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 Zi Has a Little Hotel
(1987)
创作背景
本片是王秉林导演生涯的第二部作品,亦是他继处女座《父与子》后的第二部由陈强、陈佩斯父子主演的“陈氏父子片”。在此之前曾任剧团演员,并担任多部电影的编剧,被演员黄宗洛笑称是编、导、演“三才”。
因个性使然,王秉林对喜剧片有一种天然的、发自内心的兴趣。而喜剧片拍摄实则十分困难,使观众发笑十分不易,且易出现偏差。创作者怕观众不笑,便很容易步入单纯追求笑料的歧途。故他认为在“笑”上做文章并非易事,并意图下工夫将其研究透彻。《二子开店》这部影片便是其对喜剧片创作与表达的有意探索。
王秉林认为他们这一辈人心里的责任心“太重了”,也不知是好还是不好。因为心重,故很多时候不能像年轻一辈导演那样放得开。本片有一些导演对当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上那些戴墨镜、穿喇叭裤,无业、在马路上转悠的年轻人、“胡同串子”的看法,并表达了希望他们能够自食其力的愿望。[1][1]
创作理念
导演王秉林认为,好的喜剧一定要有内涵,并实现“寓教于笑”。例如影片中小客店开张时,二子用捡来的旧衣裳给这伙人“改头换面”这一场戏,导演其实意图借此表达对青年人不断完善自身、乐观向上、笑对生活的期望。
王秉林认为喜剧从人物出发很是重要,二子、蔴杆、英子、大虎、小豆都是一个个立得住的人物,个性鲜明。在此基础上,影片中“招兵买马”、“改头换面”、“身正不怕影子斜”、“好马不吃回头草”这四部分,以及喜剧中惯用的“巧合法”、“误会法”等均是由情节产生,由人物“人为造成”的,而不是创作者刻意强加于角色之上的。这便更贴合实际,也更易被观众接受。这也是导演在拍摄之初就跟全剧组明确提出的。 由于创作方法与目标明确,且准备工作充足,故拍摄十分顺利。[2][2]
王秉林导演的喜剧片创作多为通俗喜剧,他曾自我调侃“俗玩艺儿,永远登不上大雅之堂”,这也反映了大多数喜剧电影创作者的普遍心态。导演认为自己从小就生活在凡夫俗子中间,说白了连自己也是凡夫俗子,凡夫俗子到处可见,总得有作品来反映他们的生活。关键是通俗、俗气、庸俗是三个不同的概念,不可混为一谈,要力求人俗事俗理不俗,俗中见雅,以小见大。[3][3]
映后效果
影片由青影厂(北京电影学院青年电影制片厂)出资拍摄,投入四十余万元,在当时各厂武打片、枪战片普遍的二百万元以上的投资中,可谓是超低投入。但这部影片轻松地赚回了二百多万元,社会反响甚好,且在电视上重复播出,深受不同年龄观众喜爱。
此后,导演王秉林仍在思考喜剧拍摄的方法,在《斗鸡》和《宫廷斗鸡》中逐渐走向成熟。因其拍摄的电影“从没赔过钱”,故被给予“高产优质导演”的称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