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吗?5.9

Is There Anybody There?

(2009)

【老人与小孩】 当凭借着舞台剧《枕头怪客》(The Pillowman)而得到了2005年的托尼奖最佳导演的提名的约翰・克劳利(John Crowley)获悉了《有人在吗?》中所展示的那个故事前景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立刻就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了,克劳利说:“编剧彼得・哈尼斯(Peter Harness)曾说起过,他自己就是在一间家人开办的疗养院里长大的,所以一直想把这段经历转变成一个故事题材,凝聚成一个与此息息相关的电影剧本。而我正好也在四处寻找自己的下一部导演作品呢,比较关注的是那种需要通过一个非常年轻的小主人公的双眼展示出来的内容……当我听了哈尼斯的想法之后,意识到自己似乎找到了寻觅了很久的东西。”曾为《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影片做过制片人的大卫・海曼(David Heyman)则认为:“其实为了这个能够和克劳利一起合作的机会,我已经等待了很长的时间了。克劳利拥有的是非常特殊且令人兴奋的电影天赋,对于他这么快就能看出哈尼斯的故事里所蕴含的潜能和价值,我感到很高兴。” 除了约翰・克劳利,编剧彼得・哈尼斯也一直是大卫・海曼极力想要拉拢的目标,所以这个机会对海曼来说可谓是一举多得,他催促哈尼斯先就这个电影想法创作出一个基本的内容大纲,克劳利说:“当哈尼斯将大概的故事脉络交给我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真的是非常地喜欢它,因为里面不仅散发着参杂了快乐和悲伤的情感,还有一些极具有腐蚀性的固有的智慧――我认为它最终肯定能够发展成一部真诚且不同寻常的电影作品。” 在多方的密切关注之下,彼得・哈尼斯很快就拿出了一个完整的剧本,读完了之后,制片人彼得・萨拉夫(Peter Saraf)和他的搭档马克・特托图(Marc Turtletaub)决定为《有人在吗?》投资,与大卫・海曼和他的Heyday Films制作公司一起组成了一个可靠的幕后团队,萨拉夫说:“我们都觉得哈尼斯的剧本的构架非常地优美,而存在于克拉伦斯和爱德华之间的强烈的情感维系,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个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似乎都在寻找和其他人的联系,通过不同的情感来反衬出角色的性格化,更别提里面还潜藏着大量的幽默气息,直至情绪方面达成了令人满意的圆满。” 故事内容时不时展露出来的过于诡异的幽默感和让人毛骨悚然的灵异话题,正是《有人在吗?》牢牢捕捉到导演约翰・克劳利的注意力的根本原因,他说:“我最喜欢让我的作品里拥有一种从黑暗中爆发出来的喜剧气息,相信了解我的人肯定都明白我的这一嗜好,我知道只要我们找对了正确的演员人选,所有的一切都是非常容易实现的。” 约翰・克劳利通过这部影片传达出来的是对小男孩爱德华以及他那不同寻常的成长环境非常明显的同情,他说:“我觉得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一段时期,他们会对那种灵异现象产生特别浓厚的兴趣……我也曾有过类似的体会,所以我非常喜欢影片赋予人们的想象空间――这里有一个生活在‘老年人之爱’的小男孩,他在床底下藏了一台录音机,希望可以记录下来鬼魂出没或活动的迹象。” 对于约翰・克劳利在拍摄的过程中修整影片的叙事性的能力,彼得・萨拉夫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作为一位知名的舞台剧导演,克劳利早就已经证明了自己在讲故事方面拥有着多么系统的掌控能力了。我觉得他为他的戏剧带来的是一种与电影有关的体现方式,相反的,当他成为一名电影导演的时候,却满怀着想要倾诉的渴望,包括由角色所引发出的那种只存在于舞台上的真正的吸引力。” 【老一辈英国演员的强强联手】 约翰・克劳利在戏剧舞台上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在挑选演员的时候也显示出了其优势所在。