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出击

Qing Chun Chu Ji

(2007)

  导演阐述  主题和故事。这是一个讲述传媒的故事。传媒是什么?传媒是给朝女海选每个人提供“十五分钟成名机会”(美国流行艺术家安迪 沃霍尔语)的载体,传媒是无孔不入,追踪八卦消息的狗仔队,传媒是民主监督促进法制建设的闪光灯,传媒是传播人文关怀延续文化传统的推动器。 《青春出击》是一个讲述新闻记者的故事,是一个讲述传媒运作的故事,是一个讲述发生在新闻背后的故事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新闻记者是作为“007式”的英雄来刻画的,无论是故事中经验丰富面临困境指挥若定的快速反应新闻中心的主管陆川,还是初出茅庐经验不足的实习记者应佳方毅汪洋等等,都是遵照这个原则刻画的,所有的故事情节也是遵照这个原则来编写的,比如片中涉及到的记者采访形式都是“卧底暗访”,比如序幕中的陆川跟踪盗猎团伙,方毅和新闻线人打入地下传销诈骗团伙,以及作为高潮情节电话营救被网友绑架的女中学生等等,因为只有这种极端典型的采访形式才能彰显我心目中演绎着理想激情的当代新闻记者形象。或许有人认为本片的故事有些夸张,但事实上现实发生的故事远比这部电视电影更加惊心动魄。 就在我写这篇导演阐述的当天,8月29日,全球媒体都在报道一名路透社记者在伊拉克被枪杀的消息,而据总部设在巴黎的“记者无国界”国际组织统计,这是第66名死在伊拉克的新闻记者。即便是在和平时期的中国,记者也是被列为高危职业之一,在采访中记者人被打,采访设备被砸被毁时有发生,而更可怕的是,记者的正当采访正当权益缺乏法律上的支持,一部《新闻法》千呼万唤将近十年就是出不来。 摄影:记者的生活是快节奏,紧张激烈是主旋律,所以场面调度和摄影必须以运动为标准,镜头必须动起来,三脚架可以完全不用,以手提摄影为主,镜头晃动没关系,移动时一下抓不住焦点也没关系,镜头稳定的时候,画面内必须设计运动场面,就是要把那种节奏感危机感不确定感从视觉上、从心理感官上传达给观众。 演员表演:传媒是社会的广角镜,同时也依附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所以片中的演员众多,有台词每台词的大大小小有三四十人,所以要求选角时应多寻找角色本色和气质的演员,尤其是群众演员和非职业演员,千万不要人数众多但呆滞木讷的“人肉布景”。演员的表演要求自然,说台词时语速应比平时快,切忌乱加水词和无必要的停顿,应干脆利落。 美工:这是时装戏,一切依照生活走。快速反应新闻中心必须严格按照报社新闻部的格局布置,不能找到一个开放的办公间就算完成任务,一定要注意细节,比如报社充塞在电脑之间的堆积如山的报纸,通知板上的相关内容。 造型服装:男主角陆川虽然是总编助理和中心主管,但却是一位行动型的记者,喜欢到一线采访,所以造型应硬朗帅气,不留背头,不戴眼镜,不穿正儿八经的西装。应佳的服装分两种风格设计,一是作为知心大姐,服装应该显得成熟,老气一点。二是主要以红色为其服饰的主色调,因为应佳有大段的奔跑行走场面,红色便于把她从人群中区分出来,而红色也可以象征这个人物的热情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