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8.7

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II

(2011)

一个电影传奇的终结 所有的一切都结束了……10年前,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小男孩在大银幕上展开了一场充满着梦幻色彩的魔法之旅,很快,他的名字就变成了魔法世界的同义词——他就是哈利•波特。在随后的10年时间里,以“哈利•波特”冠名的系列故事不仅改变了整个电影历史的发展,而且还影响了参与其中的横跨几代人的演员阵容和工作人员的生活,他们都将自己完全浸泡在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魔幻环境里,而且做出了很大程度的牺牲,就为了将这套由J•K•罗琳(J.K. Rowling)所著的以7卷形式出现的文学著作搬上大银幕。 以2001年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作为一个开始,然后通过被分成了上、下两部分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走向终结,这套电影系列已经发展成有史以来票房收益始终盘旋在顶端的最卖座的作品,牢牢地抓住了来自于全世界影迷的想象力……除此之外,不管是原著小说还是改编电影,都已经成为了我们的文化产业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让我们的字典里多出了像“麻瓜”、“魁地奇”、“霍格沃茨”和“除你武器”这样的新鲜字眼。 1997年,是制片人大卫•海曼(David Heyman)第一个发现了当时还未出版的《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原稿的,随后,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海曼解释道:“当我们开始制作第一部影片的时候,我从没有想到过,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竟然能够从不同层面的观众群中收到如此巨大的反响和共鸣,显然已经超越了我曾有过的最疯狂的白日梦。所以当我回忆起我们共同经历的这场伟大的电影诉求时,我的心里装满的是深深的感激,我真的为那些一直支持着我们的哈迷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对于所有参与其中的人来说,《哈利•波特》电影系列无疑是一个过于空前绝后的巨大产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电影范例,可以围绕着相同的人物展开直线型的故事叙述,然后发展出8部完整的电影长片的长度呢,制片人大卫•巴伦(David Barron)说:“这也许是我们所见过的最为独特的一个电影现象了,只不过需要依赖的是足够丰富的故事素材,当然,我说的就是由J•K•罗琳所创作的原著小说。” 毫无疑问,J•K•罗琳在她的小说中完成了一个非常具有创造力的想象世界,而且故意将里面的叙事方式设计成了更加纯粹的单一线索,同时还为改编电影担任了制片人的罗琳承认道:“打从一开始,我就有一个特别清晰的概念,我明确地知道与哈利有关的冒险传奇最终会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虽然最初的时候,这只是一个我迫切想要讲述出来的故事而已……对于我来说,这套系列小说总有一天会走进大银幕的世界的,这就是属于它们的归宿。当我见到大卫•海曼时,我发现他真的是特别能够理解我的想法。” 通过编剧斯蒂芬•科洛弗(Steven Kloves),J•K•罗琳发现的是另外一个无法用价值来衡量的合作伙伴,除了《哈利•波特与凤凰社》(Harry Potter and the Order of the Phoenix),科洛弗曾为这套系列中的6本小说创作过改编剧本,罗琳说:“相信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科洛弗更懂我的小说的人了,基本上而言,在被搬上大银幕的过程中,我只接受那些无法避免的改变……到了科洛弗的手中,即使一些场景出现了变动,却仍然有效地维持住了原著最真实的灵魂所在。”科洛弗接着说:“其实从最开始,我们就已经达成了一种共识,由于当时只出版了前三本小说,我们才会决定以一种‘无结局’的开放性的方式来创作改编剧本。即使有的时候我需要处理的是一些相当具有挑战性的环境,可是我的本能却给我带来了一种相当真实的感受,如果我实在是需要别人的建议或帮助的话,我身边还有一个像罗琳这么难得的同盟,她不仅随时欢迎我去找她,而且总能给我的疑惑提供一些正确的解释和答案——罗琳选择的手法可以说是非常地具有技巧性的,她很少会斩钉截铁告诉你应该怎么做,相反她会在背后轻轻地推你一把,将你重新引导回正确的方向。到了最后,我们都发现这里面有一个原则性的参考相当适用而且屡试不爽,那就是一定要跟随着角色去发展故事。” 