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girls
(2006)
【关于故事】 这样的一个励志故事是以60年代在美国流行乐坛盛及一时的女子三重唱组合-The Supreme作为蓝本而改编的。片中蒂娜的形象,正是灵魂歌后黛安娜罗丝的写照。其实在电影拍摄之前人们就对故事的发展耳熟能详。这得益于1981年开始在百老汇演出的同名舞台剧《追梦女郎》。该片在当时创造了连续演出1522场的佳绩,获得了13项东尼奖(美国戏剧界最高奖)的提名。并最终获得其中的六项奖项。在改编剧本中三个女主人公都走到的事业的最高点,这与现实不免存在较大差距。实际上,就唱功而言,灵魂歌后黛安娜罗丝并不是三人中最好的,但最终她却是三人中最成功的一个。成就超级巨星不仅需要完美的嗓音,同样也要具备有抢眼的外形。现实是现实的,也是值得人思考的。 故事中的这位灵魂歌后原型黛安娜罗丝,对以她的经历所改编的舞台剧或电影都颇有微词。正当剧组在积极筹备一系列的造势活动,将这部改编影片搬上银幕与影迷见面之时,这位在演艺界举足轻重的女士放出话来:碧昂丝不要作进军奥斯卡的“美梦”。一位好莱坞业内人士透露:黛安娜罗丝正计划左右奥斯卡评委的投票的方向。黛安娜罗丝称,自从《追梦女郎》在百老汇开演,她就极不喜欢这部戏。因为《追梦女郎》所讲的正是The Supreme的兴衰历程。对于黛安娜罗丝而言,她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好像被人偷走了一样。甚至没人为她付过版税,即使在剧本改编时候也没人征求过她的意见。这位故事原型人物是否真的说过这些话还有待考察,但其态度已经很明显了。看样如果本片要角逐奥斯卡的话,其道路不会很平坦喽! 【关于影片价值】 影片的名字来看绝对是部励志的影片。突然想起一句近期常听到的话,梦想成就未来。三个年轻的女孩从开始就有一个坚定的梦想,正如同她们的组合的名字--梦想。在她们整个的成长经历中,梦想作为一种力量,无论是她们生活中的挫折还是感情上的矛盾,相较之下似乎都已经不再重要,梦想似乎已经是一个更高层面上的东西。就像片中提到的:名誉和财富总是患得患失,明星的世界总是浮浮沉沉,只有梦想是永恒长存的。梦想也许就是追求本身! 【关于影片的阵容】 作为一部音乐剧,本片的阵容可谓相当强大:真命天女组合中的碧昂丝、奥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喜剧天王艾迪·墨菲、电影届元老人物丹尼·格洛弗……这些人中有几位更是歌而优则演,让影片更具可看性。 本身就是前三人组合“真名天女”主唱的大美女碧昂丝在今年一月接受采访时曾说:“在完成这部电影拍摄之前我是不会着手创作新专辑的,我从来都没有为一部电影这么激动过。我要把我的全部都献给这部电影,因为我知道这个角色就是为我设计的。”即使碧昂丝的在其出演其他影片中的表现稍显幼稚,但凭借着与片中角色的共鸣,相信她会演好这个角色。 奥斯卡影帝杰米·福克斯也是歌手出身。最近不断游走于影视、歌曲之间。就在不久前刚刚获得了2006年度美国音乐奖的“灵歌/节奏与布鲁斯”类最佳男歌手奖。相信他对歌手和经济人之间微妙的关系身有体会,对于片中雄心勃勃的经纪人一角会是驾轻就熟。 提到喜剧天王艾迪·墨菲恐怕人们会首先想到那个能同宠物自由沟通的医生。在本片中的艾迪作为一个当红的歌星,有着大量的舞台表现。这对能歌善舞的他来说会是举重若轻,在片中他与妻子、劳莱尔三人间还有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关于拍摄】 本片编导比尔·康顿在百老汇舞台剧《追梦女郎》首映时就被深深打动,他说:“我们都知道希望得到不可能属于自己的东西的绝望,或者为了想得到的而牺牲掉一切,而当你意识到自己所失去的,一切已经为时已晚。在这些人物的内心深处,是毫无遮掩的期望和痛苦。看过舞台剧这么多年以来,这种想法一直萦绕着我,我要在这部影片中体现出来。” “这个故事的主题似乎更适合当今,”制片人劳伦斯·马克说,“成名之后会得到些什么失去些什么?如果你不妥协结果会怎样?妥协又会怎样?天才该被打包销售吗?