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8.8

The Forest Ranger

(2006)

《天狗》公映呼吁反思拜金主义

2006年六月中下旬,改编自张平小说《凶犯》的电影《天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映式,这标志着这部主旋律电影终于有机会进入院线发行。小说《凶犯》已经被买过三次电影版权,但前两次都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上马。《天狗》的投资方,三家民营公司却看上了这个没有太多“娱乐内容”的小说。在小说里,狗子不是英雄,但他为了守护一个护林员起码的良知和责任,而被各种社会关系和力量推向绝境。肖锋阅后掩卷长叹。制片人肖锋谈到为什么决定投拍这样一部可能收不回成本的电影时说,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市场化的大潮中,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已实际上成为社会主导性的语境。李天狗在本片中,就是作为一个“道德人”出现的。他抗拒着金钱的诱惑,守护着一个护林员的底线,他守护的不仅仅是一片森林,而且还有良知、正义、理想、政策、法律、岗位、职责、人的道德底线及许多人都已不再看重的国家利益和人们应该共同遵守的社会共同价值观。戚健说,电影不可能解决现实中所有的问题,《天狗》要做的就是唤起人们对坚守精神和集体利益的重新重视和思考,这就够了。[1][1]

从山西农村到福建武夷山

2004年11月中旬,剧组全体开到山西。经过商定,制片方和导演戚健决定启用大量的非职业演员——剧中村长妻子的扮演者是当地的一位民间艺人,老板筋、厚眼镜是当地的农民,县长是山西的一个相声演员。最出人意料的是二秃子的扮演者,他是东北人,是北京一家公司的业务骨干。他也乐意演,别的要求没有,只要求找一个山西人跟他住在一块。没几天,他这个东北人就说上了一口流利的山西话。艺术监制周力说:“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些非职业演员的表演真是太传神、太精彩了。而富大龙、朱媛媛等专业演员看了之后,也立刻意识到不能再有表演的成份的存在,要往最质朴、最原生态的感觉方向靠。”

11月18日,电影《天狗》正式开拍。21日到25日平遥地区连降四天大雪,而往年这个地区要到元旦前夕才有降雪。林子里的戏拍不成了,2004年12月中旬,村庄里的戏基本拍完。此时,山西的树木叶子已全部掉光,影片中希望用树叶的黄色与绿色达到的对峙效果根本无法实现。经过短暂的商议,制片方决定把剧组拉到武夷山——肖锋是福建人,知道此时武夷山上的景致可以达到影片所要求的效果。武夷山上空气清新、山清水秀,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老板筋说“到了武夷山,才知道我们那儿真是穷山恶水”。因为水土、饮食的关系,过了没一个星期,这些山西当地的非职业演员外表发生了变化:他们的皮肤变白、变嫩了,脸上的褶子也没以前多了。场记当时就说,“完了完了,这下戏都接不上了。”还好当时剧组从山西来的时候,运了几大袋子山西的土。在武夷山拍戏的时候,每次开拍之前,剧组的人都要在现场洒点土,化装师也要给非职业演员的脸上弄点土。[2][2]

灯光师李明分享低成本打光经验

作为一部投资不足500万的小成本电影,《天狗》的拍摄还受到诸多来自经费的限制,李明硬是用他的专业化解了拍摄过程中的难题。在灯光器材不足的情况下,他硬是用镜子和200帕的小灯,在小窑洞里打出了伦布朗笔下画的质感。李明说:“光不仅是打出来的,也是挡出来的”。摄影师的责任之一就是捕捉演员的表演,而这种捕捉常常是不动声色跟随,寻找一种与演员同步的呼吸感。在天狗的剧中,李明和富大龙一起在镜头下呈现了一段长达四分钟的长镜头,至今堪称经典。李明说,摄影要擅于捕捉,这一点就像狙击手,稳、准、狠,你稍一犹豫,有些精彩的部分就永远失去了。[3][3]


参考资料

  • [1] 中国文艺网.震撼”和“感动”的主旋律影片《天狗》[EB/OL].
  • [2] 新浪娱乐.《天狗》:硬拼到底[EB/OL].
  • [3] 搜狐.李明《追光逐影》[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