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ise Uprising
(1989)
影片围绕百色起义的史实进行创作,将重大历史时间和重要历史人物成功的再现于银幕,并实现了历史感与现实感、纪实性和史诗性的同意。成功刻画了邓小平同志崇高的精神世界,表现出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场面。该片获1990年第十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卢奇),广播电影电视部1989-1990年优秀影片奖。
在角色塑造和演员选择上,著名特型演员卢奇,已经在40余部影视作品中扮演过伟人邓小平,获得过众多奖项和无数观众的认可。在塑造邓小平的过程当中,他十分注重塑造伟人的“形神”。为了演好邓小平,他阅读了众多有关邓小平的书记,邴反复观看纪录片,用心去揣摩伟人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由于小平同志的烟瘾比较大,本来不抽烟的卢奇也从抽烟开始去揣摩伟人的言行举止。提起不演反面角色,卢奇也解释道,几十年以来,他在观众心中的“邓小平”已经根深蒂固,观众对他也产生了特殊的感情,所以他不愿意去破坏这种感情,在《百色起义》之后。卢奇也先后在40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邓小平。[1][1]
在拍摄的过程当中,廖瑞能饰团长面对面与邓小平坐在一起,镜头要定格在邓小平身上作为特写,他还没等到工作人员打招呼,听见摄影机从后面“丝丝”地过来,便连忙把头缩进去。结果镜头试了好几次,累的摄影师们满头大汗。[2][2]
不仅如此,影片《百色起义》动用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大。全片上千人的群众场面达14次,6000人以上的场面为5次。影片在外景拍摄时共用去汽油28吨,柴油3吨。外景拍摄结束时拉回广西的服装、道具共47卡车,发往长春(借长影的物资)的火车皮有一个闷罐,一个平板。全组的基本成员最多时达160余人。58天的外景拍摄期需转点五次(四县一市),全组连一次假也未放过。[3][3]
幕后团队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从剧本的打磨到场景的搭建,从演员的选拔到拍摄的执行,都体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