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的孩子6.0

The Martian Child

(2007)

【火星的别名是“孤独”】   《火星的孩子》改编自一部同时获得雨果文学奖和星云文学奖的短篇故事,作者则是在科幻领域知识非常渊博的大师级人物大卫·杰洛德(David Gerrold),他还曾经创作过《星际旅行》中一个非常经典的篇章,名叫《The Trouble with Tribbles》,讲述的是一种叫“Tribble”的外星生物因为繁殖能力惊人,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   差不多10年前,制片人大卫·科许纳(David Kirschner)和科莉·塞尼加(Corey Sienega)就在另一位制片人艾德·艾尔伯特(Ed Elbert)的推荐下,看到了这个名叫《火星的孩子》的短篇故事,科许纳回忆道:“塞尼加读了这个故事之后,简直有点爱不释手,她给我打电话说,‘你应该读读,它太完美了。’”   而事实就像科莉·塞尼加说的那样,这个短篇故事确实就是那类有慧眼的制片人通常会选择的文学作品,大卫·科许纳继续说:“我们都喜欢这种以某种方式处理关于童年故事的文学作品,同时还有那些交织在其中的梦幻元素。”   对于大卫·科许纳,他对《火星的孩子》的情感,还参杂了一些比较特别的个人因素:“当我读到大卫和丹尼斯是如何慢慢建立起父亲和儿子之间的那种关系时,真的被感动了--我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不过这里真正引起我兴趣的部分,还是那些对童年经历的描述,因为那段时期,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这个短篇故事却用幽默与情感,奏出了一部和谐的旋律。”科莉·塞尼加也回忆道:“我们曾经为这个故事的版权努力过,可当时没有成功,幸运的是,它最终又回到了我们手中。然后,一个漫长的10年的等待,我们终于就要达成所愿了。对于我和科许纳来说,影片本身就代表着一种历时很长的痛苦的爱,而看到它终于瓜熟蒂落,没有比这个更让人兴奋的事了。”   就连大卫·科许纳自己都承认,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确实会给人一种“独行侠”的感觉,同时他还指出,这是孩子对于“疏远”通常会有的行为,相信每一个人,应该都经历过这种用冷漠抵抗孤独的时期:“丹尼斯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一种无法融入现实世界的表现,相信每一个人在成长的时候都有过类似的感觉,会把自己看成‘异类’,比如说‘火星人’。因为没办法适应所处的环境,我们就将自己想象成来自于另一个星球。虽然很矛盾,却也无比真实,有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可是有的时候,你却发现自己仍然是个小孩,天天如此。” 【各就各位】   当制片人开始为《火星的孩子》物色演员时,约翰·库萨克从一开始就是他们手中演员表里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在他们看来,大卫·戈登这个角色的确就像是为他量身定做的,大卫·科许纳解释说:“两位编剧塞思·巴斯(Seth Bass)和乔纳森·特林斯(Jonathan Tolins)告诉我们,当他们改编剧本的时候,脑袋里就是把库萨克想成了大卫的扮演者,因为他就有那种本事,让每一个都相信他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来自于我们生活着的世界的普通人--虽然有的时候会神经质、会偏执,但总地来说,是非常富有幽默感而且聪明机智的。”   大卫·科许纳继续说:“约翰·库萨克除了拥有非凡的魅力和出众的表演才能之外,其实他真正吸引我的地方,还是在于他在多部影片中的甜蜜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了。对于我们来说,他最终是否能够接受这个角色,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我们一直不确实他愿不愿意饰演一位父亲,一个他从未尝试过的角色。