为了聚集一批生活在“老年人之家”的老头、老太太的扮演者,几位电影人找到的是英国最为资深的几位电影演员的鼎力相助:包括曾获得过托尼将和奥斯卡提名的罗斯玛丽・哈里斯(Rosemary Harris)――对于年轻一些的电影观众来说,她最著名的角色就是《蜘蛛侠》(Spider-Man)三部曲中的梅・帕克,“蜘蛛侠”的婶婶;还有曾赢得过三次有“英国奥斯卡”之称的“英国学院奖”提名的西尔维亚・萨姆丝(Sylvia Syms)……事实上,影片中每一张苍老的面孔背后,都有着凝聚了赞美和掌声的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制片人大卫・海曼说:“实在想象不出我们拥有的是什么样的好运气,才能集齐这样一批承载着让人想象不到的才华和经验的老牌电影演员。除此之外,我们还成功地找到了大卫・莫瑞瑟(David Morrissey)和安-玛莉・杜芙(Anne-Marie Duff),他们在影片中分别饰演爱德华的爸爸和妈妈,从一开始就支撑起来了整个故事的结构框架。能够看到这些老一辈的英国演员齐聚一堂、各展所长,实在是一件让人成分欣喜的事情,相信有他们在的‘老年人之家’,肯定不会存在丝毫的寂寞和平静。”另一位制片人彼得・萨拉夫则补充道:“看着这样一个耀眼的卡司阵容在摄像机面前,有的时候真的好像是如坠梦中般的不真实……而克劳利赋予这部影片的是一种全新的原创特色,有点歇斯底里地趣味性,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底。” 彼得・萨拉夫非常信赖约翰・克劳利对于一个如此引人注目的演员阵容的控制能力,他说:“在英国,所有演员都将舞台剧当成是事业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说服这些非常有传奇色彩的表演专家与克劳利合作,就变成了其中最简单的一个步骤,因为他们对彼此的名字都不感到陌生了。能够网罗到这么多明星脸同意出现在影片当中,我们真的感到非常地荣幸。” 从约翰・克劳利的角度出发,能够被众多有天分的演员所包围,正是导演工作中最令人兴奋的一个环节,克劳利表示:“与这些演员一起合作,对于我来说拥有着特别的趣味性,我喜欢观察他们的表演。我可能再没有机会可以和这么多伟大的电影前辈共同制作一部影片了,而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很多年以前也有过合作……那种感觉真的是奇妙又快乐,同时又充满着回忆,因为他们都是一些让人感到非常愉快的合作伙伴。”在制定演员表的过程中,找到一个能够承担克拉伦斯这个角色的完美人选就成了其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在克劳利看来,克拉伦斯必须拥有一种庄严的神态举止,同时还要展现出一种心碎的混乱,克劳利继续说:“我们苦苦思索了好久,衡量着到底应该由谁来饰演这个角色更合适一些。后来是我们的选角导演菲奥娜・韦尔(Fiona Weir)建议我们使用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我们都想当然地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 在读了剧本并与导演约翰・克劳利进行了面谈之后,迈克尔・凯恩欣然同意出演克拉伦斯,不过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拍摄日程不能和他的其他工作有所冲突,约翰・克劳利说:“问题是他已经准备好进入《蝙蝠侠前传2: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的剧组了,所以我们不得不等他8到9个月的时间。” 不过一切迹象和结果都表明,为了迈克尔・凯恩所付出的等待是值得的,大卫・海曼说:“我们欣喜地发现,凯恩在饰演克拉伦斯这个角色的时候,制造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共鸣,那样的热情实在是很有感染力,他所奉献出来的,是他的表演生涯中最值得纪念的一次,连带着也引发了饰演爱德华的小演员比尔・米尔纳(Bill Milner)真实可信的精彩演绎。” 看到迈克尔・凯恩为《有人在吗?》所做的一切之后,几位电影人甚至很难想象出这个世界上还有其他人能给出如此令人动容的大师级别的表演,彼得・萨拉夫指出:“凯恩是一个非常有传奇色彩、深受人爱戴的高级别演员,他是当之无愧的电影明星,他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总是能带给你想要的一切。不过到了这部影片当中,我看到的是凯恩以前从未呈现出来的一个层面,他赋予这个角色一种真实的脆弱情感,令人感动的同时又很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