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ille Claudel
(1988)
只能被称之为“罗丹情人”的天才 卡米耶·克洛岱尔(Camille Claudel,1864-1943)时至今日都只是19世纪末期艺术史上的一个脚注,更广为人知的是作为罗丹的情妇而存在,而当罗丹的作品已登堂入室时,她则被遗留在若干作品后,只能从这些作品中辨认出一些若有若无的影子。 卡米耶·克洛岱尔是一个有待被重新发现的天才雕塑艺术家。在有关罗丹的传记中,她曾经只能以“C小姐”或“某女艺术家”的无名身份被提及。但当她再度进入艺术史的研究视野时,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罗丹时代,或者说,通过发现卡米耶,人们也重新发现了那个藏在《青铜时代》、《巴尔扎克》、《思想者》等划时代作品背后的另一个奥古斯特·罗丹。 这部电影的名字直译应该是《卡米耶·克洛岱尔》,但流行的译法则是《罗丹的情人》。这个暖昧的译名对于终其一生都想挣脱罗丹影响及其“罗丹的情人”的卡米耶·克洛岱尔而言显然是太可悲了。奥古斯特·罗丹(Augeuste Rodinl,1840-1917)与卡米耶·克洛岱尔于1881年相识,罗丹是卡米耶的督导老师。那一年,罗丹40岁,卡米耶17岁。与卡米耶的相识开启了罗丹创作的巅峰时期,“爱情使那老头子长了翅膀”。罗丹对卡米耶说:“你被表现在我的所有雕塑中。”但这段长达15年的地下情却也耗尽了卡米耶的青春和艺术生命。 卡米耶的弟弟、诗人保罗·克洛岱尔(Paul Claudel)曾在诗中这样深情地描绘过姐姐的容貌:“无可比拟的绝代佳人般的漂亮前额,美丽无双的深蓝色眼睛,性感却又倨傲倔强的大嘴。除了小说封面画中的人物的眼里外,你很难再在别处找到那样的蓝色……身披美丽和天才交织成的灿烂光芒,带着那种经常出现的、甚至可以称得上是残酷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应该就是卡米耶拥有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爱情吧。也许对男人来说,爱情不是全部,天才的土壤一旦有了爱情的滋润势必开出更加美丽绚烂的花朵来,而同样的爱情和惊人的才华,给女人带来的却只是毁灭。和罗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几年,卡米耶透支了一生所有的幸福,她的美丽只是凝固在罗丹的雕塑中,而她自己,就在这场其实不属于自己的爱情之中燃烧成灰,却没有浴火重生的幸运。其实从一开始卡米耶就应该知道,她投入的就是一场要付出一生代价的残酷的爱情游戏。罗丹有他的长久的生活伴侣罗丝和儿子。但是她以为自己可以改变。长达十余年的爱恋,东躲西藏、或隐或现地受着被旁人察觉的威胁,因此击垮她的不是罗丹的爱情,而是她对爱情的理解。 不堪承受长期厮守在罗丹的生活圈外的那种孤单与无望,不愿意永远是“罗丹的学生”,卡米耶于1898年离开罗丹,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始了孤绝独立的创作时期。离开了罗丹的她依然富有创作力,只是所有富有青春和生命力的美都已一去不复返,她的作品开始了一种对痛苦的宣泄和对死亡的表现,所有的疯狂、痛苦、忧郁、不得志,都被她糅进了大理石和黏土凝成的时空中,那些美丽的雕塑,默默陪伴她孤寂的艰难岁月。她对着雕塑自语:“罗丹罗丹,我就是那个老妇人,不过不是她的身躯,而那年龄增长中的少女也是我,而那男人,也是我,不是你。我将我所有粗暴的个性赋予了他,他将我的虚空给我作为交换,就这样,一共有三个我,虚空的三位一体。”贫穷、窘迫、尴尬,还有积攒太多的怨恨--从极端的热爱到极端的仇视,这个纯粹的女人对罗丹的情感以极端的方式宣泄。她想逃离罗丹的控制而重拾艺术家的自信,但这个才华横溢的女艺术家象世界大多数女人一样无法逃离爱情的魔力,无以自救。