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ld Barber
(2007)
敬大爷如今是个九十三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有八十多年的剃头经历,至今仍住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过着北京城内最底层最普通也是最平淡的生活,他经常给 老主顾们上门剃头、聊天,回家后拨弄着自己那座每天慢五分钟的老座钟,他希望每个人(也包括他自己)干干净净的来到人世,也希望人们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离去……电影《剃头匠》以纪录和讲述的形式描述了这样一个老人恬淡而平凡的生活。 《剃头匠》是一部非常东方化、非常中国化、非常北京化、又非常胡同化的影片。乍看是在讲述一位老人的平淡而琐碎的生活,实则通过敬大爷以及周边人物的点 点滴滴展现了老北京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巨大的变迁。作为导演,我没有把影片中蕴含的所谓生命、道德、及北京特有的人文、风情、景观等进行主观和客观的简单 判断,而是尽可能地把这一切主题通过记录敬大爷琐碎的生活时让其自然地流露,让诸多的主题思想深含在影片的潜流中、包着、含着、不外露在影片的表层。如影片中米大爷去世了,他的那只黑猫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跟上了敬大爷。在东方,黑猫意味着幽灵。事实上,对于像敬大爷这样的高龄老人来说,谁敢说死亡的幽灵 无时不刻地不盯视着他们,但是敬大爷虽心知肚明,却坦然自若,一丝不苟地继续着自己一如既往的生活。影片中另一个多次出现,有些刻意表现的是那个“拆”字,其实这一点大多数人不难理解,这个“拆”不仅是在拆北京古老的房屋,城墙,其实生活当中诸如此类的“拆”天天都在发生,这“拆”失去了许许多多古老的建筑,这“拆”让多少传统文化流失,多少人间旧情尽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眷恋, 也免不去无尽的忧思和遗憾。 为了不失影片的纪录风格,我大胆启用了九十三岁高龄的非职业演员靖奎老人出演片中的敬大爷(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大概是全世界目前最年长的非职业演员担纲一部电影的主角)。其他配角分别从北京胡同里的敬老院或大杂院里挑选出来的,如米大爷的饰演者是一位八十三岁目不识丁的孤寡老人,赵大爷的街坊大嫂的 饰演者是一位下岗的无轨电车的女司机等等。对演员不要求他们表演,也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台词,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就让他们自己发挥去。这一切就是努力达到 影片所追求的原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