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末点6.0

Match Point

(2005)

  《赛末点》的故事让人们想起了希区柯克的惊悚片、德莱塞的《美国悲剧》以及伍迪·艾伦自己的那部《犯罪与不端》。没有曼哈顿,没有犹太知识分子,没有玩笑,这部影片里也没有如以往出现伍迪·艾伦本人。事实上,这部充满忧郁气质的影片卸下了艾伦往日显著的个人标签,整整一代人对伍迪·艾伦的印象都是一个只拍聒噪喜剧片的瘦小老男人,但这一次,艾伦带头推翻了这一陈旧观点。21岁的斯嘉丽·约翰森已然成为戴安·基顿和米亚·法罗后,伍迪·艾伦的新缪斯女神。《赛末点》之后,她将与艾伦继续合作新片《Scoop》。 [关于电影]   伍迪•艾伦的新作《赛末点》的全球首映是在2005年的嘎纳电影节,但这部影片并未参加竞赛单元,而是作为开幕影片参展。在伦敦上映时,伍迪•艾伦说,这是他40多部电影中三部真正的好电影之一(另外两部是《开罗的紫玫瑰》和《丈夫与妻子》)。评论界也称这是“十年来伍迪•艾伦最好的作品”,虽然他的上一部作品《双生美莲达》也被评论界如此称赞,但显然这次的赞赏要来得真诚得多。   《赛末点》中,伍迪•艾伦不再出演自己的电影,也收起了喋喋不休的冷嘲热讽,但故事却并没有因此显得新奇,手法也十分简单,叙事结构和视听语言也毫不彰显,甚至主题也略显老套。 主人公克里斯几乎就是司汤达《红与黑》中的于连的现代翻版,贫穷的小伙子爬入上层社会的故事在西方也是老生常谈。但这样的选材也为导演在细节处发挥留下了空间。   影片中最具寓言性质的是开场的一个网球的慢镜头,画外音直接说明命运的变化类似网球比赛中的擦网球,一切取决于偶然的幸运。而主人公克里斯和诺拉初次见面的兵乓球赌局也一早将两人的命运昭示无疑。最后,当克里斯杀害了诺拉和房东太太,为销毁证据,他将房东太太的戒指抛向了泰晤士河时,那个飞向泰晤士河的戒指以慢镜头的方式,巧妙、严谨地呼应了开场的擦网球。此时此刻,不再打网球的克里斯忘记了有擦网球的存在,他无法预知这枚戒指将怎样改变他的命运,观众也一样不知道这枚戒指将如何决定性地改变了结局。 [关于导演]   伍迪•艾伦1935年12月1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原名Allen Stewart Konigsberg,父母分别是来自苏俄及维也纳的犹太移民。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父母常因此争吵,而敏感、神经质性格却成为他的电影的某种风格。1953年他进入纽约大学修习电影课程,但因为电影制作课不及格而休学。最初他是作为编剧进入电视界,而后又成为一个脱口秀表演者。他在自己的电影中扮演的角色很多时候都有脱口秀的风格。他因戏剧《Don't Drink the Water》在百老汇的成功获得执导影片的机会。他早期的影片都具有某种怪异的戏剧风格,但1975年的《爱与死》确立了他在评论界的严肃地位。1977年,荣获奥斯卡的《安妮霍尔》是伍迪•艾伦创作生涯中最大的成功,这部具有极大野心的讽刺喜剧某种程度也是他的实验之作。但随后的《我心深处》却是一部使人联想到他的偶像英格玛•伯格曼的深沉的正剧。随后他重回喜剧路线,84年他向巴斯特•基顿的代表作《Sherlock Jr.》致敬的《开罗紫玫瑰》成为另一部大受好评的作品。之后伍迪•艾伦仍然在艾伦式的喜剧和伯格曼式的室内剧之间徘徊,但他在好莱坞的影响力却大不如前。90年代末期以来他在斯皮尔伯格的梦工厂推出的作品也没有了以往的犀利,而显得商业色彩过于浓厚,但“伍迪•艾伦”作为一种喜剧形式的标识已然不可改变。 [关于“艾伦式”的喜剧的“革命”]   这一次,伍迪•艾伦不再出现在自己的电影里,这就是“艾伦式”的喜剧的革命。在以往的讽刺喜剧中,他的出现是一种策略,有时候把自己变成唇枪舌剑的攻击对象,有时候又跳出来,直接向观众就故事和角色进行评价。无论嘲笑和讽刺是指向他人还是自己,这种幽默都是“第一人称”的幽默。“艾伦式”的戏剧的特征便在于此。终于从《赛末点》开始,伍迪•艾伦开始了他的“第三人称”电影。当他出现在电影中的时候,故事是从“我”开始,五花八门的机智嘲讽蜂拥而至,而当故事从“他”开始的时候,以往的主观介入感完全消失,以往会发展成喜剧的故事变得如此残酷。但主人公仍然是一个伍迪•艾伦式的人物,他在越来越尴尬的境地中进退两难。或许,伍迪•艾伦过去那些故事骨子里并没有那么轻松,而他过去扮演的角色也仅仅只是伪装。在《罪与罚》里,他列了一个等式:悲剧(Tragedy)+ 时间(Time)= 喜剧(Comedy)。在《赛末点》中,他引用了古希腊悲剧诗人Sophocles的格言:有一个词可以让我们摆脱生活中所有的负担和痛苦,那就是“爱情”。但在影片中,这个等式和这个格言被颠倒。最后,主人公因为一个幸运的“赛末点”躲过了法律的制裁,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这似乎是他的运气,但在梦中出现的鬼魂却将成为他内心永远的煎熬。这也未尝不是伍迪•艾伦对命运的嘲弄。·影片的名字Match Ponit是指网球比赛的决胜局中还有一球获胜的时刻,伍迪·艾伦曾在《安妮o霍尔》一片中展示了自己对运动的喜爱,也曾在访问中坦陈自己一直是一个体育运动迷,并说:"有时候我会哀叹戏院里达不到的戏剧张力但运动场上随处可见。" ·《赛末点》的故事几乎是伍迪·艾伦1989年的作品《罪与罚》中一部分的翻版,主题也和他上一部作品《双生美莲达》里人的机运问题相似。 ·包括《赛末点》在内,伍迪·艾伦已经连续三年将新作的首映放在欧洲电影节上了。《好莱坞式的结局》在嘎纳,《双生美莲达》在威尼斯。伍迪o艾伦自己曾说,如果不是欧洲人,他早就不能拍电影了。因为他的影片在美国早已失去市场,而欧洲却有一群忠实的"艾伦电影"迷。所以《赛末点》的拍摄地也从他一直居住的纽约搬到了伦敦。 ·伍迪·艾伦的电影总是不停改变使用音乐的方法。在《爱与死》中使用的是古典音乐,在《沉睡者》中使用的是艾伦和他自己的爵士乐队演奏的音乐。而在《安妮·霍尔》中除了有源音乐没有任何配乐,他解释说因为那段时间沉迷于伯格曼,而伯格曼很少使用音乐。当然他的电影中使用得最多的还是爵士乐。而这一次,《赛末点》使用的是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