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ples in Faith
(2009)
导演阐述
《孟二冬》应该是部主旋律电影,可这部片子里围绕着孟二冬,各种朴素、深邃、温暖、高尚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个人物身上汇聚。这是一位古典文学教授的事迹,一个勤勉、严谨而又不失开朗、幽默的人,这里有热热闹闹的场合,也有大大小小的生活、工作的故事,而他的人生,更像是一篇隽永的散文,平实之中蕴涵着非凡的力量。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段充满温情并能震撼人心的故事,而非打造什么英雄神话。每个镜头,每句台词我都非常非常谨慎,怎么能拍的让人看下去,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一是纪实的手法,二是真实的人物排法,加强可信度,再一个不要做过多的煽情,所以尽量克制感情。与许多典型人物有所不同的是,孟二冬教授给予人们的,并不仅仅是一种感动,而更多的是一种启迪。欣赏这部电影,品读孟二冬的事迹,其亮点不过是一些平凡的“坚守”精神:坚守自己的理想,坚守自己的追求,坚守自己的师德,坚守自己的生活。这样的平凡与坚守,的确既令人感动,更令人省思,他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你坚持并执著于你的理想,你就是时代的英雄。有着很好的学问根基却甘于平凡寂寞,只求努力上好每一节课,踏实做好每一项研究,这在当前的确已经是一种值得发扬的精神。如今有多少肚子里稍有墨水者难耐寂寞,时刻想着一鸣惊人,又有多少眼高手低者急功近利,浮躁而迷茫。而孟二冬教授可谓“另类”,但这种“另类”的做法,除表达出了知识分子的责任心等可贵品质外,委实拥有大哲学、大智慧。他代表了这样一类人,我要自己先去感受这种精神,然后再用艺术的手法传达给观众,我认为今天的中国社会需要更多孟二冬这样的人,我想当下应该去做这样一个片子,把这种精神去弘扬。希望《孟二冬》能够引起业界的思考,“做平凡的人是有意义的”,这句话既是孟二冬教授的人生写照,更是道出一种有着普世价值的道理。并不是否定人应该追求卓越,而是卓越的基础其实在于平凡。我所期待的是观众喜欢这部电影,并觉得走进电影院感受这部电影是值得的。
编剧心得
编剧高雄杰说,用偏重情节性、戏剧性的电影形式来表现这样一位当代知识分子形象,对于全体主创人员来讲,是一次艰难的挑战。他接手电影时,前边已有多位编剧进行了各种尝试,但都不能尽如人意。“我是老师,也是党员,我还曾在北大工作过、曾在孟老师住过八年的筒子楼里住过……孟老师的一切都令我感到亲切。一定要坚持扎实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不能拿概念说概念,而要体现在感人的细节中。”高雄杰这样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他和孟二冬的妻子和女儿无数次沟通,做了厚厚的创作笔记,他把孟二冬的十几本著作啃了一遍,从中体会孟二冬治学的艰辛与快乐……打磨七八稿之后,终于定稿。
孟二冬的精神力量深深感染了高雄杰,他说:“那些日子,写到深夜,我打开窗户沉思,仿佛在和孟二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孟二冬让我有了很多改变。写完剧本后,我把我已经送交出版社付印的一本《影视导演元素训练》,又追回来重新修改――我必须更加认真。”[1][1]
演员表演
电影《孟二冬》的主演谭洋,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是一位演技卓越的实力派演员,他饰演的角色,往往能给人十分深刻的印象。导演哈斯朝鲁在挑选角色时,无意中看到了谭洋的张小照片,这张照片像极了生活中的孟二冬,哈斯朝鲁一下子对谭洋产生了兴趣。正好身边的副导演刚刚看过谭洋主演的《亲兄热弟》,对他饰演的老三印象深刻,极力在导演哈斯朝鲁面前推荐谭洋。
当时,谭洋正在外地拍戏,接到剧组打来的电话,得知这部电影是讲述一个北大教授的生活,一时间犯了难,虽然他深知题材和制作班底都不错,对他而言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但是他担心这个任务摆在他手里,会演砸。虽说口头答应导演,回京后就见面,但是谭洋内心深处也对这次合作不抱希望。没想到,谭洋回去第二天,他就接到了导演哈斯朝鲁亲自打来的电话。谭洋是个认真的演员,对于角色孟二冬的塑造,他有太多顾虑,于是他提出要求:跟孟二冬的妻女交流,导演同意了;在北大住儿天,感受高校气氛,导演同意了;孟二冬在图书馆里常看的书,他都要粗粗地翻一遍,导演答应了他。为了更贴近角色,谭洋不仅翻阅了大量资料,还特意在家中通过试穿旧衣物、戴上毛线帽、夹起皮包等细节来模拟孟教授的日常形象,力求在形神上都能与角色融为一体。当他偶然间看到孟二冬开怀笑着的照片时,那温暖而惬意的眼神更是深深触动了他,使他一下子找到了饰演这个人物的关键感觉。[2][2]
谭洋说:“我绝不会塑造一个装腔作势的貌似伟大的角色,只想演绎一个有血有肉的孟教授,他爱自己的事业,爱自己的学生,喜欢烹饪红烧肉,喜欢踢足球,内敛的性格里还不时爆出些冷幽默。我想让观众知道,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老师更不容易,而孟二冬教授做到了。”[1][1]影片开始的第一个镜头,哈斯朝鲁导演要求谭洋在空旷的教室里,表演一长段讲课内容。谭洋要求找个参照物,不要直接面对镜头,但导演却要求谭洋看着镜头讲课。这样表演谭洋感到很不自在,他担心会出错,练习了好几遍,才开始实拍,这场戏拍的很艰难,而刚开始谭洋也很不理解为什么导演要采取这样奇怪的拍摄方式,直到成片出来后,谭洋才明白了导演的用意。原来这样的镜头安排,使得剧中的孟二冬就像是在对着观众讲课一样,孟二冬身上的殷切、纯真令观众感同身受。[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