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我不在乎7.0

The Marriage Certificate

(2001)

影片的票房效益

谈到《谁说我不在乎》火爆的票房市场,黄建新说:“《谁说我不在乎》票房收入已接近1600万元人民币,按400多万元的成本来算,已经有了利润,而且在开拍时海外版权已预先以200万元售出,所以制片方的利润回报已经很明显。有人说,我是按商业片规格定做的《谁说我不在乎》,是直奔票房而去的。但是,《谁说我不在乎》事实上不是一部纯粹的商业片。倒不是我对商业片有什么排斥,而是说我自己不善此题,也不能硬装好汉。我不是故意冲着票房目标去的,结果却造成了意想不到的效益。影片在大城市获得了很高的收益,北京的票房收入达到300万元,上海也卖到100万元左右。好几家电影院的老板对我说,有许多家长是带着孩子一起来看的。比如北京东安市场的一间放映厅,这部电影就卖了近30万元的票房,老板说放映厅阵阵笑声,一家人之间议论不断,是电影的内容触及了城市家庭的的敏感话题,引起了大家的兴趣。”[1][1]

黄建新谈电影语言更新

黄建新在《谁说我不在乎》中使用了非常新颖的电影语言手段,比如漫画的加入和蒙太奇的使用,谈及这部影片的形式问题,他谈论了对于电影语言更新的一套见解,“电影语言更新是社会环境的要求,是当下时代逼迫的产物,不变不行。有的小朋友看了《白毛女》深山现形,在寺庙里痛打黄世仁、穆仁智的段落欢呼雀跃,认为是白发魔女大侠来锄奸扫恶来了。有的年轻人看了战争故事片或近来拍的一些战争片,哈哈大笑,觉得特别可乐,是喜剧片。忧虑的爷爷奶奶们批评他们不尊重历史,其实这里边不是价值观问题,不是在历史内容上数典忘祖,而是电影语言上引发的错位。过分古典的电影语言,过分老式的叙述方式,他们会产生天然的拒斥心理。他们说,爷爷、奶奶,这故事里的人我们尊敬,但拍得太好笑了。《地雷战》《地道战》从小孩时候起就是孩子们的模仿对象,里面“鬼子来了”的漫画音乐人人会唱。今天的电影如果语言不更新,很容易变成相声快板书连着说的效果。现代题材当然更需要语言更新了。所以,电影语言问题是一个尊重观众的问题。电影语言包括电影技术的当代性,永远是靠拢观众,引起观众共鸣的媒介。”[2][2]


参考资料

  • [1] 倪震.文化电影和观众效应——与黄建新导演谈《谁说我不在乎》[J].当代电影,2001,(06):18-22.
  • [2] 倪震.文化电影和观众效应——与黄建新导演谈《谁说我不在乎》[J].当代电影,2001,(06):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