时兼任迪士尼和皮克斯两头的创意总监,难免分身乏术。两部口碑欠佳的汽车总动员系列,让他自身的创作水平都备受质疑。

皮克斯并非不注重人才的培养,也给了新人足够的舞台和空间。想当年,道格特和斯坦顿就是这样成长起来并独当一面的。只是,皮克斯几位新接班人的亮相似乎都难以达到前辈的高度。最终还是要等道格特出手,用一部《头脑特工队》挽回口碑。

不过,好消息是,《海底2》仍由斯坦顿导演,伯德的《超人总动员2》也提上了日程,“五老”回归指日可待。但青黄不接的人才问题无疑还将继续困扰皮克斯的发展。

【迪士尼or皮克斯,傻傻分不清楚】

然而,与皮克斯不同,迪士尼反倒在近几年渐入佳境。向来低幼公主病的迪爸爸逐步吸取了皮克斯的风格,慢慢成熟起来。

2012年,皮克斯拍出了“公主片”,迪士尼却创作了《无敌破坏王》,动画迷们的整个世界观都不好了

近几年,迪士尼先后推出了《无敌破坏王》、《冰雪奇缘》《超能陆战队》《疯狂动物城》,除了艾莎女王看起来还有点迪爸爸的血统,这还是那个以王子公主、歌舞传说、低幼萌宠看家的迪士尼吗?这精巧的游戏机内世界设定,这对人类进化史和不平等的反思,确定不是皮克斯智囊团脑暴的结果?

遥想当年,90年代上下,迪士尼通过《小美人鱼》《阿拉丁》《狮子王》风光了一把之后,就和2D动画一起陷入了漫长的低谷期。06年斥重金并购皮克斯就是为了能够在3D当道的时代找回曾经的辉煌。


玩具和花衬衫是拉塞特的标配

皮克斯不仅带来了新技术,更带来了拉塞特。他把皮克斯的创作理念,开放的文化和思维方式都带到了迪士尼。

除了首席创意官,双方的总裁也是同一个人,著名的“高端技术宅”,皮克斯创始人之一——埃德文•卡特姆。所以,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关系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

其实,又何必纠结。乔帮主早为大家指了一条明路,“苹果电脑不是永恒的,但好动画却是永恒的”。动画永恒的生命力在于故事和情感。这几年皮克斯和迪士尼的变化就是在告诉大家,是2D还是3D,是歌舞还是卖萌,是公主还是玩具,是迪士尼还是皮克斯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是否动听,情感是否动人。


皮克斯团队合影

布拉德•伯德作为“外来者”加入皮克斯时曾说,皮克斯的神话是不真实的。因为在好莱坞的现实世界里,不可能有一个地方每一部电影都成功。

经历了两年低谷期的皮克斯已经开始调整,艾德文·卡特姆在接受访问时强调了原创故事的重要性,承诺未来的皮克斯将保证原创电影不断档。《头脑特工队》和几位大佬的悉数回归可以被视为皮克斯反弹的信号。且让我们多给皮克斯一点时间和耐心。

最后,《大西洋月刊》的一段话非常感人:“可以说,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年代,动画电影能达到如今的数量和质量。正是因为皮克斯,才让好莱坞发现,原来动画电影可以如此精彩。所以,皮克斯,即使有一天你做不出更好的动画电影,我们也不会忘记是你让整个动画电影变得更好。”

策划/砂糖白,撰文、制作/米洛米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