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是透明的7.5

As Light As Glass

(1999)

从小说到电影

导演夏钢李春平的同名小说我是在《上海文学》上看到的。那几年,《上海文学》很出了一些好看的小说,他们把这些统称为“新市民小说”。李春平的小说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是他所提供的一种新的视角——用外地人的眼光来观察上海;用外地人的感情来爱上海。李春平在他的另一篇小说的开头写道:“小时候,我问父亲,上海是什么。父亲说,上海是个滩。长大之后,我又问父亲,上海是什么。我父亲还是说,上海是个滩。我本以为上海是个海,怎么上海是个滩呢?父亲的回答叫人琢磨不定,成为我心中最大的一个谜团。对于他们来说上海的一切都是神奇,都值得向往。孟朱开始改剧本,是在1997年秋,我们的小女儿刚刚满月的时候。1998年元旦,剧本已经成稿,创作班子是早就酝酿好的,摄影王敏和美术尹晓明都对剧本一见钟情。五月份,我们已经在上海选外景了。[1][1]

小说中的景致原型

导演夏钢:在上海,我们先找到了住在浦东的原小说作者李春平李春平热情地带我们去看他小说中的原型一个位于浦东东方路上的小餐馆和一些外地来上海打工的朋友们——他对浦东可真是如数家珍。我们理所当然地把选景的重点放在了浦东。由于这个地区在上海开发得最晚,并且目前建设速度最快,因而许多的景致既有地方特色,又充满时代气息,让我们看了兴奋不已。那时的浦东,常常能看到一片片历经几十年上百年风雨的“本地房子"蜷曲在刚刚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的脚下;一座座彩虹般的新桥从低矮的棚户区的头顶飞射而过……真是一种新旧交替的壮丽景观。的确,这次选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1][1]

低成本拍摄

《玻璃是透明的》是1999年度制作成本最低的国产片之一。不用和投资 1500万的《漂亮妈妈》相比,也可以不提那些号称千万的所谓国产大片,即使是相对廉价的《说出你的秘密》《九九艳阳天》也投到了 350万;连农村片《能人于四》也投人了250万。而《玻璃是透明的》是在 200万的预算内完成的。虽然是非常低的成本,但《玻璃是透明的》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都洋溢着浓厚的创作气氛。[1][1]

演员马伊俐前期准备

马伊俐把又黑又直的头发染了两次,直到成了老玉米的颜色,代价是戴一个月的帽子生活在上海的酷夏。用了三个下午逛遍了七浦路、华亭路买了六套衣服,一共两百元完成了俗气现实可爱的陕西打工妹——小丫子。关于人物,马伊俐设计了一个简单但很明确的表格:小丫子;在上海闯了一段时间的打工妹;最爱听的赞美:“像上海人”;最知心的朋友:小四川;暂时最崇拜的人:苏老板——来自浙江建筑工地包工头和“风满楼”老板;最想成为“风满楼”老板娘;最大的理想:在上海有自己的家。所以,马伊俐一直试图很用功地把她演绎成早已在自己心目中已然很鲜活的形象——她很聪明,会做生意,能看脸色,整天笑,会发嗲,很现实,为了过得更好,把苏老板哄得服服贴贴,终于顺利取代王小姐的位置。另一方面,她又很善良,真心帮助小四川。但随着她社会角色的微妙变化,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地位,还是辞了他。[1][1]

参考资料

  • [1] 夏钢,黄凯,马伊俐,等.上海是个滩──《玻璃是透明的》拍摄散记[J].电影艺术,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