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艰苦的中期拍摄——高温下的艺术真情
在现场拍摄的时,正值炎热的六、七、八三个月,每日平均气温38度,天天如此,最高的时候地表温度接近六十摄氏度。在这种艰苦的拍摄条件下,演员们仍在坚持。导演翟俊杰说到:“他们扮演角色的时候,脸上的、脖子上的汗水,不是化装,是真实的,我很感动,大家始终保持着很饱满的创作激情,是很好的演员,不是用敬业能够形容的,就是从内心深处迸发激情,是真诚的,是从内心深处迸发艺术真情,我相信演员朋友和摄制组的朋友,这种真诚的宝贵的激情,可以渗透到影片中去,拨动观众的心弦的。”[1][1]
现场的工作人员还可以脱掉衣服散热,可演员们却要一直闷在迷彩服中,甚至跳进激流里进行拍摄。其中,作为第一次出演军人的潘粤明常常在拍摄完成一条后向导演请教,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角色的充分尊重。专业的台前幕后人员齐心协力地完成了这一部伟大的作品,在高温的创作环境中展现出艺术真情。
特技、模型与合成——技术辅助惊心动魄的视觉呈现
《惊涛骇浪》这部影片向观众呈现了一系列强表现力的景观。其中的很多场景,如飞车,房倒屋塌等,都借助了高科技的手段合成。导演在访谈中表达了他对该影片视觉呈现的期待:“《惊涛骇浪》总是要惊心动魄,如果很平稳的话还有什么意思,我想让大家得到一种审美的享受。”[2][2]
其中还使用到了模型拍摄来增强影片的真实性。李幼斌命令团长,用大卡车砸进去的那段戏中,有的车辆使用了真实的车,有的则是使用了模型拍摄后再进行合成。为了逼真的效果,模型的制作必须精细,这非常的消耗时间和精力。军事题材的《惊涛骇浪》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影视特技采用最多的一次,不论是在视觉、听觉上,都给观众带来冲击力和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