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网>新闻>原创深度策划

电影未上歌曲先行 音乐营销能改变电影的命运吗?

2016.05.04 来源:1905电影网

(本文首发于“电影涨资势”,欢迎微信搜索filmmore关注)

1905电影网独家专稿 四月的影市颇为冷清,清明档与近5年同期相比出现了负增长,月中新老影片表现乏力导致大盘跌至冰点,月末上映的几部新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魔宫魅影》《梦想合伙人》《大唐玄奘》等瞄准了五一档,兴许能给留给四月一个光明的尾巴。

近两年,音乐营销逐渐成为电影宣传的主流手段,不找几个大腕唱主题曲、宣传曲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片。今年五一档的影片也在拿主题曲大做文章,《北遇西2》主演汤唯不仅亲自演唱主题曲,还找来自己老公金泰勇操刀MV;《梦想合伙人》的“帮唱”阵容更是参差多态,既有因《我是歌手第四季》走红的黄致列、徐佳莹,也有前选秀歌手周笔畅,以及中韩流行服装组合UNIQ。

在电影未上映,音乐先行的时代,主题曲、片尾曲对于电影营销的帮助有多大呢?是否能在一定程度上拉升电影票房呢?而中国电影对音乐营销是否有滥用的嫌疑呢?或许这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汤唯与金泰勇拍摄《我曾经也想过一了百了》MV

当音乐成为营销手段,观众无从拒绝

电影主题曲写得好往往能够成为电影的点睛之笔,比如《My Heart Will Go On》之于《泰坦尼克号》、《月光爱人》之于《卧虎藏龙》,每当熟悉的旋律响起一定会勾起电影的一帧帧画面,而人物的情感纠葛又倒影在主题曲里,使得主题曲成为经典,百听不厌。从这种意义上说,两者有着相互成就的作用。

而国内的电影的主题曲、片尾曲则更注重宣传功能,《那么问题就来了》(《微爱》主题曲)《大王叫我来巡山》(《万万没想到》主题曲)这样的主题曲博眼球、博耳孔的目的不要太赤裸,王菲演唱的《致青春》、《匆匆那年》、《清风徐来》更是早早发布,供人试听、下载。当然,也有电影人意识到一些招摇的歌曲与电影内容并无关系,比如把《五环之歌》说成是《煎饼侠》的推广曲,把《小苹果》说成是《老男孩猛龙过江》的宣传曲。 事实上,观众及听众对于这样的宣传方式,很难产生抵触情绪。《小苹果》《五环之歌》这样的逗逼歌曲,早已成为KTV必点金曲,而《匆匆那年》、《清风徐来》也并不会因为电影的质量因素受到诋毁、非议。而受到主题曲、宣传曲影响而进入电影院的观众有多少呢?估计这是一个很难量化的数字,也永远找不到转化的公式。但可以肯定的是,音乐营销会让听众对电影有一个直观的感性印象,比如《五环之歌》不会让人把《煎饼侠》误认成超级英雄大片,《匆匆那年》也会成为同名电影的加分项,造成故事也很唯美的假象。

李健《等我遇见你》MV海报

而到了今年的五一档,音乐宣传愈演愈烈,《北遇西2》的主题曲就有两首——一首是汤唯演唱的《我曾经也想过一了百了》、一首是李健的《等我遇见你》,《梦想合伙人》主题曲加片尾曲有四首,分别有四位歌手、组合演唱,音乐宣传简直真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快餐化趋势明显。 当然,“丧心病狂”并不就等于说音乐宣传过多就是市场乱象。在砸钱买硬广、发软文、招水军等传统宣传方式日渐老土的形势下,音乐营销、参加热门综艺节目、招募段子手成为了新的宣发手段,而新宣传手段的花费比起以往来说可能更多。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是电影市场更好的表现,而不管电影最终的票房如何,听众起码收获了一堆主题曲,可以填补128G的大存储手机,歌手也可能名利双收,可以说是电影市场带来的红利。

打铁还需自身硬,音乐宣传也只是宣传

生命中只有诗与远方的高晓松曾在一片专访中表示,国内现在流行的音乐营销就是跟好莱坞学的。这话可能不假。仍在热映中的《疯狂动物城》主题曲《Try Everything》贯穿全片,在国内的传唱度很高,由斯嘉丽·约翰逊演唱的《奇幻森林》插曲《Trust in Me》很好地诠释了巨蟒卡奥的阴险狡诈,如果把这两首歌曲定位到音乐营销的话,可以看出好莱坞的音乐营销是以不脱离电影文本为前提。但在国内,拿来营销的音乐与电影文本之间几乎脱节了。 音乐营销,从片方角度来讲,只要能提高曝光度、露出率,方式方法可能都无所谓。所以我们看到,徐佳莹在翻唱《女人花》、汤唯的《我曾经也想过一了百了》也是翻唱自中岛美嘉的《僕が死のうと思ったのは》,往前说还有《五环之歌》(改编自《牡丹之歌》)《一剪梅》《夏洛特烦恼》主题曲),如此简单粗暴的方式也是没谁了。也许以后,一部电影还未上映就能出一张CD了。从观众与听众的角度来讲,似乎并没有排斥它的理由,唯一的期望可能是电影要像宣传曲一样好。

《梦想合伙人》主题曲、片尾曲由黄致列、徐佳莹、周笔畅与UNIQ演唱

可是,音乐营销也只能是一种营销,其功能也只作用于传播,实质上与传统宣传方式的功效只有量上的区别,没有质的改变。《匆匆那年》、《清风徐来》如软文一样,改变不了观众对电影的观感,在立足宣传之前,不如先把故事讲好。 

今年的五一档,恐怕依然是《北遇西2》一家独大,《梦想合伙人》与《魔宫魅影》将成为第二梯队,其他影片可能难逃炮灰命运,电影卡司、前作加成、题材受众等因素对票房的影响依然成立,而能决定影片最终命运的依然是电影文本,影片本身素质过硬才能经得起市场与时间的考验。

策划/砂糖白 撰文、制作/斯泰芬

最惹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