包括导演大卫•叶茨(David Yates)在内,他显然也从中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叶茨认为:“《哈利•波特》系列的共同之处就在于里面的人物,J•K•罗琳赋予原著的是很多非常有价值的体现,最终都将会在影片当中全部涌现出来——用忠诚、爱、友谊、包容去对抗偏狭和邪恶,由此制造的能量和影响,是非常地具有感染力的。”罗琳则补充道:“不管是小说还是改编电影,与爱有关的主题都是这里面最重要的核心内容,随着这个发生在魔法世界的故事不断地发展,你会发现爱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在我的认知体系当中,朋友之间的感情显然是一种最为强烈的爱的体现,也是我们的影片一直在致力传达的一条关键信息。” 伴随成长,注定分离 只存在于朋友中的牢靠、稳固的情感维系,在“铁三角”哈利、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之间体现的最为明显,他们是由3个同样伴随着这套电影系列成长起来的年轻演员丹尼尔•雷德克里夫(Daniel Radcliffe)、鲁伯特•格林特(Rupert Grint)和爱玛•沃森(Emma Watson)扮演的,雷德克里夫说:“我甚至没办法总结,哈利这个角色对于我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我从没有获得过这个机会的话,那么我肯定会过上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虽然一直是同一个电影人物,可是在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时间之后,哈利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的,包括作为一名演员的我,这样的成长可以说是同步的。我将每一集故事都当成了一个契机,让我可以去尝试一些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鲜的内容,然后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表演技巧。” 爱玛•沃森将这个出演赫敏的伟大机遇,同样当成了一种受到了恩赐的祝福,她表示:“我觉得赫敏是那种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尊敬的女孩,因为她总是对自己相当地真实和坦诚。她非常地聪明,而且还拥有着不可思议的勇气的忠实度,你肯定找不到比她更完美的朋友了,即使是在极端艰难的环境当中,仍然能够保持住一颗冷静的头脑……能够通过一系列影片将赫敏的人物性格中的元素一点点展现出来,是我这辈子经历过的最奇妙的电影体验。”鲁伯特•格林特则认为:“我知道,我一定会想念这段日子的,尤其是罗恩,已然成为了我生命中最难以割舍的一个部分。我真的喜欢不断地挖掘和发展这个角色,他是以一个孩子的身份开始了这场魔法旅程的,很容易受到惊吓,胆子也不大——看着他能够成长为一个如此勇敢且足智多谋的人,那种感觉实在是太美妙了,特别是到了最后一集故事的时候,他将会身处的是如此危险且充满着未知的可能性的位置。” 在大卫•海曼看来,正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为这3个小巫师寻找到了合适且正确的扮演者,才能让这套电影系列以如此宏大的势头走向尾声,海曼说:“在历时10年的时间里,他们每一个人都在英国的表演舞台上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我觉得这尤为地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看着这些年轻的小演员不断地成长,变成了有着优秀的表演技能和良好的品质的成年人,无疑是制作《哈利•波特》系列给我带来的最大的快乐,我们都为他们感到骄傲、自豪。” 包括观众和哈迷在内,同样见证了影片中的这些魔法师角色是如何从童年步入成年的,然后又陪伴着他们走向了成熟,并看着他们慢慢地有了自己的心思和故事……在这套电影系列中饰演了西弗勒斯•斯内普教授的阿伦•瑞克曼(Alan Rickman)回忆道:“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的时候,很容易就能激发最为迷人的想象力,因为这里面存在的是太多值得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性,为了让发生的一切显然更为合理且恰当,我们不得不在里面展开一些覆盖范围比较广泛的重要主题进行讨论——什么是对的?什么又是错的?我们能相信谁?谁又是不可信任的?所谓勇敢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么忠诚呢?你将会在我们的影片中寻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 随着每一集故事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标题,魔法世界的小巫师们所付出的代价和需要冒的风险也在成倍地上涨当中。