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咪小贝5.9

(1999)

导演曹小卉谈《猫咪小贝》的人物刻画

动画片是深受少儿观众喜爱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电影,大多数动画片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儿童片。《猫咪小贝》就是一部动画儿童片”。

既然是“为儿童拍摄的电影”,动画片就必须有一个好的故事。而且好的动画片绝不仅仅有个好故事--更重要的是要有好的人物。我们有的动画片尤其是某些电视系列动画片)只顾编造看似复杂离奇的故事,加上一些低劣的头,根本不注重人物刻画。结果再热闹的故事也变得平淡乏味,让人无法看下去。

《猫咪小贝》着力于通过故事叙述刻画人物。

一、赋予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小贝是一只弱小的白猫咪,却倔强而自信。为了加强小贝这种自立自强,不屈不挠精神的个性化,我们还给小贝设计了一句口头语:“我能行。”这是小贝“人生观”的概括与浓缩也是我们创作这个人物的动机与目的。

二、通过戏剧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成长过程。在创作中,我们在细致描写小贝解决一个个生存矛盾的同时,着力刻画了小贝逐步成熟,最后也解决了自身矛盾的成长过程。

三、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小贝出生不久,妈妈要用奶瓶喂小贝喝奶,小贝要自己喝。这段戏用具体的动作和对话表现了小贝从小倔强的性格。[1][1]

孙幼军的童话创作

孙幼军的童话具有明显的幼儿思维特征,“我的认识是,童话是具有幼儿思维特征的幻想故事。”因此,他的作品通过对幼儿游戏心理的准确把握,为小读者营造出天马行空的幻想世界,将幻想与现实的元素完美结合,显现出作家对儿童内心世界真实而温暖的关注。

孙幼军的童话创作大多面向幼儿,这一阶段的儿童对外界的认识是懵懂的,与众不同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兴趣,因此,作家选择用冒险题材吸引小读者的好奇心,通过主人公对事物的认知来帮助小朋友们认识世界,在温和的暗示中引导孩子们养成坚强乐观的性格,健康快乐地成长。

正如儿童心理学家贝特尔海姆所说:“童话故事千方百计使儿童理解:同生活中的严重困难作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是人类生存的固有部分——但如果一个人不是躲避,而是坚定地面对出乎意料而且常常是不公正的艰难困苦,他就能战胜重重障碍,取得最后胜利。”

纵观孙幼军不同时期的儿童文学创作,可以看到他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轻松有趣的内容和循循善诱的说教相谐。孙建江在《论孙幼军的童话观》中认为,孙幼军“强调“审美作用’是文学的社会功能之一,强调'趣"美的享受’,显然是在呼吁创作者摒弃狭隘的儿童文学教育观”,并提出他的大教育观,即“想象力、味’"快乐’幽默感、美感、同情与爱同样具有“教育意义’。”孙幼军的童话作品力图打破教育和审美之间的壁垒,辩证地看待儿童文学的审美性和教育性之间的共享特质。[2][2]

参考资料

  • [1] 曹小卉.《猫咪小贝》三题[J].中国电影年鉴,2000,(01).
  • [2] 宋佳真.孙幼军的童话创作研究[J].长江小说鉴赏,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