她渴求超越罗丹以期寻回那失去多年的自我,但却抵抗不了以罗丹为主导的男权社会,更致命的是,十几年的爱情经验使她的内心极度惊恐,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力量的内心,打不赢别人,却毁灭了自己。当她在弟弟保罗为她举办的展览会上以异常的装束和言语出现时,当她那么渴望参加双年展时,企求外界给予她支持却不能从自我内心获得肯定时——作为艺术家的卡米耶亦在慢慢走向崩溃。 卡米耶·克洛岱尔于1905年举行的展览是不成功的,而同罗丹的关系也彻底断绝,同其兄弟——诗人和外交官保罗·克洛岱尔也已疏远。她独自一人生活,贫困交加,几近于疯狂。1913年3月10日,成为卡米耶·克洛岱一生的分界点:她被送进了精神病院。1914年,在精神病院住了一年后,卡米耶被转往阿维尼翁(Avignon)附近的收容所,在那里,她一直呆到1943年10月19日去世,生命的最后三十年她都被绑在一件捆绑疯子的紧身衣中默默无闻地度过。 演员 作为编剧和导演,布鲁诺·努坦并不能赋予该片更多的艺术遐想,这部1988年的电影叙述手法以及镜头语言远没有能摆脱努坦担任摄影的《恋恋山城》(Jean de Florette,1986)、《甘泉玛侬》(Manon of the Spring,1986)成功后的阴影。而成功地为该片注入是强悍女性灵魂的则是伊莎贝尔·阿佳妮。 这位有着同样纯净湛蓝的眼睛、娇艳的红唇、飘逸的长发的女演员,古典的忧郁中掺杂着一种难以叙说的激情和神经质。阿佳妮的父亲是土耳其后裔的阿尔及利亚人,母亲是德国人,混血的她禀赋了一种“非法的美”,这使她被全世界的导演视为一个理想的诠释“歇斯底里、贵族神经质和迷人的错乱”的演员,她所饰演的阿黛尔·雨果和卡米耶·克洛岱尔,以及还有玛戈皇后,莫不如是。 饰演片中对雕塑具有狂热的喜爱和对爱情的完美执著态度的卡米耶让阿佳妮的演技在这部片子里面的到了充分的发挥。除了阿佳妮,恐怕没有人能把为爱痴狂的卡米耶·克洛岱尔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外表沉静幽雅,内心却狂热似火。 年已30的阿佳尼令人信服地演绎了这位女艺术家的一生,并且对其每一生活阶段都把握地恰倒好处。这是一种充满了精神性的英勇表演。她的眼睛里充满了狂野的气息。她对卡米耶这个角色的投入,一如她当年对阿黛尔·雨果这个角色的投入。影片中,在卡米耶的最后一次作品展示会上,她装饰华丽妖异,满脸厚厚的脂粉,无助绝望的眼神穿过人群,却只找到惊愕和茫然,此时此刻,阿佳妮传神的表演使人们几乎要错认她就是卡米耶本人了。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承受了阿佳妮那样注视的摄影机镜头,可能要碎裂了。” 德帕迪厄很好地体现出了罗丹那旺盛的精力,并捕捉到了这个人物逐渐衰退的精神——急需从卡米耶那里得到促进灵感的火花。 不得不提的还有该片的配乐盖布瑞·雅德(Gabriel Yared),跌宕与历史气息的缔结,夹杂着神秘主义倾向的乐章完美衬托着情节的发展。·电影在封闭的环境下拍摄。 ·影片预算为1千6百万美元。 ·影片拍摄时间历时五年。 ·荣获柏林影展最佳女主角银熊奖,及凯撒奖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最佳配乐、最佳服装设计等七项大奖,199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女主角提名。 ·历史上真实的罗丹风流成性,拥有无数情人,直到临死前一年才和共同生活了50多年、曾与其一起经历穷困、包容其一切错误和背叛的女人——罗斯·伯雷正式结婚。 ·罗丹过世后葬于妻子身边,但他坚持罗丹博物馆一定要有一部分展示卡米耶·克洛岱尔的作品,希望的卡米耶才华能为后世所见。如今该馆藏有15件卡米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