如今,作为巫师界最具有威胁的一个存在,伏地魔的回归和统治,也将危险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年轻的魔法师们都站在了战争的最前沿,为了正义与邪恶对抗,大卫•海曼说:“对于霍格沃茨人来说,这代表的是魔法世界的最终战役,也是我们通过这套系列影片一直在构架的终极内容——来自于哈利和伏地魔之间的最后的较量。”大卫•叶茨接着说:“以一个有如史诗般宏大的结局来结束这个故事,是非常地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发挥了最大化的想象力,在里面融入了搏斗、龙、蜘蛛和巨人,只不过这里的核心仍然是人物,我们正在讲述的是属于他们的传奇。我们知道一定要把这一部分内容营造的尽可能地壮观、梦幻,同时还可以与里面的人物完完全全地联系到一起,让每一个人都关心他们的处境和伤痛,以一种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一起完成这场生命的历程。”大卫•巴伦总结道:“随着最终的大战拉开了帷幕,这里面势必会融入更多的动作场面,只不过永远不可能影响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所遵循的故事核心,我们是不会过于专注大场面的营造,继而让《哈利•波特》的根本和源头变得黯然失色的。”·《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根据英国畅销儿童小说家J·K·罗琳的同名小说系列的最后一册的下半部改编而成。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七部《哈利·波特》的原著小说里,首部分为上下两部电影呈现在大银幕上的小说。 ·这些演员参演了八部《哈利·波特》电影里: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爱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阿伦·瑞克曼、汤姆·费尔顿、邦妮·赖特、戴文·穆雷,杰拉丁·萨莫维尔、詹姆斯·菲尔普斯,奥利弗·菲尔普斯、马修·刘易斯、罗彼·考特拉尼和沃里克·戴维斯。 ·阿伦·瑞克曼扮演斯内普教授之后,J·K·罗琳就已经对他剧透了整个系列的故事,他也成为了极少数一开始就知道《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人。 ·在本片的第一版剧本里,故事基本和书保持一致,包括每一个重要角色的结局。但导演考虑到故事如果和书太过相似,作为整个系列的终章,会让观众缺乏惊喜,因此更换了剧本进行重写,最终的剧本,对一些重要情节进行了合理的改动。当然,这些都经过了J·K·罗琳的同意。 ·在拍摄一场火焰魔法摧毁霍格沃茨学校的时候,由于爆炸的失误导致场面失控,大火蔓延燃烧片场,消防队员奋战40分钟才控制了火焰。虽然万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但搭建的场景已经完全无法使用,为此只好重新再度搭建这一场景,但当中涉及到哈利·波特等主角的一些戏份,由于丹尼尔·雷德克里夫、爱玛·沃森等人的档期有问题,因此他们没有进行补拍,最后只好用蒙太奇手法进行处理。 ·原定凯特·温丝莱特出演本片的格雷女士,而她则是由海伦娜·拉文克劳向导演所推荐。但是凯特·温丝莱特的经纪人最终拒绝了这个角色,因为她不想跟着其他英国演员一窝蜂地都来拍《哈利·波特》系列“。随着凯特·温丝莱特的退出,这个角色最终落在了凯莉·麦克唐纳的头上。 ·约翰·赫特和吉姆·布罗德两人是继《夺宝奇兵4》之后的第二次合作。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经历的大事件是所有电影里最多的。·制片人说服了马尔福扮演者汤姆·费尔顿的女友杰德·奥利维亚出演影片结尾处马尔福的妻子阿斯托利亚·格林格拉斯。 ·在拍摄死亡、石化和昏迷咒的时候用了250件身体模具。 ·HP电影系列里一共创造了超过200种生物造型。 ·哈利额头上的伤疤被化妆师画过大约5800次。不止是丹尼尔·拉德克里夫(画过大约2000次),还有他的走位替身和特技替身们都要画上这道伤疤。 ·8位模型制作师花了14周才完成陋居的建造。 ·建成陋居模型用了14周,而把它烧毁只用了6分钟! ·HP电影的艺术部门由58位全职工作人员组成。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他们创造出许多惊人的作品,不止如此,他们还造出了35个孩子! ·利文斯顿片场原本是1940年的一个英国军用机场。二战末期有很多飞机都是在那制造的。 ·在拍摄HP电影的过程中,丹尼尔用坏了60-70根魔杖。 ·霍格沃茨礼堂的空间很大,能装下22两伦敦双层巴士。 ·绘图组的8位工作人员花了3个月专门设计韦斯莱魔法笑料店的道具。他们用了大约460令A4纸(一令=500张),350盒墨水,73种字体,500卷纸巾还有250米的打印纸