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班克斯的教育

The Education of Charlie Banks

(2007)

【成长与教育】 一直都在音乐的世界里流连的弗里德・杜斯特(Fred Durst)――间或也会在电视剧中出演几个小角色,与电影世界有过的最大接触,仍然停留在原声乐的创作当中。而他之所以会选择《查理・班克斯的教育》作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还要源于受到了编剧彼得・艾尔柯夫(Peter Elkoff)所创作的那个故事的吸引,杜斯特说:“我从剧本中感受到的是非常引人注目的内容,两位主角查理和米克拥有的是完全相反的人物性格和生活背景,但是我却能够认同他们,而且直觉告诉我,我肯定可以赋予他们的世界一个相对公平的电影观念。” 虽然时常要用摇滚乐来武装自己,但平时的弗里德・杜斯特却给人一种说话文雅、轻松随和的自在感,同时他也清楚地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无论是个人生活方面还是事业上,杜斯特说:“很多人都对我说过,在好莱坞,人们其实并不喜欢摇滚歌手转型成为演员,反之亦然……虽然总有例外,但这样的说法还是很有道理的。演员亦是如此,就更别提做电影导演了,你将面临的是更加难以跨越的鸿沟。不过,我仍然对自己的乐队所取得的成绩心存感激,正是因为如此,摆在我面前的机会也要更多一些。” 弗里德・杜斯特还表示,自己之所以能够在电影之路上畅通无阻,制片人迈克尔・兰顿(Michael London)所提供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杜斯特说:“在兰顿的引荐下,我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导演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很快,我们就发现彼此在脾气、想法上真的很合得来,而他也开始给予我一些电影方面的建议,成为了我的指导老师。他告诉给我很多事情,都是我这一生最最受用的重要支持,直接帮助我了解了应该如何成为一名电影人,以及如何严肃地对待这种转变,所以我开始期待能够等到一个适合我的剧本。这期间,我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尽可能地吸收相关的一切知识,因为我觉得,如果那个合适的故事题材真的落在我面前的话,至少我要拥有足够的眼光和认知,能够真正将它用画面语言讲述出来。” 随后,成堆的剧本纷纷地放在了弗里德・杜斯特桌子上,他也看到了无数个迈进电影工业的可能性,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这些剧本具有的是非常显著的共性,杜斯特说:“他们找我似乎都是因为我拍出了好多非常成功的MV,所以他们专挑那种需要以一种MV风格拍摄的电影剧本给我,可是它们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过缺乏吸引力了,也更坚定了我要一如既往地等下去的决心,直到我在我的办公桌上发现了《查理・班克斯的教育》……看完剧本之后,我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如果我是一枚硬币的话,那么查理和米克就是硬币的正反面了。对于这两个人,我真的能产生极大的认同感,同时,他们两个人的生活,我都曾有过,所以也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观点和看法。虽然影片是通过查理讲述出来的,但我却在他与米克之间找到了一个几近于完美的平衡――查理从小到大都是在一种衣食无忧的优越环境下长大的,他可能永远都体会不到为了一分钱而挣扎的痛苦。” 由于对故事中的两个主角的理解都上升到了某种相应的程度,所以弗里德・杜斯特最终决定选择《查理・班克斯的教育》,他说:“我甚至在脑子里就描绘出一个画面,里面有一个什么都有的年轻人,然后是另外一个什么都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我觉得存在于查理与米克之间的,更像是阶级的争斗,而我之前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所以它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拥有着重大意义的剧本。我很快就约见了编剧彼得・艾尔柯夫,想让他当面讲给我听为什么他会创作这样一个故事……艾尔柯夫似乎非常喜欢由我来为这部影片做导演,所以我们决定马上开始制作它。这样的进程确实有点理想化了,我开始选择能够承担这个故事的合适演员,因为我不想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妥协,比如说资金,或是因为名气,这一切都让整个过程显得很特别,而且组织性也非常地强。” 【用音乐的触感去决定故事的方向】 弗里德・杜斯特独具慧眼,决定分别由杰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和杰森・雷特(Jason Ritter)来饰演影片中两个对立的男孩,因为他对他们以前的作品曾经留下过极其深刻的印象,杜斯特说:“我看过艾森伯格在《鱿鱼和鲸》(The Squid and the Whale)中出色的演绎,所以早在这部影片之前,我就已经打定了主意,一定要找机会和他合作一次。