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士风云

Four Horsemen

(1990)

蒙古族的夫妻档导演

塞夫麦丽丝同是内蒙古电影制片厂的导演,夫妻二人合作导演过很多经典影片。塞夫、麦丽丝在处理蒙古族题材的故事时,渐渐提炼出一种植根于自己民族文化的类型——“马背上的动作史诗片”,创立了一个从文化意蕴到视觉造型都带有鲜明蒙古族文化色彩的影像世界。尤其是他们在上世纪 90 年代初合作拍摄的“草原三部曲”《骑士风云》《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在类型创作探索中逐渐使“马背上的动作史诗片” 逐渐成熟起来的。 [1][1]

塞夫麦丽丝作为蒙古族人,在创作电影时,总会将他们的“草原情结”带到电影中。对于草原,麦丽丝导演曾经说过: “我们对草原充满情感,每在一处拍摄,就对那片草原产生特有的感情。只有在长居草原之后了解草原的人,才会对草原产生这样的情感。草原会给你的心灵一种特殊的撞击。对草原的一种与身俱来的感情,会使你拍摄、剪辑出的草原具有一种特殊的韵律。张承志常说:你能读懂草原吗?是呀,我们能读懂草原吗? 我一站在金色的草原上,就觉得它那么丰厚,它给予我们的很多很多。我们回报给草原的却很少很少。我们用我们渺小的生命理解博大的草原是一件很难的事。 草原给了我们那么多启悟,马群给了我们那么多灵性,我们无以回报草原。”[2][2]

为了真正体现出自然的民族特性,而非人为构造的或想象的,二位导演通过对创作团队的把控和剧本台词的缩减来达成目的。这部影片的主创人员和全部演员均选择了少数民族同志担任。同时,从最初的剧本创作开始,导演就努力把剧中人物的台词压缩到最低限度,主要人物的台词保持简洁,决不用于交待情节,只用于塑造性格和表现心理感情。这样一来,也能体现出蒙古民族“善行动而少言语”的性格特征。[3][3] 

在真实外景中取材

导演塞夫麦丽丝重视场景的感觉,二人是边看外景边开始重新构思剧本的,“我们在搞这个剧本的时候,在草原走了一路,出了一个五个男人‘救’一个公主的故事”,也就是说,他们是先抓住了环境,在环境中写人物,而后才能自然而然地孕育出自然的故事,“影片的环境、故事、人物从创作剧本开始就连在一起了”。 [4][4]但事实上,塞夫、麦丽丝电影中的许多场景并非从内蒙古草原取景, 《骑士风云》的很多场景是从新疆取景,但这些自然景观已经与塞夫与麦丽丝的电影融为一体,雪山、峡谷、森林、河流、大漠落日、古代遗址,应有尽是,成为蒙古族奔放、刚毅和深沉个性甚至蒙古族题材电影的视觉符号。 [1][1]

而且,导演从人种学的角度解释在新疆取景的原因,“因为影片所表现那段历史事件是发生在伏尔加河流域、中亚地区,内蒙古地区群众演员在外型上与中亚人差距很大,不能满足影片的特定历史要求。”导演还谈到场地环境对影片创作的影响,他们列举了港台电影审美疲劳的例子,“港台的有些影片,为什么我们看了总觉得类似、 雷同,就是因为这些影片的制作者对影片的故事环境不熟悉。他们在北京的景地就是两个:北影一条街和康西草原。所以他们影片中的环境和造型就特别单调。”[4][4]

参考资料

  • [1] 于丽娜.塞夫、麦丽丝的“马背动作史诗片”[J].中国民族,2012,(Z1):110-113.
  • [2] 张卫.驰骋草原——塞夫、麦丽丝访谈[J].当代电影,1998,(3).
  • [3] 塞夫.当代电影[J].寻求民族影片发展的新生机——《骑士风云》创作谈,1991,(3):39-40.
  • [4] 贾磊磊.“马上动作片”:民族电影与类型电影的重合体──与塞夫、麦丽丝对话录[J].当代电影,1994,(3):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