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ne Booth
(2002)
本片编剧拉里·科恩说:“早在20年前我就希望在电话亭里拍摄一部电影,那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就在城市中心,周围熙来攘往。我构思出主人公无法走出电话亭的情节,电话亭仿佛变成了玻璃棺材。他能看到行色匆匆的路人,却没人知道他正遭受恐吓,电话亭显然变成了终极陷阱。” 尽管此后科恩一直在致力于其他电影,但他从未放弃这个想法,三年前,他的构思终于成形。科恩回忆说:“一天我突然想到,让一名狙击手埋伏在窗后,他将对准电话亭中的男子,这名男子的妻子、情人和警察都将悉数到场。所有想法一股脑儿的冒出来,我不到一周便完成了剧本。” 在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取得拍摄权后,多位顶尖级影人都对影片剧本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福克斯希望请乔·舒马赫担纲导演,可他当时已经签约《虎阵战地》,不过当他完成手头工作,便立即热切的加入进来。“《狙击电话亭》有着一个新颖而独特的故事,”舒马赫说,“影片故事在探索一种恐惧,这种恐惧源于遭人监视,当今的世界已经没有隐私可言,最可怕的是这种事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 “乔是执导这部电影的理想人选,”科恩说,“他独具慧眼,而且知道如何指导演员完成表演,斯图·谢帕德的角色对演员要求很高,因为他必须自始至终吊足观众胃口。” 《狙击电话亭》是舒马赫与柯林·法瑞尔继《虎阵战地》后的再度合作。“在《虎阵战地》中,柯林扮演了一个非常不情愿的英雄,”舒马赫说,“在本片中,他又演绎了一个非常不情愿的受害者。柯林是个几乎无所不能的爱尔兰人,而且任何口音都不在话下,比如《虎阵战地》中的南方口音,《少数派报告》中的美国中部口音和斯图的布朗克斯口音。他可以在《狙击电话亭》中施展绝技,因为影片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他。” 法瑞尔说:“影片剧本让人爱不释手,其中故事感人至深,它不仅是一部惊悚大片,还在探索复杂人物身处绝境时的痛苦挣扎和救赎。”片中不到30岁的斯图留着时髦发型、穿着价格不菲的套装,满口油腔滑调,他自信的走在百老汇大街上,游刃有余的应对各色人等,但光鲜的外表掩饰不住他的肤浅,他不停编织出谎言,根本不知道会对别人的生活造成多大影响。正如法瑞尔所说:“他是个自大的家伙,他戴着墨镜,活在自己的生活里,以为全世界都在围着他转。”直到在命中注定的一天,他本能的接起公用电话,电话另一头的不速之客了解他的一切,那个人将让他的态度彻底转变并且为自己的罪责付出代价。 舒马赫决定让基弗·萨瑟兰扮演片中的电话杀手,在此之前萨瑟兰已经出演过舒马赫的《捉鬼小精灵》、《脉搏探测器》和《杀戮时刻》。“基弗是一位优秀演员,”舒马赫说,“而且他的嗓音也蛮吸引人。电话杀手认为自己不可战胜,他认为自己有权判定他人是否有罪并作出相应惩罚。他是一个观察者、偷窥者和具有黑色幽默感和强烈施虐感的智者。” 片中的众多配角也都明星云集。扮演帕梅拉的凯蒂·霍尔姆斯说:“影片情节非常紧张,我喜欢其中的心理层面和被扭曲的幽默。它会让你乐于目睹斯图的生活四分五裂。”扮演凯丽的拉达·米契尔说:“电话杀手在改变斯图生活的同时,也在改变凯丽的生活,她正处在二者之间,但她对这场危机浑然不知。”·金·凯瑞曾希望扮演斯图。 ·影片改编自纽约大学的学生短片作品《End of the Line》。 ·迈克尔·贝曾打算执导本片。 ·罗恩·艾尔达(Ron Eldard)是扮演狙击杀手的最初人选。 ·威尔·史密斯曾希望加盟本片。 ·影片最初的映期被定在2002年11月15日,但当华盛顿和马里兰发生了狙击惨案之后,20世纪福克斯决定推迟上映。 ·影片中的画面是按时间顺序拍摄的。 ·在刚刚拍摄完斯图承认自己所做一切的镜头后,在场围观者纷纷为柯林·法瑞尔的精彩表演而鼓掌喝彩。 ·片中狙击杀手使用的步枪是英国国际精准公司(Accuracy International)生产的专业狙击步枪,价格因配备的瞄准镜不同而被定在6000-9000美元之间。 ·凯蒂·赫尔姆斯在餐馆中的镜头是在她休息时拍摄的。 ·片中的电话确实处于连线状态,有人在电话中同柯林·法瑞尔通话,基弗·萨瑟兰的声音是在后期制作中加上去的。 ·片中所有演员都配有无线电通话装置。 ·梅尔·吉布森曾希望加盟本片,但最终放弃。 ·拉里·科恩最初希望托尼·柯蒂斯能够出演本片,但他提出了过多要求,科恩最终决定放弃。 ·扮演狙击杀手的基弗·萨瑟兰在片中只出现了3分钟。 ·片中的临时演员没看剧本,所以他们的反应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