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 Cry, Nanking
(1995)
创作理念
1988年罗冠群导演的《屠城血证》,是中国第一部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罗冠群在国内的史料中找到的“几乎都是被动的受难者”。为了表现中国人的气节,他虚构了照相馆老板一家奋勇反抗日本士兵的故事。[1][1]
1995年,吴子牛执导《南京1937》时,他已意识到不能“从血腥到血腥,从悲凉到悲凉”,为了顾及中日关系,要将“日本人民和嗜杀的日本士兵”区分开,他把主人公的妻子设计为一位日本人,让她和中国丈夫共同经历了7周的屠城,并生下一个叫“南京”的中日混血儿。[1][1]
吴子牛决心拍好此片
1994年,中国台湾影评人焦雄屏找到她的朋友吴子牛,告诉他龙祥公司有一笔资金,要投拍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吴子牛一口答应,“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引子。接受了这个任务后,我经历了非常痛苦的几个月”。这几个月让他剃发明志,白了40根胡子,让他在夜半眼泪打湿史料。他此前只知道南京有过屠杀,真正接触史实是在他翻阅了300万字史料之后。[2][2]
吴子牛为表拍好电影的决心,将一头黑发剃光,这一削发明志拍片的不寻常举动,给所有关注者留下极深的印象。几个月之后,吴子牛带着他的主创人员南下采景,在南京一个招待所的便宴上,子牛面对围坐一圈的朋友,将一杯酒灌下肚后立下誓言:“拍不好这部电影,我以后就不拍电影了!”[3][3]
大量史料为依据
吴子牛拍《南京1937》时,接触到大量史料,其中血淋淋的屠杀案例让他悲愤不已,很多都照搬上银幕,比如日本兵用糖果骗中国小孩然后塞进手榴弹的故事。预想到银幕前观众的恶心与呕吐,他还特意在最后加了段字幕:真实的屠杀比电影更残忍。[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