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

Зеркало

(1975)

这部影片曾经三易其名,原名叫《忏悔》,其原因是塔科夫斯基对母亲有负疚感,他最初的想法是拍一部关于母亲生平的电影,但后来他意识到:“尽管它的构思仿佛是关于母亲的,但是我觉得,我拍摄了一部关于自己的影片……”剧本定稿时改名为《白昼,白昼》,在拍摄过程中塔科夫斯基受伯格曼电影的启发(伯格曼在为电影取名字时一般都使之概括影片的主旨),定名为《镜子》。黑白镜头用于闪回,跟日常生活的画面交相辉映。影片融合了导演的生平,并且运用纪录片镜头,将个人世界慢慢扩展成更广阔的政治视野,是一部最完整地运用诗化语言和象征性镜头的散文式电影。许多人将本片视为塔科夫斯基最出色的作品。·在拍摄前,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准备了超过20个不同的剧本,最终令他满意的就是现在看到的。 ·在电影开场有一个电话打进来,随着镜头可以看到一张海报,是塔科夫斯基的另一部电影安德烈·卢布廖夫(1969)。 ·塔可夫斯基自己说,不要把《镜子》想象的太复杂,它不过是一条直线式的简单故事,没有比这更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