艾森伯格拥有的是让人没办法忽视的天赋而且总是能够营造出足够可信的气氛,使得观众都觉得他所饰演的角色是如此地真实,当我最终真的与他面对面的时候,我知道他就是饰演查理的最佳人选。至于雷特,带给我的则是相似的感觉,他对米克这个角色投入的是真正的热情,差不多在我们第一次会面之后,我就已经下了决心……我自己都没想到竟然可以这么快就为影片确定好两位最为主要的角色的演员人选。” 其实单就杰森・雷特而言,弗里德・杜斯特在下决定的时候还是稍稍挣扎了一下的,毕竟米克这个角色和雷特之前的形象相差得太远了,杜斯特继续说:“早在制作这部影片之前,我就想好了要以一种开放的思维去看待它,我想这要归功于我生活的环境,令我对其他人的要求更加地开明。我知道之前雷特出演过什么样的作品,更了解他的父母也都是演员,我觉得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组合。那个时候我非常想见见他,可是我人又不在纽约,所以他将试镜用的录像带交给我。差不多两个星期之后,我们才找到机会一起吃了一顿午餐,而我也意识到,雷特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人。吃完午餐之后,我就对他说,让他来演米克,因为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这个角色需要的可爱和魅力,同时他还会给人一种潜在的脆弱感,在他的内心深处,隐藏的是一只充满着危险的野兽,当雷特开始和我谈论他对米克的理解的时候,我意识到除了他我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了。” 影片是在布朗大学实地拍摄完成的,是弗里德・杜斯特经过了多次的考查选择出来的地点,他说:“其实在此之前,我们不停地奔波在各个大学校园之间,亲自去看了许多具有可能性的特殊地理位置,因为我希望能够在这样一个故事的基础上,利用优美的建筑风格和场地范围,塑造出一个理想的常青藤联盟的背景环境。” 作为一部独立影片,《查理・班克斯的教育》的拍摄周期为28天,弗里德・杜斯特表示:“我们的时间表真的是非常地紧凑,所以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最初想要的一切,尽量提高效率,就成了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最复杂、最困难的一个组成部分。” 鉴于弗里德・杜斯特本身就对音乐有着独特的触感,所以他决定让背景乐也成为影片中起到引导作用的一个关键角色,杜斯特说:“我在选择音乐的时候,着重的都是一些涌动着感观和忧悒情绪的旋律,借助音符的强大力量,来促进影片的整体基调。我相信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自己就是一位音乐人,所以在正式开拍之前,对影片中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歌曲,早已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概念。” 虽然在音乐的世界里浸透了多年的时间,但打从小时候起,弗里德・杜斯特的愿望其实是成为一名电影人,他继续说:“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差不多完全是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不知何故地迷恋上了音乐……真正的转变出现在我看过了纪录片《黑暗之心》(Hearts of Darkness: A Filmmaker's Apocalypse)之后,里面收录了1979年的影片《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从头到尾的制作全过程。我突然想起了自己是多么地喜欢讲故事,然后尽可能地让想象力充斥在所有能够触及到的角落里,登上一个令人兴奋的全新的水平面上。我曾经执导过好多MV,除了我自己的摇滚乐队,还包括其他乐队的,但是对于我来说,执导一部电影长片却是一种完全不同且非常狂野的想法,同时也代表着一个更有创造力的过程。我有意识地决定脱离掉那个被所谓的‘白金销量’支撑起来的音乐世界,暂时歇口气,《查理・班克斯的教育》就成了摆在我面前的最完美的机会,而里面的故事背景还是我最喜欢的上世纪80年代初的纽约州的格林威治村。” 相信观众在观看这样一部影片的时候,肯定会因为里面所讲述的故事而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共鸣,弗里德・杜斯特说:“《查理・班克斯的教育》体现出的是一种由角色驾驭出来的迷人魅力,观众可能对于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很难压抑住情感方面的波动。在我看来,影片很可能会造成一种极具趣味性的并列关系――整个故事都是以查理这个角色为着眼点发展出来的,对于他来说,米克毫无疑问的是他曾经面对过的最大的威胁。虽然米克拥有的是过于玩世不恭的小混混的痞子气质,却似乎也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