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超人6.1

Waiting for Superman

(2010)

毒瘤遍布的美国教育体系 这是一个与平时没什么两样的清晨,电影人戴维斯•古根海姆正准备送他的孩子们去学校,与美国很多非常幸运的父母一样,他的孩子们能够进入花费昂贵的私立学校念书,而且他确定他们会在优越的教学条件和优秀的教师的引导下,茁壮地成长着,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走向未来。 但是,每当戴维斯•古根海姆开着车驶过一间又一间拥挤、杂乱无章且看起来很破烂的公立学校时,他的脑子里就会充斥着一些无法动摇的问题:那些没得选择的孩子在学校里过的怎么样呢?他们正在接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真的能够保证他们会获得同样的机会,继而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吗?可以引发出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所爆发的巨大的创造潜能吗?当他们的父母在这样一个早上把他们送进学校的时候,会感到多么的苦恼和担心?对于21世纪的美国来说,这种现象真的是正常的吗? 在这些非常情绪化的问题的刺激下,戴维斯•古根海姆随即展开了更加透彻和精深的分析过程,最终制作完成了一部《等待超人》这样的纪录片,里面所讲述的是一个拥有着深刻的人性体验的迷人故事,全部都是有关于那些处在焦灼等待状态且对未来不确定的美国家庭的,却对古根海姆制造出了激烈的碰撞和影响,促使着他展开了一轮会谈、辩论,继而演变成了一场个人化的行动,因为他挖掘到的是当代美国社会所存在的最本质的问题。 对于戴维斯•古根海姆来说,美国学校之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的权力差异和悲惨状况,很长时间以来一直都是他关注的焦点所在,比如说2001年的那部《第一年》(The First Year)——古根海姆的第一部纪录片,就聚集了5位老师的“第一年”,他们都来自于美国教学环境最恶劣的学校……这部纪录片在互联网上受到了极大的追捧,也为古根海姆赢得了“文化成就奖”。现在,在过去了差不多10年后的今天,随着他的小孩进入私立学校念书,他却因为自己在已经支离破碎的公立体系中所目睹的一切而大受刺激,他所发现的真相既令他震惊又让他欣慰,当他看到的全部都是一些蛮横无耻的不合理的行为的时候,却也从中感受到了一些真实的改革迹象,不仅代表着希望,也代表着美国家庭最为现实的渴求,古根海姆表示:“当人们询问我创作《等待超人》的灵感依据的时候,我都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我想很多人都应该有过和我类似的经历,当我每天开着车驶过我以前曾经念过的公立学校时,就会萌生出一种感觉,想着能够为我的孩子找到另外一条受教育的道路,是多么地幸运。即使如此,我仍然觉得给孩子们的照顾还不够多,想要寻求更多的保证,所以我认为,除非我们所有人联合起来为了改变而抗争,否则我们的学校状况永远不可能得到改善。” 等待超人,等待救赎 曾经有过的亲身经历和每天的耳濡目染,也赋予并加深了戴维斯•古根海姆想要争取改变的信念和决心,他接着说:“我的父亲曾经制作过纪录片,就是他教会了我,电影应该讲述发生在人们身上的故事,所以我们要制作的都是一些能够阐述某个问题的作品。在我看来,每一个孩子,不管他们出生在哪里,不管他们会被赋予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都有权利接受最好的教育,然后实现他们自己的‘美国梦’——这也成了促使我把这些全部讲述出来并制作成一部纪录片的根本原因。” 而另外一个促成了《等待超人》成行的理由,则源于戴维斯•古根海姆深刻地感受到了极富激情的老师和大胆无畏的梦想家所燃烧出来的炽热,美国的教育系统正在受到非凡且全新的方法形式的冲击,很可能会把一切都打散之后进行重新组合,古根海姆承认道:“2001年,当我制作《第一年》的时候,我们的公立学校所存在的问题看起来已经完全到了一种不可救药的地步……但是,如今却出现了一批改革家,他们公然对抗庞大的教育根基,想要剔除已经根深蒂固的毒瘤,就为了证明这一切完全是有可能的,哪怕是最为麻烦重重的艰难的社区环境,也有可能创造出非凡的校园体系。” 