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利

Chéri

(2009)

【一段惊世骇俗的恋情】 20世纪的法国女作家科莱特(Colette)笔下的莱娅和谢利很有可能是现代文学史里最让人难以置信的一对恋人:他们一个是害怕变老的美丽智慧的高级交际花;另一个则是不愿意长大的过惯了奢华的生活的大男孩--当他们相遇之后,很快就沉浸在了肉欲所带来的快乐当中,而这一切的发生,都要源于他们彼此之间的一些与人性有关的疯狂的傻念头的破灭。 发生在莱娅和谢利身上的故事,可以简单地概括为生动活泼的社交喜剧和带点情色意味的通俗闹剧的结合体,他们完全迷失在了与爱欲有关的两性之间的激烈竞争上……这也使得其作者科莱特愈发地显得有关联性且兴奋异常,当时正值世纪之交,尽管莱娅和谢利之间那非常具有滑稽特色的浪漫细胞是建立在过于奢华浪费的开销和无节制的财富上的,但很多时候,他们和我们其实没什么两样,都会执着于金钱、美丽、性爱、青春、权力、社会地位、时尚和幸运--当然,还有爱情。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原著小说牢牢地吸引住编剧克里斯托弗・汉普顿(Christopher Hampton)和导演斯蒂芬・弗雷斯(Stephen Frears)的注意力的根本原因,他们决定一起将这个与莱娅和谢利有关的故事翻新,带上大银幕。汉普顿和弗雷斯之前已经合力创作过几部电影作品了,还曾改编过法国作家肖德洛・德・拉克洛(Choderlos de Laclos)18世纪的小说《危险关系》(Dangerous Liaisons),里面全部讲述的都是发生在拥有着洛可可风格的法国、纠缠着性欲和复仇的传奇故事--米歇尔・菲佛(Michelle Pfeiffer)还出演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虽然在感觉上,《谢利》与《危险关系》很相似,都是关于性诱惑而引发的一系列非常好笑且滑稽的连带后果的,但前者却是在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承诺或约定的前提下,对任何形式的对照关系都持一种公然反抗的挑衅态度,然后在故事基调方面,也要更加地明快一些,为风格注入的是那个巴黎歌舞升平的好年代所特有的闪烁着智慧的热情和灵魂。与此同时,还会对科莱特在不断地推动和扩大性爱的限制的过程中,感受到色欲和欢愉的动容。 科莱特曾经是国际上知名的小说家,而且还身先士卒的成为了一位性爱的鼓吹者,她所创作的《谢利》于1920年出版,然后在1926年又发行了一本名叫《最后的谢利》(The Last of Chéri)的续集小说……这之后又过了20年的时间,也就是1945年,科莱特最为众所周知的作品《吉琪》(Gigi)横空出世,并衍生出了百老汇里不朽的舞台剧和经典的好莱坞电影,即使如此,两部冠名了“谢利”的小说仍然被广泛地当成了科莱特的代表作,里面所讲述的是一个受到诅咒的浪漫禁忌,彻底地颠覆了一个爱情故事所拥有的所有约定俗成的惯例,从开始到最后,每时每刻都在敲击着你的道德底线。 外界纷纷传言,科莱特之所以会产生制作这样一个故事的想法,完全是从她与她那只有18岁的继子伯纳德・德・茹弗内尔(Bertrand De Jouvenel)之间让人没办法接受的乱伦恋情中获得的灵感--后来,茹弗内尔成为了法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利用这个发生在一个老谋深算的年长女人和一个缺乏经验的小伙子之间的个人化且非常大胆的情事为背景,制造出足够迷惑人的伦理烟雾,科莱特释放出的是对一个全新的世界观的混乱的想象力。在她眼中,男人不仅在两性中要更加脆弱,也是更加敏感且更容易受到性诱惑的生物;至于女人,在一段感情当中则要更强大、更机警,在性爱方面也占据着强势的地位……科莱特在《谢利》中建造的是这样一个世界,当莱娅为了让两个人生存下来而不断地努力的时候,谢利觊觎的却只有珍珠和宝石。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爱本身代表着一种更加深层的感觉,对于那些只是为了享受性爱所带来的纯粹的欢愉的人来说,拥有着致命的危险。 【自由开放的女性力量】 《谢利》将故事背景放在了法国最为歌舞升平的好时光的末期,对于文学界来说,那是文艺历史上名副其实的“美丽年代”。在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一战开始之前,上流社会因为生活得过于安逸而习惯了大手大脚地花钱、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随心所欲地挥霍着财富--这也使得小说本身除了趣味性和浪漫气息之外,还处处充满着性欲的诱惑……即使如此,小说中的故事却是关于人们如何面对和处理生命中将会经历的各种各样的转变的:年龄不断地增大、经济状况的变化、性爱对象的更换以及社会态度的变迁,还有类似的不可避免的情感转移,势必都要威胁到一个人对另一半的选择。