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注:我爱你6.0

ps:I love You

(2007)

【永远都可爱不起来的“硬女”】   影片最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还是出在主演希拉里·斯万克身上,惟一有可能让人质疑的焦点。因为你实在是想不通,已经两获奥斯卡影后的她--两部影片分别是《男孩别哭》和《百万宝贝》,真的有必要非得弄这么一个传统的女性电影来“作践”自己得来不易的成就吗?即使真的有心想从过于沉重的压抑中放松一下心情,可是在那么多的选择面前独独挑了这部最不适合自己的--更别提类似俗套的题材,早就被梅格·瑞安这样的浪漫喜剧专业户演烂了。不过,能看到斯万克出现在这种稍微明快一些的影片中,到底还是一个不小的安慰,也许她在电影领域的未来之路,就像她饰演的这个角色霍莉一样,要么接受死亡,要么获得重生。   也许,只是也许,像希拉里·斯万克这种年纪轻轻就有两个奥斯卡小金人入账的女演员,在好莱坞是不多见的,其实她在《附注:我爱你》中的形象,更像是为桑德拉·布洛克或德鲁·巴里摩尔量身定做的流水线作品--如此古怪的卡司,难免会让人对制片人温迪·芬纳曼(Wendy Finerman)多了几分猜疑:让刚刚在《收割》中受完“惊吓”的斯万克和口音很重的苏格兰大块头杰拉德·巴特勒搭档?好在巴特勒适当的时候还展现了一些独特的魅力。巴特勒的角色格里在影片开始没多久,就因为脑瘤而去世了……然而无论是活着,还是死后不断出现在闪回的画面当中,巴特勒和斯万克的眼神交流都是木讷呆板的,没有一丝情侣间的爱意隐藏在其中。另外,不知道怎么没人事先“提醒”一下巴特勒,他的苏格兰英语,与爱尔兰英语所独有的腔调,实在是差太多了。   让希拉里·斯万克站在奥斯卡领奖台的那两部作品,都是她通过把自己身上女性温柔的特质蹂躏殆尽才赢得的,显然,斯万克是想借助这部《附注:我爱你》暗示一下大家,她也是一个女人……虽然她实现愿望的方法有那么点不顾一切的绝然,但理应得到谅解。女人嘛,多多少少都会对自我产生某种理想化的想象,同时也希望自己这一辈子至少能够做一次那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自我。只是斯万克的表达方式有点欠妥,至少用古怪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幽默感,本来就不是一件讨巧的事,弄不好就变成了愚蠢的代名词,尤其是她尝试唱歌并被电线绊倒的那个部分,功夫没少下,却一点都没起到什么实质的作用,好在她还有那么几组场景拿捏对了感觉,也算对得起影片的编剧兼导演理查德·拉·格拉文斯了。不过斯万克也并非就她的角色上一点作为都没有,至少当霍莉这个角色被孤独、寂寞和忧伤统治的时候,还是进入了斯万克最为擅长的领域的。到了最后,影片中的霍莉走出阴霾,重新拥抱生活,观众的心也会随之豁然开朗--即使如此,还是想多嘴地补充一句:这类角色真的不适合她。 【既不浪漫,也不逗乐】   影片改编自西莉亚·埃亨(Cecelia Ahern)创作的同名处女作,于2004年出版发行,并迅速成为畅销榜上备受推崇的小说之一,但这并不能阻止此类伤感故事中所蕴含的似曾相识的熟悉元素。   从《附注:我爱你》的内容出发,这里有三个悬而未决又互相穿插的秘密:不断抵达霍莉手中的信件背后的目的;她的妈妈伊丽莎白在感情上是否还具备正常的心态;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就是等待在前方的霍莉的未来。有了这几点做铺垫,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影片能够成为那种以浪漫爱情喜剧为基础,然后进行质的飞越的优秀作品,可惜我们要失望了,因为理查德·拉·格拉文斯从头到尾,似乎都没有找到情感的突破口。   如果说影片的前半段只是一个功能紊乱的爱情喜剧的话,到了后半部分,就沦为了一部廉价的科幻作品了。情节的安排上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即使影片从头到尾都在假装这一切皆是真实的,却掩盖不住天马行空的故事风格。总体来说,《附注:我爱你》没有任何灵感可言,而且缺乏相应的创新,甚至让你清楚地感觉到,正常人是不会像里面的角色那样说话的……如果说剧本本身就具备了这样的硬伤,那么希拉里·斯万克的出现只会让一切更加糟糕。众所周知,斯万克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她那有如“男人婆”般的彪悍,所以她突然硬是柔和了脸上的线条装可爱--用脚趾头都能猜出这会产生什么样的“恶果”,所以用“浪漫喜剧”4个字来形容影片,本来就犯下了一种认知上的错误,因为它既不浪漫,也不逗乐,它存在的目的似乎就为了证明一个事实:斯万克确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女演员,但她的成就并不是装可爱得来的,所以她的每一次露脸,对观众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折磨。相反,类似的角色设定,如果换了梅格·瑞安或朱莉娅·罗伯茨,只需要一个微笑甚至一个眼神,就能够轻易表达出来。   除此之外,影片还存在着难以忽视的漏洞:首先,霍莉的丈夫格里是如何为死后安排了这样一大堆事情的,而且是在守候在病床前的妻子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他先是在信中交待妻子买下一盏灯,然后又让她去唱卡拉OK,继而安排了一场她和两位好友去自己的家乡爱尔兰的旅程……这些都是由谁来付账的?如果是霍莉的话,那么她有可能在丈夫经历了脑瘤治疗以及葬礼的昂贵花费后,还有余钱去潇洒吗?所以说电影就是电影,你要是想不受伤害,就别太较真。   在剧本、导演和演员悉数不达标的情况下,影片的其它部分却突显出了难以抑制的才华。从它的画面能够看出来,摄影师特里·斯戴西(Terry Stacey)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的人,在他的运用下,镜头里的一切都显得虚实参半,而且采用的都是一些你所看过的最明亮的色彩,当你随着斯戴西透过窗户或门、甚至是镜子注视本来平凡无奇的事物时,发现一切都变得拥有艺术感的同时又会恍如坠入梦中。   影片不仅仅能带给你视觉的享受,在听觉方面,也展示出一道不错的风景线,原声乐来自于曾给像《谍影重重》系列和《史密斯夫妇》这样的票房大片做过背景乐的音乐大师约翰·鲍威尔(John Powell),所有的声音都与画面相得益彰,让故事显得更加饱满。到了美工,最出色的部分就在纽约的那组场景中,一切都显得不温不火,尤其要提到的是,那里的布景特别有现实感--不但过于拥挤,而且不是特别干净或让人舒服。·在拍摄一组跳脱衣舞的场景时,杰拉德·巴特勒的吊裤带不小心砸到了希拉里·斯万克的前额,留下了伤口并大量出血,斯万克不得不去医院缝了几针。 ·根据《人物》杂志的消息来源,杰弗瑞·迪恩·摩根(Jeffrey Dean Morgan)在影片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可是他却不得不为这个角色在短时间内学会弹吉他,教他的是来自于“心灵”乐队的南茜·威尔森(Nancy Wilson)。摩根说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因为他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就已经爱上了南茜·威尔森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