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法官老张轶事之《回避》导演阐述 赵重光 一.关于剧作 这个摄制组的编导演和其他主创部门,都是从《养老树》沿袭过来的。熟人,交流起来不难。 《老张》是个系列,我们从第三部接过来,有难度,但站住了脚。往下怎么走,怎么才能不掉下来,还是有难度的。 有这么几个原则恐怕是要贯彻的:第一,保持住轻喜剧风格。第二,故事虽不相同,万变不离其宗。还是要把塑造人物摆在前头。第三,质朴流畅的叙事风格。 这三点指的是作为系列要把握的共同点。但每部的事件不一样,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不一样,就要有所区别。认真辨析和把握住区别在哪里,就是我们创作的出发点。否则,片片一律,我们拍得没劲,观众看得也没趣。 前两部就不提了,单和《养老树》比较,区别就很大。《养老树》是一对人物纠葛贯穿始终,戏剧冲突是线性的。《回避》的人物关系就复杂的多,所有人物都跟老张过不去,他们之间却互不相干,甚至原被告双方都没在片中照面。所有人物围绕老张形成一个辐射状的关系构成。但从叙事角度分析,却又是有头有尾,有发展有高潮疏密有致极为圆通的一个故事。 这种区别,对编剧来说也许问题不大,什么样的内容决定什么样的形式。但周小斌失去了柏青老师精彩的对手戏,会不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这不能不说是导演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研究区别在哪,并不是简单的论短长,没有了柏青老师的戏,未必就不好看。电视电影的表演毕竟不是说相声。 有没有新的可能?由嬉闹转向黑色幽默,由陈佩斯转向葛优的风格?要有试一试的勇气。 二.关于造型 《老张》是个说口戏,是以对话为主要叙述表达手段,这是它的基本风格特征。 但毕竟不是广播剧。视觉造型恐怕是剧本留给我们的巨大创作空间。 比如:剧本描写的马秀芳是个不讲道理的泼辣女人,我们请王美来扮演。而王美因上个戏剪了一头时尚的短发,还染成了红色。很难扮演剧本文学形象那种农村妇女。那我们可不可以设想这是一个闯荡江湖见过世面的女人,在镇上开了间美容美发店。这样,头发造型合理了,她和老张冲突的环境也不是剧本所提示的村口那样的一般化的场景了。改在正逢大集的镇大街上一闹,视觉和听觉环境大不相同。本来一个过场就可以演变成一场重场戏。能给视听造型提供更多艺术创造的可能性。 再如,矿难是整个事件的背景,就只这么说过来说过去的,不如直接给一个视觉再现,用画外音一穿,会更具电影语言特点。采景我们去过煤矿,那里黑灰的调子和机械的噪声给人毫无人性色彩的感受,农耕文化和工业文明的冲突在这里体现的最强烈,要突出撞击,碾压给人带来得巨大感官刺激。 三.关于声音和音乐 高清制作使我们有了制作5、1环绕声的机会,但作为老张这样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影片,声音动态范围不大,就需要格外注意对声音的挖掘和设计。注意画外空间的充分利用和声音的动态漂移,在设计画面时,还要充分考虑声音造型的可能。如集市的嘈杂,鼎沸的人声和地方戏融为一炉,还可以不时飘过几声刀郎或者S、H、E。既是地方的又是时代的,要一种很感性的东西。 音乐应该和《养老树》有一种传承的关系,吕剧旋律的基调不变,但在音乐色彩和配器上要做调整,《养老树》的配器运用坠琴造成的偕噱味道不能沿用了,代之以对老张内心情感的更多刻画。 精彩看点 一个根植大地的基层农村法官,一桩看似简单却人命关天的赔偿官司,他用自己的幽默和一心为民的情怀,在法和理的中间地带,为爱戴他的人民群众奔波无悔。 系列电视电影《法官老张轶事》从《审牛记》到《回避》已经播出四部,曾获得了金鸡奖和华表奖等荣誉。本片在讲述一个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艰辛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着农村基层普法教育的艰巨性性和长远性。影片的主演张小斌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喜剧演员,从《好爹好娘》到《刻骨铭心》,从《炊事班的故事》到《结婚十年》,张小斌所塑造的优秀党的领导干部的形象和平常小人物,都已经深深地烙印在观众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