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1919
(1999)
编剧谈剧本创作
剧本出来以后,许多人很意外,因为他们原来以为这是一部正面反映“五四”运动的剧本。而故事全部发生在巴黎,这样就避免了很多以前习以为常的东西。编剧们选择了一个新的视角,但必须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由于条件限制,编剧们只能待在中国写法国,写巴黎。可以说,这基本上是“闭门造车”。[1][1]
编剧们选择了1919年的顾维钧,从他一个人的角度来回顾历史,力图使剧本所呈现的离世更具一种个性色彩,同时,也努力从主观中表现出某种客观。作为剧本主人公,编剧们努力使他的性格更符合电影的表现。由于内容需要,在真实的外交人员之外,还设立了一组人物关系,这些虚构的人物在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巴黎的华侨、华工和留学生与国内的“五四”运动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1][1]
顾维钧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在国际外交界声名显赫,因此,无形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编剧们的自由发挥,只能在外交上展现他的才华、智慧和性格,有关他个人的、生活上的事件和细节不便虚构和发挥。剧本中有许多西方元首,作为中国人如何把握这些人物性格也是这个剧本成败的关键。编剧们在保留了这些人物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设计,使这些人物与主人公建立起一种新的关系。[1][1]
黄丹透露在剧本最后修改阶段去了巴黎,“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剧本,人物、历史氛围、文化等是否真实,需要做的事情很多,如果时间更多一些,剧本可能会更好一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