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电影节前瞻:大师们扎成堆华语片与之无缘

1905电影网

大卫·柯南伯格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三池崇史
阿伦·雷乃
      电影网讯(文/云猫猫)相比较柏林电影节的低调、守旧和力推新人;相比较威尼斯电影节的一再向主流和好莱坞靠拢的“去艺术化”倾向,戛纳电影节的对艺术和大师导演的热衷和追求,让它赚尽了媒体和影迷的注意力,而且也使得它一再成为电影界的盛事,而金棕榈也一路水涨船高地成为了众多导演心生向往的皇冠上的明珠。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延续了去年的豪华阵容导演的名气之大、曾经拿过奖项之多,怕是只有令人咂舌的份。迈克尔·哈内克、肯·洛奇、大卫·柯南伯格、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雅克·欧迪亚、阿伦·雷乃这种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悉数出现在了主竞赛单元的名单里。而其他参展影片中,则出现了菲利普·考夫曼、贝纳尔多·贝托鲁奇、三池崇史、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这样新老结合的名字。无论从参加导演的级别或者是媒体的关注度来看,戛纳电影节都比年初举行的柏林电影节高出一个数量级。

《如沐爱河》影片剧照
《在外国》电影海报
《金钱之味》海报

韩国电影成亚洲代表      近些年以来,韩国电影在商业和工业上的崛起有目共睹,而且朴赞郁、奉俊昊、金基德、李沧东、李光模这样的“获奖阵容”也能屡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肯定。两厢综合,我们几乎可以肯定,韩国电影已经势不可挡地崛起了。虽然韩国国内票房容量有限,但是凭借着一部一部的诚意之作,和国内的电影政策,韩国电影已经成为了国际上一支不可小觑的“生力军”。或许,这样的崛起和态势,能给有时有票房,有时没票房,但一直没口碑的中国电影界一定的启示。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里,有两部韩国电影入围,分别是洪常秀执导,伊莎贝尔·于佩尔、刘俊相、郑有美主演的《在外国》和林常树的《金钱之味》。洪常秀被誉为韩国作家电影第一人,目前是韩国最具实验精神的独立电影导演,也是是韩国第一代留学导演,曾就读于芝加哥艺术学院,并获得了影像学硕士学位。国际化的教育背景为他带来了一种国际化的视角,而且崇尚精巧结构的他常常会在电影中设置复杂的结构。这部《在外国》,就拥有了这两种“洪常秀元素”。影片讲述了三个都叫做安娜的外国女人来到韩国旅行时,总是碰到同一批韩国人的奇特故事。这三个安娜都由著名的伊莎贝尔·于佩尔扮演。洪常秀曾经在2010年凭借着《夏夏夏》一片获得了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的大奖,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戛纳的主竞赛单元。依照这种势头,在戛纳之后,他极有可能会成为韩国艺术电影新一代的代言人。另一位导演林常树曾经凭借着《下女》一片参加过戛纳主竞赛单元,这次他带来的《金钱之味》展现了商场上人与人之间受欲望驱使下的爱恨情仇,被称为韩国版的《华尔街:金钱永不眠》。如此具有话题性和商业性的作品,即便无法在戛纳获得首肯,也会在公映中取得不俗的成绩。      亚洲电影的另一面不可忽视的旗帜,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这次带来了一部日文对白的电影《如沐爱河》,这是在《合法副本》之后,他再一次离开自己的故土伊朗,在异乡拍摄电影。影片聚焦在一个做援助交际的女孩身上,讲述了她如何通过援助交际完成学业并和几个男子产生暧昧情愫的故事。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是三大电影节的常客,他曾经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了得罗西里尼人道主义精神奖、金摄影机奖和金棕榈奖。他最近几年的作品呈现出两极化的态势,一方面,他还在继续拍摄着那些让他名垂影史风格的影片;而另一方面,他则通过自己对摄影、音乐、人物、故事要素等等元素的考察,拍摄了一系列探寻电影语汇作用的影片,譬如2002年和2004年的两部《十》、以及《西林公主》这样的影片。无论阿巴斯的这部《如沐爱河》在戛纳的前景如何,它都将成为大师的又一代表作。

