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 The Trail
(1963)
创作背景
1958年珠江电影制片厂在广州成立,导演卢珏从上海电影制片厂调往广州,而他在一年之前因拍摄电影《羊城暗哨》而声名鹊起。卢珏的调动也可以看作是上影对于新成立的珠影厂鼎力相助。面临港澳的广州,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经常遭受台湾派遣特务的威胁,广州公安部门在1956年和1958年就多次破获各类案件,查获的炸弹足足可以堆满一间屋子。为响应市委“人人写民歌,个个当诗人”的号召,三个广州年轻的公安人员合力写了一部电影剧本《跟踪追击》,展示广州公安的先进事迹。剧本由广州公安局政治部交给了珠影,希望能拍成电影。经过导演卢珏的复研究和不断推敲,最后终于修改定稿,不过完成后的署名作者却是“朱向群”、“安忠民”,其实并非两个真实姓名,前一个代表“珠江电影制片厂”,后一个代表“广州市公安局”。[1][1]
拍摄奇遇
《跟踪追击》的剧组到了深圳边境,也有许多规定,镜头是不能对着香港方面拍的,以免引起外交纠纷,边防站罗湖关口,有香港警察的镜头,其实是后来回珠影搭建的场景,加上罗湖外景的镜头,就显得如幻如真了。在拍摄的时候,还发生过一起这样的一个真实的场景,剧组恰好遇到一批偷渡客从香港被押回内地,他们衣衫不整、疲惫不堪地挤在最后一节车箱里,到了车站,偷渡客看到现场人数众多,不知道是在拍电影,只是觉得乱哄哄的,正好乘机逃跑,有些人没命地向香港方面逃去,顿时场面大乱。情急之下,摄制组立刻关机,全体出动,配合公安人员抓捕偷渡客。扮演侦察员李明刚的演员林岚身穿白色警服,沉浸在角色中,见此情景也加入了追捕的行列,大家齐心合力将逃跑的偷渡客全部抓获,林岚的白色警服也变得肮脏不堪,摄制人员们气喘吁吁,却显得兴高采烈,因为他们体验了抓捕行动的紧张激烈,真正地过了一把公安瘾。[1][1]
音响设计
《跟踪追击》里有这样一场戏:特务林永贵在公安人员面前惊慌地否认自己在深圳扔掉过一辆玩具小汽车,并急忙上木板阁楼去拿在广州买的玩具小汽车充数。这时,林永贵已出画,画外响起了“咚咚咚咚”的音响——林永贵上楼梯的脚步声,节奏急促杂乱。由于踏的是木板,因此脚步声就格外清楚,格外响。此刻,林永贵虽然不在画面中,但通过这急促杂乱的脚步声,观众闻其声如见其人,完全可以想像出林永贵是何等的紧张慌乱。林永贵这时做贼心虚的内心活动,通过“脚步声”这一画外听觉形象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艺术效果相当强烈。这比起那些司空见惯的“满头大汗”、“张口结舌”、“浑身发抖”之类的外形刻划就显得新鲜别致。在这段戏中创作人员对环境的设计也是别具匠心的,假如林永贵上的不是木楼梯而是别种楼梯,音质、音响效果大不一样,也就难以收到上述的艺术效果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