为了将这个故事以一个更加深刻、更真实的角度讲述出来,戴维斯•古根海姆知道自己需要做的是去除掉正在转移的游击策略以及分裂的力量之间的争斗,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美国的校园看起来完全具备可以修复的可能性。他希望可以从漫无边际的绝望的海洋当中稍稍露头,取而代之的是以一种令人神清气爽且娱乐性十足的方式来讲述这样一个毛骨悚然的故事,全部都是关于那些为数不多的改革者是如何燃烧着巨大的热情的,就为了寻找到一些极具创造性的方式,目的是挽救正在堕落的教育体系——因为孩子们不仅深受其害,而且这一切就发生在我们的眼前。 最最重要的是,戴维斯•古根海姆还想透过大银幕传达出一个信息,他希望这些教育改良者所坚持不懈的信仰能够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因为这既不属于官僚作风也不是理论上的推测,而是以人为本,全部都是以极具同情心且想象力丰富的教师形象一点点地灌输进来的……通过这些老师,包括所有的孩子,不管是富有的还是贫穷的,城市的还是乡村的,麻烦重重的还是得天独厚的,都会真正意识到自己与生俱来的获取知识的天赋,继承然后再回馈给这个世界。因为到了最后,《等待超人》不只是被归结为有连带关系的赞成与反对的理由,还带给那些正在做最高尚的事情的人们最大限度的关注,不管是接受还是付出,教育都应该被划分到与人性有关的道德层面上。 对于戴维斯•古根海姆来说,他自己就曾有过相似的经历,清楚地知道一个老师真的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生活,古根海姆回忆道:“那个时候我正在上10年级,我就遇到了一位改变了我一生命运的老师——他既风趣又可爱,虽然我的成绩属于那种‘差’学生,可是他却从我的身上看到了别人不曾发现的闪光之处……如果我从没有遇到过像他这样的老师的话,我现在也不可能成为一名电影人,更不会化身成一个讲故事大师,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这部专门深入研究整个世界和我们的公立学校的纪录片了。” 就这部《等待超人》而言,戴维斯•古根海姆认为如果想要进入故事的情感核心,似乎也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了,那就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孩子们的视角来讲述它……虽然他们的未来还不确定,却注定陷入到了危险当中,如果美国的教育体系继续瓦解和坠落下去,他们的命运势必也会走进摇摇欲坠的边缘地带。在古根海姆的视觉想象力里,他决定通过一群活泼、有趣且真诚的孩子们来展开故事,他们都处在一个极其特殊的位置上,迫切地等待着奇迹的发生、等待着超人的出现,或者是任何能够拯救他们的人,古根海姆说:“我们希望可以展示出存在于这个系统当中的具体的面孔,通过认识并了解这些孩子——包括为了他们而努力地挣扎、奋斗的妈妈和爸爸们,当大家看到这些异常真实的人性的反作用力时,可能就会被这些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给深深地打动,继而义愤填膺,明白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重大改变。这部纪录片所探讨的教育概念也会变得不再那么抽象,当你看着这些可爱且美好的孩子们,意识到他们身体里所蕴含的潜能时,就会明白这是一个多么具体且需要受到关注的问题了。” 戴维斯•古根海姆赋予这部纪录片的不仅仅是惊叹和悬而不决的疑惑,同时还有很多确实的消息和准确的情报,建立的是一个非常具有压迫性的案例,解释了改革为何会发生而且迫在眉睫。在调查的过程中,选择和综合了大量的内容,包括古根海姆在内的几位电影人通过一群教育家和专业人士,仔细地斟酌了每一条可能性,然后,他们选择以一种动人且极具娱乐性的方式,在《等待超人》中把这个故事完完全全地讲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