《锈与骨》电影海报
《无法无天》电影海报
《在路上》电影海报

欧美大腕荟萃      看戛纳,其实就是在看大牌导演,这一点也没错。纵观今年的戛纳主竞赛名单,不难发现众多早已在各大电影节上扬名立万的导演,几乎都选择在了戛纳参赛。也难怪,二月的柏林一味地寻觅新人,九月的威尼斯又和北美颁奖季相距太近,众多的欧洲大牌导演,纷纷选择戛纳也是情有可原的。在众多欧洲导演中,90岁的阿伦·雷奈最令人钦佩,此次他带来了《好戏在后头》,影片素材来源与希腊神话《欧律狄刻》。雷奈则将其搬到了当下,讲述了小提琴家和一位女演员之间的渴望超脱爱情的故事。这个故事影射的是奥菲斯和妻子欧律狄克之间为人们所赞颂的爱情。      其他欧洲影片方面,迈克尔·哈内克带来了《爱》,影片通过讲述一对老夫妻在年老之时,患病之刻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年岁增长所带来的身体衰弱及耻辱的主题。影片的女主角是出演了《在外国》的伊莎贝尔·于佩尔。而一直关注着社会实际问题,关注草根民生问题的导演肯·洛奇这次带来的《天使的一分》依旧不改本色,依然关注着社会底层的令人不齿的小偷的生活。而曾经拍摄了《坏雪》、《新桥恋人》等名作的莱奥·卡拉克斯这次则带来了一部讲述“平行生命”故事的奇怪影片。这是他在1999年的《宝拉X》之后首次指导长片。不知道是不是影片特殊的结构打动了这个几乎已经单出新时代影迷视线的导演,而影片具体如何,则要等到影片上映之后才能知晓。而最近几年令人大开眼戒的雅克·欧迪亚则带来了一部名为《锈与骨》的爱情片。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实业的年轻人与一个虎鲸训练师之间的爱情。雅克·欧迪亚拍片速度极慢,但是他所拍摄的《唇语惊魂》、《我心遗忘的节奏》和《预言者》都堪称经典。所以,这部《锈与骨》也理所当然地被列为了戛纳的种子片。加拿大怪咖导演大卫·柯南伯格这次带来了一部讲述华尔街精英在24小时内迷失自己、在纽约城内展开“尤利西斯式的旅程”的影片《大都市》。影片以观众光怪陆离的色调和隐喻、象征取胜。看来,柯南伯格在那部并不出色的心理学家传记片之后,重新走回到了自己的老路上。      美国电影一直都是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宾,在本届的戛纳电影节里,一共有五部美国电影参赛,占据了30%的份额。所有的这五部美国电影几乎都是具有极强商业元素的影片,也无一例外都由大明星参演。或许我们可以认为,此次来到戛纳电影节的,并不是标准意义上的美国电影,而是狭义上的好莱坞电影。这其中,《无法无天》讲述的是黑帮史诗;《在路上》则把垮掉一代的故事重新搬上银幕;《温柔地杀死他们》和《报童》则是都是惊悚警匪片;可能最有独立电影气质的《污泥》算的上是一部文艺片了,影片讲述了一个绰号叫做污泥的逃犯和一个十四岁少年的不寻常友谊。《污泥》的导演杰夫·尼科尔斯去年才刚刚走红,那部由迈克尔·珊农主演的《寻求庇护》在颁奖季里大为走红。而在这部电影中,尼科尔斯和珊农再次合作,想必还是一部极有素质的影片。《污泥》在戛纳,未必会获得太好的结果,但是可以预料的是,在今年年末的颁奖季里,这部影片一定会大放异彩。

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南尼·莫莱蒂在片场
德国演员黛安·克鲁格
法国演员艾曼纽·德芙
《影子写手》男主角伊万·麦克格雷格

对半开的评审团
      或许是在主竞赛单元,没有女性导演的身影;或许,是为了平衡评审团的口味,所以在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中,女性的数量占据了半壁江山。对于一个电影节而言,评审团是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就是从二十余部参赛片中找出各个奖项的归属。很多人认为,这样的评选方法没有大规模的投票具有公信力,但这就是电影节的魅力,也是电影节的出众之处。因为电影节并不是一个“工头大会”,而是一个关起门来评选的同人游戏。所以,评审团的口味、兴趣、爱好和一定的偏见,就能决定电影节奖项的归属。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样的评选缺少一定的公信力,但是纵观整个三大电影节的历史和获奖影片,不难发现,这些专业领域内的评委总是能把最优秀的电影、最有代表性的电影人和最有潜力最有个性的作品选择出来。所以,这些专业内的评审的水准和工作态度,我们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再来说说本届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阵容。主席南尼·莫莱蒂,他就在去年因为《教皇诞生》一片而在欧洲名声大噪。不过莫莱蒂在圈内也是出了名的坏脾气,而且率性不定,变化无常。据说,在邀请他来做评审团主席的时候,连戛纳电影节的总监弗雷茂还将选片的初期名单一同寄上作为参考。莫莱蒂的脾气由此可见一斑。莫莱蒂希望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看到一些与众不同的作品,纵观片单,他的这个愿望应该是达到了。单单是阿伦·雷奈和阿巴斯的两部电影,就足够与众不同了。      在八人组成的评审团阵容中,四位女性评委占据了半壁江上,她们分别是以色列女演员西娅姆·阿巴斯,曾执导《呼啸山庄》、《鱼缸》等片的英国女导演安德里亚·阿诺德,法国女演员艾曼纽·德芙以及德国女演员黛安·克鲁格。而男性评委,有法国知名设计师让·保罗·高提耶,英国男演员伊万·麦克格雷格,《后人》导演亚历山大·佩恩以及海地导演拉乌尔·佩克。在戛纳电影节举办期间,这些评委会进入“密集看片期”,然后在闭幕式上选择出各个奖项的归属。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基石单元的评委会主席是著名导演让·皮埃尔·达内,而中国香港电影人余力为也受邀成为了该单元的评委。而英国演员蒂姆·罗斯则成为了一种关注单元的评委会主席。      从主竞赛单元的评委会组成来看,这些导演无一例外带有极强的“作者”特色。所以,我们大胆预测,那些作者性和艺术性较强的影片很可能会得到这些评委的喜爱,而商业元素较重的主流影片,恐难以笑到最后。不过,无论如何,最终的结果也到等到当地时间5月27日,戛纳电影节闭幕的时候才能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