《谢利》中的故事主题是丰富且种类繁多的,另外一位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对小说一语中的的评价让所有感到迷惑的读者恍然大悟,他宣称小说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绩就是它以一种厚颜无耻、大胆创新、无需辩解且充满魅力的方式,赤裸裸地展示出了“肉体的秘密”。 所有的这一切,都从四面八方不断地刺激着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创作灵感,作为一名戏作家和电影编剧,汉普顿因为改编了一系列在文学领域享有盛名的经典作品而积累着属于自己的名声,而他最近改编的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的那部很有史诗气息的《赎罪》(Atonement),还为他赢得了一项奥斯卡提名。确实,汉普顿对于科莱特实在是太过着迷了,甚至已经开始起草一部人物传记片,里面讲述的就是有关于这位女作家在性爱方面的经历以及被人讲述了无数次的人生,但由于始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和投资商来制作它,汉普顿只好将注意力转移到这部他最喜欢的小说《谢利》上了,他表示:“一直以来,科莱特都是我最喜欢的作家,她所拥有的那种远见和洞察力,尤其是对女性而言,正是一般从事文字工作的人最为欠缺的。她以一种极其个人化甚至是有点隐私的方式写着她想讲述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阅读她的小说的时候会让人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且我也是有点私心的,我希望通过这部《谢利》,可以让她重新获得人们的认同。” 在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看来,科莱特的作品中令人愉悦的伟大之处,很多都会在《谢利》当中得到具体的展示,汉普顿说:“这里的故事讲述了两个经历与背景完全不一样的人,他们在开始相遇的时候,根本就想象不到会深深地爱上彼此。当爱情慢慢地在他们中间滋生,也以一种惊人的方式彻底地改变了他们--莱娅认为自己受人所托,应该培养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让他成长为更加拥有智慧的成熟男人;而谢利却觉得自己能够和一个这么漂亮的女人待在一起,简直就像做梦般难以置信,他愿意一辈子这样醉生梦死下去,不用去承担一个男人必须和肩负的义务,直到他不能再这样下去,不得不继续人生的下一个阶段……两个人都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知,知道该结束他们之间的这段‘不道德'的关系了,但是当那一刻真的来临之际,他们却突然绝望地意识到,自己即将失去对方,那将会造成多么大的缺憾。到了最后,莱娅宁愿选择的是一种非常英雄式的方法,她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只为了解放谢利,还给他想要的自由。” 而这个故事更吸引克里斯托弗・汉普顿的地方则在于,他将此看成了一个机会,可以重新唤醒在大银幕上沉寂了很久的与高级交际花相关的故事内容,她们是一群虽然来自于底层社会、却美丽且野心勃勃的女人,无一例外地发现,原来她们是可以通过性交易和社交技巧来获得自己垂涎了许久的权力、影响力和财富的,对于她们来说,这是一条进入上流社会的捷径,汉普顿形容道:“整个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充满了奇幻色彩的世界当中,你也可以称之为不折不扣的风月场所……作为高级情妇,莱娅和她的姐妹们在社会上形成了隐秘且偏僻的一隅,她们收集到的是非常可观的财富。在那个时候,有数量相当庞大的金钱是以一种混乱的方式在社会名流和他们美丽的情妇之间来回流动的,对于她们来说,能够生于那个年代,无疑也是一种优势。她们不得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她们必须要在上流社会巧妙地经营自己,避开那些有可能摧毁自己的东西。但是,她们过着的却是非常有趣、甚至可以说是很有教养的精致生活,她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极具现代化特色的性格本质,因为从某些方面来说,她们算得上是第一批被解放、不再受教条约束的自由开放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