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roducers
(2005)
关注本片有着N多理由。首先它翻拍自2001年百老汇同名热门音乐剧,出自金牌制作人梅尔·布鲁克斯之手的该剧破天荒的摘得12项托尼奖,而追本溯源,音乐剧版的《制作人》改编自布鲁克斯于1968年执导的电影处女作《发财妙计》,折桂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布鲁克斯由此一举成名。其次为了拍摄本片,环球影业与哥伦比亚影业强强联手,制作实力勿庸置疑。再者影片导演苏珊·斯卓曼(Susan Stroman)曾五获托尼奖,曾与梅尔·布鲁克斯携手合作同名音乐剧,尽管本片是她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但长久以来对作品的领会及默契的合作足以让她游刃有余;加之由原班人马重新演绎,百老汇舞台剧大腕内森·连恩和马修·布罗德里克再度携手,又有好莱坞明星乌玛·瑟曼和威尔·法瑞尔加盟,人气指数相当可观。 恐怕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构思出如此经久不衰的故事,那就是无与伦比的传奇人物梅尔·布鲁克斯。早在1968年拍摄《发财妙计》时,布鲁克斯就已经是一名资深电视人,当时的观众震惊于布鲁克斯大胆的情节设计,除了获得奥斯卡奖之外,影片已然成为了一代经典。在随后的30年间,布鲁克斯拍摄了一系列喜剧佳作,其中包括《神枪小子》、《新科学怪人》、《紧张大师》和《无声电影》等等。 1998年,经理人大卫·格芬(David Geffen)开始力劝布鲁克斯将《发财妙计》改编为舞台音乐剧。自从9岁时随叔叔走进剧院观看百老汇巨匠科尔·波特(Cole Porter)的《Anything Goes》开始,布鲁克斯就迷上了舞台剧,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百老汇的音乐人。事实上,日后成名的布鲁克斯曾为自己的多部影片创作歌曲。 在大卫·格芬的建议下,布鲁克斯与百老汇音乐人杰瑞·赫尔曼(Jerry Herman)会面,讨论改编事宜。不久之后,赫尔曼就发现让布鲁克斯作音乐剧的编剧和作曲再合适不过了。布鲁克斯接受了挑战,并请来老友兼合作伙伴托马斯·米汉(Thomas Meehan)一同改编剧本。 当谈到同布鲁克斯的会面时,苏珊·斯卓曼回忆说:“我接到一个电话,说梅尔·布鲁克斯希望和我见面,而且就在当晚。”于是,斯卓曼立即停止排练,匆匆回到家中。斯卓曼了解布鲁克斯的所有作品,自然非常仰慕这位德高望重的传奇人物。“我打开门,他就站在那,他没有说话,而是唱了起来。他唱着走过我,穿过走廊,跳上沙发,然后俯视着我说道:你好,我是梅尔·布鲁克斯。当时我想无论这出剧会怎样,都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斯卓曼笑着说,“实际上,这确实是我生命中最美妙的一段时光。” 2001年,时年75岁的布鲁克斯终于将《制作人》搬上百老汇舞台,取得了空前成功,由他自己负责作曲和编剧、由苏珊·斯卓曼执导和编舞的这部音乐剧获托尼奖14项提名并最终摘得12项,成为百老汇历史上的夺奖之最。 几年后,有人提议将音乐剧翻拍成同名电影,一系列严肃认真的讨论随即展开,自始至终,布鲁克斯一直坚持认为必须尽可能的启用音乐剧的原班人马。不过,还是有两位新人有幸加入,乌玛·瑟曼和威尔·法瑞尔分别扮演了尤拉和弗朗茨。乌玛·瑟曼曾以《杀死比尔》和《低俗小说》给主创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本片中得以展示她的喜剧和歌舞技巧,而作为好莱坞顶尖级的喜剧演员,威尔·法瑞尔借由扮演能歌善舞的纳粹分子,进一步拓展了喜剧戏路。 在开拍之前,布鲁克斯曾询问斯卓曼的设想,后者希望将影片拍成《雨中曲》式的纯粹歌舞片,与布鲁克斯不谋而合。斯卓曼非常兴奋能执导一部电影,她说:“在剧院里,观众能看到舞台上的一切,而在电影中,我可以运用特写更直接和更深入的体现故事,另外,对演员的面部特写能进一步增强喜剧效果。” 布鲁克斯在本片中再次与编剧搭档托马斯·米汉合作剧本。虽然传统的电影结构都是三幕式的,但百老汇音乐剧均由两幕构成。布鲁克斯和米汉决定在原有电影剧本和音乐剧剧本的基础上重新构建本片故事。 除了结构有所不同之外,故事的场景在电影中也得以进一步发掘。米汉说:“将舞台剧搬上大银幕,你可以在空间上大有作为。故事不仅仅发生在办公室和剧院中,还可以转移到纽约中央公园和第五大道。” 起初,主创人员曾打算在加拿大的多伦多进行拍摄,后来才选定纽约新建成的斯坦纳制片厂。1949年的《锦城春色》是第一部在纽约拍摄的歌舞片,片头场景就出自Brooklyn Navy Yard,而设备先进的斯坦纳制片厂就坐落于Brooklyn Navy Yard。实际上,《制作人》是在占地10万平方英尺的斯坦纳制片厂拍摄的第一部长片,剧组在其中的4个摄影棚中搭建了大量布景,其中包括50年代风格的百老汇第44街、舒伯特巷、舒伯特剧院和圣詹姆斯剧院,仅剧院的天花板就高达45英尺。 在纽约拍摄的最大优势莫过于能够在百老汇为数众多的优秀歌舞演员中物色人选,为了能在本片中抛头露面,有3700多名舞蹈演员参加试镜,竞争片中的350个舞蹈角色。而片中坐在台下的观众则多不是演员,他们都是慈善活动的捐赠者,请他们参加表演完全出于感恩的回报。·妮可·基德曼是扮演尤拉的最初人选,而且她没看到剧本就决定接拍,后来由于过于忙碌,基德曼决定退出。 ·梅尔·布鲁克斯用录音带录下自己哼出的歌曲旋律,然后由一位朋友转化成五线谱。 ·当摄制组进驻斯坦纳制片厂拍摄时,制片厂还未全部完工,只完成了90%,甚至天棚还在漏水。 ·在音乐剧中扮演尤拉的Angie L. Schworer曾在本片中代替乌玛·瑟曼完成部分舞蹈场景。 ·三首音乐剧中的歌曲没能出现在本片中。 ·片中马克斯·比亚里斯托克的律师由本片编剧托马斯·米汉扮演。 ·片中的珍珠服装重约20磅,其中最大的珍珠由塑料制成,不过用塑料替代并非是为了减重,而是为了让舞蹈演员在地板上翻滚时能感觉舒适一些。 ·舒伯特巷中张贴的海报都出自百老汇在5、60年代的真实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