最终,在追寻梦想的同时,如何才能把握自己?” 要将舞台剧搬上大银幕,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取得改编权,为此,制片方找到了相关负责人、梦工厂的创建人大卫·格芬(David Geffen)。格芬的老友、本片制片人马克说:“他用15分钟详细的告诉我这部电影不能拍,因为风险太大,如果事与愿违,他将因此对舞台剧导演迈克尔·班尼特(Michael Bennett)相当愧疚。”虽然格芬顾虑重重,但马克还是说服了他,同意听取比尔·康顿的想法。而听取了康顿一系列恳切的见解之后,格芬终于网开一面:“听起来我们真该尝试一下。”18个月后,康顿将极力忠于原作的剧本交给了格芬,影片的筹拍工作也随即展开。 故事发生在汽车城,在这里黑人音乐闯进了美国主流音乐。在6、70年代的美国,正处在社会和政治的变革阶段,《追梦女郎》中的人物也反映出这场剧变。很快,剧组开始寻找扮演主要角色的合适人选,其中最难的莫过于找到演绎埃菲·怀特的最佳演员。仅这一个角色剧组就耗费了6周时间,面试了780多人,试图找到一位集力量、热情和弱点于一身的黑人女孩。选角导演黛博拉·赞恩(Debra Zane)说:“我们在芝加哥、底特律、纽约、亚特兰大、圣路易斯和洛杉矶进行了公开试镜,因为埃菲这个角色太重要了,是整部影片的中心,詹妮弗·哈德森的当选是值得肯定的。”另外,为了向同名百老汇舞台剧致敬,在舞台剧中扮演劳莱尔的洛雷塔·戴维尼(Loretta Devine)也在片中扮演了爵士歌星。 虽然舞台剧版本中拥有大量的经典曲目,但导演康顿不安于坐享其成,他请来为当年舞台剧创作音乐的亨利·克瑞格(Henry Krieger)全新打造了四首歌曲,其中包括蒂娜写给柯蒂斯的情歌《Love You I Do》、热情四射的《Listen》、C.C.为厄里所写的《Patience》以及节奏欢快的《Perfect World》。 影片全部在洛杉矶拍摄,取景地包括皇宫剧院(Palace Theatre)、奥芬剧院(Orpheum Theatre)、大使礼堂(Ambassador Auditorium)和亚历山大旅馆(Alexandria Hotel)等等。除了让这些场所焕发出60年代风貌之外,剧组还在洛杉矶中心摄影棚搭建了迈阿密的布景,而最让剧组人员费尽苦心的要数片中后来被柯蒂斯变成唱片公司的凯迪拉克车行。美工设计师驾车找遍了洛杉矶的大街小巷,力图找到一座砖式结构建筑,最后发现一座砖式教堂的对面有片空地,在此搭建柯蒂斯的车行正好相互辉映,堪称理想之选。于是,30名工匠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建成了柯蒂斯的梦想摇篮。 ·片中清一色的都是黑人演员。 ·碧昂丝·诺尔斯称在本片中第一次找到演员的感觉。 ·原The Supremes乐队成员、片中埃菲的原型玛丽·威尔森(Mary Wilson)曾称影片中的事件非常接近事实。 ·将这部成功舞台剧搬上大银幕可谓经历了艰难的历程,在80年代末,曾考虑由惠特尼·休斯顿扮演蒂娜,但休斯顿后来坚持要唱埃菲的歌曲,最后合作事宜不了了之。90年代初,乔·舒马赫曾有望执导本片,并由劳伦·希尔(Lauryn Hill)扮演蒂娜,由凯莉·普莱斯(Kelly Price)扮演埃菲,但当时一系列的音乐传记片都遭遇了票房惨败,拍摄计划随即搁浅。 ·威尔·史密斯和泰伦斯·霍华德都曾是扮演柯蒂斯的人选。 ·歌手亚瑟·雷蒙德(Usher Raymond)和奥马里·格兰拜瑞(Omarion Grandberry)曾是扮演C.C.的人选。 ·阿尼卡·诺尼·罗斯为了能与碧昂丝·诺尔斯和詹妮弗·哈德森的身高相协调,不得不穿上6英寸的高跟鞋。 ·杰米·福克斯最初曾因片酬问题拒演柯蒂斯,丹泽尔·华盛顿成为替代人选,但终因不会唱歌而无缘本片,后来,当福克斯得知碧昂丝·诺尔斯和艾迪·墨菲都加盟了本片时,决定接受角色。 ·片中“梦想”组合首张专辑的巨幅封面与The Supremes1965年专辑《More Hits by the Supremes》的封面几乎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