对于他的事业来说,这也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成长到足以成为一名父亲的年龄了。”   不过约翰·库萨克倒是没有那么深层次的考虑,只是单纯地看中了影片本身拥有的呱噪和创造力,他完全是凭着一位演员的敏锐嗅觉,才选中了这个角色的,库萨克说:“我认为这个故事不但生动迷人,还保持住了相对小众和隐蔽的个人观点。这里有一个男人,尝试着想要领养一个小男孩,他们努力地试探彼此,想要从中寻找到合适的相处之道。从表演的角度出发,我喜欢类似的角色,因为这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挑战。而且我也认为,这里还具备了一个非常现代且引人注目的故事背景,有一个很难适应环境的小男孩,对于如何融入到这个世界中感到很迷茫……这才是影片中真正会让人兴奋的结构支点,小男孩将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外星人,就是一种对孤独无所适从的具体表现,是因为没办法给自己找到合适的位置。某种感觉上,大卫和丹尼斯都认为在帮助彼此,其实他们是真的需要对方。因此,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将会是一个充满了美丽情感和戏剧效果的好作品。”   至于随后而至的导演门诺·迈依杰斯(Menno Meyjes),则是由约翰·库萨克介绍给各位制片人的,他们二人因为在那部广受好评的《风云变色》中有过非常愉快的合作而成为了好朋友,那同时也是迈依杰斯的导演处女作。好在制片人对于迈依杰斯得到非常高评价的编剧工作还是略有耳闻的,大卫·科许纳甚至还记得他们在大约20年前的一次会面:“我第一次见到迈依杰斯时,他留着长长的头发,一直披到腰部,我记得那是1984年,是斯蒂文·斯皮尔伯格介绍我们认识的……那个时候的他刚刚完成《紫色》的剧本,而我也刚好在为《美国鼠谭》当编剧和制片人。谁也没想到,在20多年后我们会再度相遇,而且还是以这种合作伙伴的关系。”   而门诺·迈依杰斯自己也为故事中那独特的吸引力所着迷,因为它讲述的是那种亲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你甚至可以将它称之为是一个发生在孩子与男人之间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歌颂,要知道,人们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做出成为父亲或母亲的决定,因为这之后,他们需要做的,就是无私地奉献自己。”   为了寻找能够饰演丹尼斯的合适小演员,负责挑选演员的玛丽·盖尔·阿兹(Mary Gail Artz)几乎走遍了整个北美,从多伦多、纽约到费城、旧金山和西雅图,看了几千盘试镜的带子。制片人科莉·塞尼加回忆道:“那真是一份难以置信的艰难工作,同时可能也是为这部影片做前期准备时需要经历的最恐怖的部分。几年来,我们一直梦想着将这个短篇故事变成影像,我们创作了剧本,我们幸运地找到约翰·库萨克,一切终于即将变为现实……然后,我们突然意识到,现在成败与否的关键,竟然都落在了能否寻找到和库萨克演对手戏的独特男孩身上,因为他们两个人的身影几乎占据了整个故事的每个画面。”   当鲍比·科尔曼走进试镜的房间时,制片人们就知道他们那漫长的寻找终于可以画上休止符了,科莉·塞尼加描述道:“科尔曼身上有一种非常独特却又很完美的气质,我们都说‘哇,他没有在表演,他就是那个名叫丹尼斯的小男孩。’”大卫·科许纳对塞尼加的话表示同意:“有的时候,人格,能反射出这个人正在经历的生活,科尔曼不属于好莱坞制造的那类童星,我很少会说一个人的心智过于成熟,因为那会带给我困窘,但这样的形容真的适合科尔曼,他对这个角色带着某种直觉和理解,那种感觉真的很不可思议,当他坐下来,和门诺·迈依杰斯进行讨论时,就好像是两个大人在交谈。科尔曼就像是那种至少额外多活了30年、表面却停留在10岁光景的‘小大人’。”·据说,导演杰里·朱克(Jerry Zucker)在门诺·迈依杰斯之后为影片进行了一些补拍工作。 ·为了找到饰演丹尼斯的人选,洛杉矶的选角导演玛丽·盖尔亚兹,跑遍了整个北美洲,从多伦多到纽约到费城、旧金山和西雅图,收集了数以千计的试镜录影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