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女萧萧8.4

Married to A Child

(1986)

  《湘女萧萧》改编自沈从文的小说《萧萧》,但在题材的选取上却与黄建中的深受好评的《良家妇女》相当雷同,两部影片所讲,一部是关于童养媳的故事,一部是关于小女婿的故事,但都关乎历史进步的沉重性和艰难性问题。   从商业性考虑,在别人的一部成功的作品之后,接着有意识地拍一部在题材上相当接近的作品,可能是聪明之举。但从艺术性考虑,却是选择上的大忌。   谢飞相信自己有能力拍出一部完全不同的影片。事实上也是如此。我们看到,两部影片在故事的结局和立意上确实有很大不同。最为重要之处在于,在这两部影片的故事处理中,历史进步的动力和契机被归结为完全不同的原因。《湘女萧萧》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苦涩的中国农村的童养媳故事,故事发生于20年代的旧中国。在这个故事中,历史似乎是在极其缓慢而沉重的蜕变中前进的:萧萧的遭遇和命运表明,沉潭这一古老而野蛮的惩戒习俗在一丝恻隐之心和对鬼魂世界的敬畏中松动了,而且,是偶然性(因为她生的是个男孩)改变了萧萧被买给人贩子的命运。   把历史前进归结为善、宗教信念和机缘,这与沈从文在提及生与死时表现出来的那种大气而沉静的态度是一致的。侯孝贤曾经提到,《沈从文自传》中所表现出来的"包含着最大的宽容与深沉的悲伤"的"冷眼看生死"的写作态度,使他"顿觉视野开阔"。   在影片最后,周而复始的生活又进入了它的下一个轮回:萧萧也要当婆婆了,从形式上看,历史的悲剧似乎在重演。但是,影片却让观众感到,生活的内容确实发生了些许变化。 获奖情况   1988年法国蒙坡里埃电影节“金熊猫”奖   1988年西班牙圣塞巴斯提安电影节“唐吉柯德”奖   1993年“生力杯”人道主义电影奖   “人道主义精神优秀影片”奖创作主旨 在接到拍摄任务后,导演谢飞和乌兰开始研究沈从文的著作。他们从原作联想到当时中国文学艺术界已经兴起了“寻根”热,即从中华民族灵魂深处找寻反思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衰败的原因,而电影界却缺少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思考社会、启蒙民族思想的作品。因此,他们决定,在创作上自觉地把影片与“再造民族灵魂”的使命联系起来,对准毁灭人性、丧失自我的“群体无意识”,以达到警世的目的 [11]。 导演认为沈从文的小说歌颂了健康、自然的人的性意识、性行为,而抨击了伪善的“道德卫士”的低下的、扭曲的性放纵。所以,在他们的导演构思中,就确立了以山村少女萧萧的性欲萌动-觉醒-爆发-泯灭的心理线,并在创作中调动各种艺术表现手段去刻画渲染,从而展现封建禁欲主义扼杀人性的本质。 演员选择 在该片拍摄时,中国电影业正处于“纪实美学”热潮中,许多导演热衷于启用非专业演员。按该片女主角的年龄,也可以选一个十五六岁的业余演员来扮演。但是,导演认为萧萧这个形象的创造成功与否,关系到全片的成败,没有专业的技巧和塑造能力,没有成熟的理解与思维能力,就很难把握人物的心理变化,以及从十二岁到二十六岁的性格变化。因此,他们决定由从表演专业毕业的娜仁花来担任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