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nderdog Knight
(2008)
创作灵感:源于现实的纯粹坚守
《硬汉》的创作灵感源自真实人物刘涛。生活中的刘涛嫉恶如仇,将打抱不平当作使命,把见义勇为视为爱好。在导演丁晟眼中,这份纯粹的正义感极为难得。他以刘涛为原型,仅花几天时间就写出故事大纲,并交给王晶,二人想法一拍即合,推动了电影的投资拍摄。丁晟想通过这个故事,塑造一个在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却坚守内心正义的角色,展现那份不受世俗污染的纯粹,于是“老三”诞生了,他的每一次路见不平,都是对现实中人们日渐麻木内心的一次冲击。[1][1]
孙红雷在谈及这个故事原型时表示,听闻故事便深受触动,在与原型人物见面后,内心的激动更是难以抑制。他感慨道:“因为见到原型后感觉他和自己很近,很激动很震撼,原来还有这样的人存在,他看上去和我们普通人很不一样,但是内心深处却是似曾相识,其实每个男人心中都有那样的一个成为英雄的情结。”孙红雷直言自己被这个故事深深吸引,为此还和原型彻夜长谈了三个晚上,这个人物深深打动了他。他说:“生活中的这样的人和自己也有相似的地方,或许都是比较艮吧,这种人物唤醒了我们从小以来的英雄情节。”正是这些源于生活的触动与共鸣,为《硬汉》这部作品注入了鲜活的灵魂,让“老三”这一形象得以跃然银幕,直击观众内心深处的正义渴望。[2][2]
选角波折:孙红雷遗憾错过,刘烨完美契合
在选定男主角时,导演丁晟最先找到孙红雷。孙红雷此前塑造了诸多经典硬汉形象,丁晟认为他能很好诠释“老三”。孙红雷本人也对剧本喜爱有加,但因档期冲突,无奈放弃出演。之后,丁晟找到了刘烨。彼时,刘烨因《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阴柔”小生形象影响戏路,正想通过出演硬汉角色打破困境,所以一拍即合。刘烨觉得这次的形象转变对于自己来说其实也是一种突破,是一种提升:“这样的形象确实是在国产片历史上首次出现,很多人觉得他很像阿甘。我在拍摄的时候接触过原型,当时他把我震住了。男人内心深处都藏着执著和强硬,只是有很多时候这样的情怀往往被压抑着,因为种种现实中的无奈。这个角色对我来说意义很不一般,标志着我成长到一个新阶段。”为了贴合角色,刘烨留起“锅盖”发型,提前两个月锻炼身体,每天坚持做卧推杠铃、俯卧撑,后期在剧组健身教练与合理膳食指导下,成功塑造出片中的“硬汉”体魄。[3][3]
拍摄艰辛:导演带病坚持,细节力求完美
拍摄期间的丁晟始终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每天结束拍摄后,丁晟还要为第二天的戏份画分镜,斟酌台词。连续好几天,他只有两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随着拍摄进度的推进和持续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身体一向精壮的丁晟日渐消瘦,最后终于病倒了。为了不耽误拍摄进度,丁晟丝毫没有休息的念头,而是选择一边打点滴,一边继续在片场做指挥。“一般只能在传说中听说,说哪个导演打着吊瓶在现场拍,没有想到就在我们拍《硬汉》的时候,他就在现场挂着吊瓶还在坚持拍戏。”丁豫对他拼命的工作状态记忆犹新。电影成功上映后,丁晟又将自己关在书房,仔细总结出影片的32个不足之处。这种对电影创作的执着与认真,渗透在影片的每一个画面中,从激烈的打斗场景,到幽默诙谐的情节设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也正是这份坚持,才让《硬汉》在国产电影中独树一帜。[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